分卷阅读1188

…副都也!

“大楚第一次伐齐那年,夫人就随岳丈搬离前齐,而后辗转于海外数月,再后来借道西域、行经草原,最后定居于大楚湛州,也是那时和下官成了邻居。”

众所周知,这大楚伐齐,一共征伐了三次,最后那次取得成功。

按照大楚第一次伐齐的时间算,盛苑回忆着洛不言的岁数儿,发现合的上,便点点头:“尊夫人当时的户籍可是归民?”

“归民籍”是大楚承元帝时期提出来的,针对的就是前齐投靠过来的百姓。

当然,既然有了专属户籍名称,那自然和一般民籍有所差别。

据说拥有“归民籍”的子弟,五代之后,若无犯罪之举,可到衙署办理户籍转换,换成大楚普通的民籍。

而在此之前,拥有“归民籍”的百姓,须得于户籍所在代代生活,嫁娶不可出州;不可科举、不可教书、不可从军、不可为吏、不可行商……总之,就是把这些人限制在落户的土地上。

当然,“归民籍”限制虽然不少,可好处也是有的:凡落户者,每户可分田地五亩,此外,朝廷以人头算,每人分田地五分。除此之外,朝廷还鼓励落户者开垦荒地。

落户者自落户之时起,名下良田免税三载,荒地免税十载;落户之时,衙署赠送农具、种子,另给白银十两,用以盖房生活。

更有体力弱小、不善农耕者,落户之时起,衙署所属匠坊、女红所等地,均接纳学徒直至出师……这类人名下没有土地,因此落户费提高至二十两。当然,他们若想开荒,荒地待遇不变。

除此之外,朝廷还免了“归民籍”百姓徭役三载,而后十载亦可用银钱抵徭役。

因着这些丰厚待遇,在大齐变成前齐之前,多地百姓就源源不断地冲着“归民籍”投靠大楚。

当然,“归民籍”在前齐并楚之后,就不再纳新了。

……

“下官夫人一家……她们都是民籍。”洛不言犹豫了一下,小声说,“因着岳丈于海上救了一位落水的老商人,那位商人膝下无子,对他们感恩之余又很投缘,就收了岳丈作义子,带着他们回到湛州。

说来也巧,当时朝廷刚好要求湛州,务必要把流民截流;因此,湛州针对流民,重新办理户籍,将这些流民收为了本地农民。

岳丈的义父就是借这个机会,把岳父一家的户籍落在了湛州,从此成为了大楚普通百姓……若不是这样,只怕下官也没办法求娶夫人了。”

“……”盛苑忍着揉额头的冲动,看向他,“洛知府还挺随和的,完全不在意交浅言深,您这内情说得可忒全面了。”

盛苑没想到,洛不言,竟然把他妻子真实身份坦白得这样利索。

本该是归民籍的一家子,竟然变成了大楚土著,还嫁给了朝廷官员成为诰命夫人……若不是当时没有女子科举,洛不言他妻子说不得已经考取功名了。

想到这儿,盛苑不由一凛。

像洛不言岳父一家的情况,全大楚有多少?

若只是单纯想要大楚民籍还好办些,可若是对方带着目的带着意图来的呢?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内情

盛苑的忧虑只是一瞬,很快,她自己就想开了。

毕竟,这历朝历代,都不存在人员的绝对可靠。

若从消极的角度说,有时候,忠诚也不过是背叛的砝码不够。

翻开史书看佞幸,又有多少人是开始就是佞幸奸臣?

燕陈楚三朝土著为官者,横征暴敛为害一方的尚不曾少,便是真有前齐之人混迹,也未必比那些人更能动摇江山社稷。

若真想解决问题,只怕还要从官员考核、监督等制度上用功,不断完善改进原有程序才是关键。

想通这些,盛苑的注意力缓缓投向旁座的洛不言。

她看着这个突然撂底儿的一府主官,见他犹豫不定,不由展颜说:“本官觉着洛知府您是个聪明人,所以,您不会无缘无故跟本官谈及这些,想来是有所求?莫不是有人拿住您夫人户籍上的把柄有所要挟?”

洛不言原本微垂的眼眸迅速睁圆,看向这个帮他启口的上官。

盛苑见他这般反应,估摸着自己猜测近了:“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是因为知晓的人很少,同样,这把柄也是,爆出去的把柄虽然变成了双刃剑,可是总有一面能回击对方,定好过只架在自己脖子上,不是吗?”

洛不言交代自家夫人户籍问题的决定,其实只是刚刚冒出的想法。

瞬间起了念头,即刻据实汇报。

可这话说出来,他自己却生了怯意,关于为人要挟之事,有些说不出口。

若不是盛苑替他说起,只怕他又举棋不定了。

不过他感激的情绪才刚涌起,就听盛苑把话挑明,只这刹那,他看着盛苑表情未变的脸,忽然后脊梁冒出一层冷汗。

总感觉这位笑容温和的上官,比之前要挟他的人还可怕。

不自觉的舔了舔忽然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