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进内殿吧。”
“……臣遵旨。”
盛苑匆匆几眼瞥过去,看着圣旨上熟悉的名姓,莫名的怪异感又冒了出来。
……
盛苑跟着盛蒽进了内殿,第一反应是看向皇帝平时办公的地方。
“不用看了,皇上他……在内殿内室的龙床上躺着了。”盛蒽坐在皇帝平时坐着的地方,红着眼看向盛苑。
“!!!”看着眼前一切,反复想着她姐姐的话语,忽地,盛苑眼眸圆睁,双片嘴唇更是忍不住地哆嗦,“这、这这……怎么会呢!臣之前数次蒙诏进宫,瞧着陛下面色颇好。”
“那不过是补药和妆容的掩饰,实际上,皇上早就是强弩之末了。”盛蒽语声沙哑,几番哽咽着说,“若不是这般,上回也不可能贸然敲响报声阁大钟。”
“那现在……”
盛苑不知所措地看向内殿内室方向。
“圣上他……在你们进宫前,就驾崩了。”
“!!!”
盛苑没想到她姐姐一开口就说这样惊爆的事,登时打个激灵,一时之间竟无言可说。
“苑姐儿!”盛蒽见盛苑怔愣了,不由出声提醒。
“姐、姐姐……”
“苑姐儿,皇宫不能乱、京都不能乱、大楚不能乱!你……懂吗?!”
盛蒽看着盛苑惊惶的眼眸,强自冷静地跟她说了这番话,目光里却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登时,盛苑冷静了下来:“臣进宫前已交代屿哥儿代我掌控五军、同时和承忠侯世子卢晟联络,眼下这时候,五军统督府和军机营应该已经掌控京都和皇城内部的治安了。”
“那就好。”盛蒽点点头,回眸看了看内殿内室方向,眼角闪着几点泪光。
不过只片刻,她就抹去泪珠,面容复又坚定起来:“我把内阁众臣悉数唤来,不过是怕节外生枝……等会儿我便和他们宣布皇上他御驾宾天的消息,你要做好防卫准备,我和罴娃就指望你了。”
盛苑看着姐姐凄然之色,强忍戚戚之情,郑重地承诺:“臣定做好警戒,必不让宵小趁机滋事。”
……
盛苑匆匆离开的样子,让等在侧殿的诸臣看了个清,顿时,众人嘀咕起来:
“各位……这盛文臻的表情,是不是有些夸张了?莫不是,陛下又要考验咱们?”
“考验咱们?!”想到之前的考验结果,众臣不由打了个冷战。
“这,不能……吧?!”
嘴上说着不能,可众臣还是忍不住忐忑:“按理说,陛下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考验大家。”
这话用的是肯定句,可语气听着却有些发虚。
“要不,等会儿不管皇后宣什么旨意,咱们尽皆赞成,高呼大善?!”
“好,咱就这样办!”
这主意一出,立刻为众人所采纳。
不久之后,秉笔太监奉旨宣读诏令,诏令明确言说:令太女昭德公主承继皇位,着盛苑作顾命大臣教导新帝,由皇后盛蒽暂代幼帝主持朝政……
一条条旨令洋洋而出,其间饶是多有令群臣不满之处,大家都强忍着不肯发一言反对。
没办法,延平帝这通篇旨意,怎么听怎么想是钓饵,要钓他们这群可怜的臣子啊!
瞧瞧,略过首辅次辅,让才任三辅的盛苑作唯一的顾命大臣,这合适吗?!
不设辅政大臣,令皇后代掌朝政,所有辅政官员竟成了“代皇帝”的理政班子,这是睿智皇帝能想出来的事儿吗?!
皇帝应该不是个糊涂的皇帝,圣旨应该也不是儿戏,那这秉笔太监此刻所读的诏书,自然就是皇帝考验他们的诱饵啊!
这样想着,内阁众臣就愈发不肯出声反对。
众人想着只要能扛过皇帝的这次考验就好。
可他们这般冷静自持的场面,却令含泪准备宣布皇帝消息的盛蒽沉默了。
这群大臣……好像不太对啊!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之后
“延平九年,帝薨于清源宫,留御旨于后,诏令皇太女昭德公主姜渝重承继皇帝位。”
——出自《楚史·延平帝传》
“延平九年,仁宗皇后于览政殿宣遗诏,准次辅安随云致仕,擢户部尚书盛苑进位,又以顾命大臣托之,令其教导幼帝。”
——出自《燕陈楚·名臣传》
“延平十年春,皇太女渝重继皇帝位,改年号为‘顺宁’,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徽号‘睿德仁和礼智信义温顺良宜皇太后’,简称‘睿德皇太后’。”
——出自《睿德皇太后传》
“仁宗继位,独宠皇后,爱之甚重,在位十载,后宫空悬,夫妻二人同坐御座共理朝政。”
——出自《三朝事·明君传》
“延平帝信重皇后,以江山社稷相托,亲书御旨传位于皇太女,钦定‘睿德’二字为太后徽号,着令皇太后临朝称制,代幼帝执掌朝政。”
——出自《楚书·睿德太后》
“顺宁帝十岁继位,年幼不能理政,其母睿德皇太后,奉先帝御旨,临朝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