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令人忿恨,可是到底都姓盛,我也不好叫人去抄了盛国公府……虽说爹爹厌恶盛向涯,可真下旨诛杀了他,只怕爹爹也要难过的。”
“爹爹心里是有盛国公府的,处置盛国公容易,可是打老鼠也不能伤了花瓶,的确要谨慎哩。”
盛蒽见盛苑这般说,不由笑了笑:“我想来想去,发现自从没有祖父耳提面命,盛国公就常常忘乎所以,既这样,不若叫他回老家去……也不用他到祖父陵前悔过,只要他常去瞧瞧,大概就冷静了!”
“这是个好法子……那盛国公的位子是不是就留在京都了?”
盛蒽点点头:“按说,大堂哥作为世子是该承继公爵的,只是,他这个长子最受大伯喜欢,他们夫妻又向来对大伯言听计从,孝顺至极。
若大伯回了老家,没个儿孙在旁,也不像话,不晓得的,还以为咱家容不下他哩!因此,我想着索性就叫大堂哥卸了世子之位,陪大伯回乡荣养好了。
至于盛国公府有谁承继……我瞧着大伯家的六堂弟人还不错,叫他这个嫡次子承袭爵位,也说得过去。”
盛苑闻言想了想,点点头,又补充说:“大伯回乡挺好,只是大伯母她老迈,不宜跋山涉水,还是留在京都受六堂哥供养吧!”
“这是当然了,总不好叫六堂弟不能尽孝吧?”盛蒽颔首赞成,而后又言,“对了,还有大堂姐,我记得她那个夫家乱糟糟的,不是个好去处……虽说她无意和离,不过我遣人问过她,她却是有意析产别居……既这样,我想封她个二品夫人,叫她有个自己的府邸呆着,也是底气,你觉着呢?”
“这样自是极好,也省得那欺软怕硬的人家闹腾。”
盛蒽见盛苑一副极赞成的样子,满意地拿出第三分文册:“还有就是朝廷当今的女官任用,以及前次风波时作出贡献的女郎封赏问题……后者好办,按功行赏、从其心意就是。
只是前者么……朝廷自从开女子科举至今已有六届,榜上有名的女郎算不得少,可真正能留在朝廷的女郎却算不得多,加之各样因由,这些女郎的位置过于边缘了。”
盛苑听着盛蒽感慨半晌,待其不再言语,这才出声反问:“姐姐今日提及这些,是因为古首辅前儿提的‘重用女官六疏’吧?!”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登基大典
“古蕴程此人甚妙。”盛蒽缓缓颔首,唇角微微勾起,“他瞧着我和皇帝都是女郎,便投其所好,主张提高女官地位不说,甚至还打算定期定额提拔重用女郎……若真这般,只怕朝廷上面又是一番光景了。”
“姐姐该不会意动了吧?”盛苑从她姐姐脸上看不出太多信息,干脆直接询问。
盛蒽眼眸轻转,瞧着妹妹反问:“你这丫头莫不是有异议?!”
“算不得异议,只是觉着此法听着虽好,可若施行起来,只怕弊端颇多。”
盛蒽轻笑了声,让盛苑接着说。
“只说这六届科举出了多少惊才艳绝的女郎?而今大浪淘沙,又留下了几个?难不成都是朝廷排挤、群臣打压?”盛苑想着而今朝廷得用的女郎,不由叹了口气。
“不是给夫君的前程让路,就是为了家庭妥协,再有就是不停地生养……哦,对了,还有来自于两方家族的训诫,以及外面言论压力等等,这数不清的因素,让她们不是主动退出,就是碌碌凑合。”
盛苑说到这儿,不禁无奈地叹声气:“谁能想的到,首届女子科考进士出身的女官,竟然回应和外面的郎君,主动奏疏要求孕期女郎更换清闲岗位?!像这般的人和事,还有许多呢!”
盛蒽点了点头:“嗯,却是叫人怒其不争。”
“所以,若不能改变大多数女郎的意识,就算是把珍馐美味喂到她们嘴里,她们照样营养不良。”盛苑认真的看着她姐姐,“古首辅奏疏所言也许是好意,可这样的好意只怕适得其反。
现在这份奏疏尚未明示朝廷,就已经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全力反对了,即使强令推行下去,也是两头不讨好的……所以,若要我说,与其揠苗助长,不若缓缓图之。”
“缓缓图之?”盛蒽若有所思地看着盛苑,“怎样图之呢?!”
“现在的女官需要的确实是机会,不过不是猛然拔高地位、给她们过高待遇的机会,而是和郎君们在官场上公平竞争的机会。”
说到这里,盛苑严肃许多:“无功而赏才是群臣激烈反对的主要理由……所以即使古首辅所想能够达成,这样的政令也不能延续永久。
因此,现今最好办法,还是叫那些有远大理想、有坚定意志、能吃苦能耐得寂寞的女官有更大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当然,若有机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怀有理想、意志坚定的女郎,就更好了。”
“我听懂了。”
盛蒽从桌案上抽出一份官员晋升名册,不缓不急地翻开册页,一篇篇一行行仔细端详。
半晌之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