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占魁 作品

分卷阅读45

“预约号”,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一面聊着,一面也未耽误手上的活计。

一个时辰过去后,莫婤也将胸托做了个雏形,只待明日装上内衬,再锁边,便大功告成了。

中午同莫母吃饭时,莫婤亦同她分享了这个瓜。

莫母听罢,立即便说她下午就去培训地,一是培训药童,二也是想吃到细节瓜。

听闻莫母要去,莫婤便托莫母,将昨日绣娘们染坏的蓝布,买一块回来。

知她鬼主意最多,莫母没问原由,就应下了。

用完午膳,莫婤便开始忙活她的赚钱大计。

揣了角门钥匙,背上个葫芦竹篮,莫婤先去了东巷买了些折叠式竹篮。

隋朝时,竹篮就有折叠式的,其关键在于特殊的铰接结构。

篮子的侧面由一系列可弯曲的竹片组成,通过精心编制,确保各个部分能沿着特定方向折合2。

捆好篮子,她又去巷子口郑胖子家的羊奶铺,买了一大桶新鲜的羊奶。

她拖不走,还是郑胖子喊了他家的阳哥儿,送进了莫婤家院子。

在土灶上热烫大铁锅,莫婤将羊奶一勺勺舀进锅内,烧大火煮。

待煮沸后,撤了火,盖上栈盆,就是木盖子,放凉。

傍晚下学后,莫婤扯了长孙无忌去了东市。

东市鱼龙混杂,莫婤独自是不敢来的。

幸而长孙无忌抱着佩剑,冷着脸,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

她才顺利在东市批发到了果脯、蜜饯和一些坚果,又在胡商处买了酥酪,方辞别长孙无忌,回了高府。

掀开栈盆,放入酥酪,做酸奶引子。

搅匀后,将铁锅中的羊奶都舀进陶罐中,足足装了三个及莫婤大腿的陶罐。

将陶罐口用棉布扎紧,放在炭未燃烬的土灶旁,发酵。

翌日,到东跨院捡了一背篓的棕榈叶,洗净后,又找赵妈妈借了辆小型的“木牛流马”3。

日暮西垂,掀开瓦盖一角,莫婤尝了尝,羊奶已发酵成酸奶。

向莫母详细讲了她的计划后,将陶罐及其他用物搬上了木牛流马。

央了莫母陪她,母女俩去了夜市卖古代版“酸奶捞”。

第23章 夜市售卖忙碌中

长安城,坊市内的夜市。

街头巷尾,灯火通明,其间簇簇花灯点缀,如繁星落地。

在巷口找了块空地,将木牛流马推平,轮边抵上石块,停稳。

莫婤从木牛腹中取出匹靛蓝素布,是前日试染缸时,染坏的。

素布抖散,染得不均面朝下,挥出,铺到木牛背上。

随后,她又展开一个个精巧的折叠式竹篮,宛若绽放的木莲,在木莲内垫上洗净的棕榈叶。

棕榈叶上堆了各类小料,如雀麦、蜜渍果、核果、红豆、肉桂……每一篮都尖溜溜的,摆满了牛背。

见夜市中,人逐渐多了起来,莫婤敲起锣鼓,叫卖道:“停一停,瞧一瞧,新鲜的酸奶捞!”

夜市中,大家从未听过这玩意,木牛流马旁渐渐围满了人。

莫婤掀开陶罐盖,里面是乳白的酪浆。

随着莫婤一勺勺舀入竹碗中,这拉丝的酪浆,馋的人流口水。

隋朝时,长安城内的百姓本是爱吃酪浆、奶酪等奶制品。

但因莫婤方才吊起了他们的好奇,此一见,竟仍是常见之物,只是换了个名字,都有些意兴阑珊,欲离开。

莫婤见状,拿出斗碗,一面拌酸奶捞,一面吆喝:“免费试吃,不好吃,不要钱。”

有便宜不占是傻子,这下子大家都驻足观望。

依着长安城百姓的口味,莫婤做了雀麦蜂蜜口、蜜渍果口、红枣葡萄干口……

每种口味都拌上,用洗净裁成小扇子状的棕榈叶做盘,一扇舀上一勺,分给最里层的众人,尝鲜。

见最前头的人,吃完连叶面都舔净了,后面的人忍不住急了。

“让让,尝了不买就边去!”

“换我们试试,快让让!”

“吃了就换,别占着位置。”

本还在细细回味的内圈人,听罢,囊中羞涩的,红着脸、低头偷偷走了;手中有余钱的,都问起价来。

莫婤忙展开早已备妥的墨宝,将其悬挂于木牛额首的同时,朗声道:

“不加料二十文,不单卖。加雀麦二十一文,加红豆二十二文,余下每多加一勺小料,多加五文。”

酪浆在隋朝尤受皇室贵族、官员及富裕阶层的喜爱。在《隋书·礼仪志》中提到,皇家宴饮场合上,酪浆是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1。

也因此,酪浆并不便宜,在街边铺子,一碗最少也要三四十文。

但莫婤自己买了羊奶发酵,算了有赚头,才敢这般定价。

众人见吃法新鲜,价格公道,纷纷蠢蠢欲动。

这边,莫母还在往外圈发“试吃品”;那边莫婤已开张了。

一青衣书生,要了雀麦蜂蜜口酸奶捞;一半妆美人,点了蜜渍果红豆酸奶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