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占魁 作品

分卷阅读334

的目光。

“莫大人若是累了,还是归家以修妇道。”见莫婤讽笑的封德彝不屑道,却被身旁另一官员拉住。

此官员先郑重同莫婤致歉后,拧头斥责封德彝道:“何故同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计较,失了身份,不若我等听听长孙大人的高见,出嫁从夫,莫大人说话不作数的。”

该官员此言一出,与莫婤相识多年的房、杜二人心生不满,还悄悄观望李世民的面色,果见方才还兴致勃勃的他,面容冷峻。

长孙无忌微抬下巴,神情轻蔑,出言更是刻薄:“此言差矣,莫大人之本事功绩,吾常自愧不如,尔等纸上谈兵之辈,更难以望其项背。”

竟被说不如一女子,两人面色难看,欲出言反驳却被魏征打断。魏征先以三皇五帝为例,将封德彝回怼得哑口无言,再刚直地寻问起莫婤的见解。

莫婤却很是为难。

她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别说民心向背之理,就是大唐的命理她也知一二,但恐暴露过多被视作妖星或必须肩负大唐未来,遂只言:“若施以仁政,臣有把握在三年之内,将我大唐人户提升一成。”

一成听着单薄,却至少是二十多万户人* 。

骤然,朝堂之上,群臣皆惊,窃议声四起,沸反盈天。

莫婤被逼着立下军令状,房、杜二人虽信任她却也难免心生担忧。房玄龄随即道:“若想提升人户,必得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这些皆需财力支撑,然现今国库空虚,不如精简官吏,推崇节俭。”

此话虽易,实施起来却相当艰辛。

幸而,房玄龄颇有魄力,削州县、划十道,将原本二千多官员裁剪至六百四十人,逼得士族门阀日日在“颐养天年”的李渊面前痛哭流涕。

而李世民就算被老子骂得狗血淋头,仍咬死不改,还为求得百姓休养生息之机,同深恶痛绝的东突厥,定下屈辱的城下之盟。

众人顶着如泰山般的压力,艰难前行。

然,天不眷大唐。

贞观元年,年初就迎来了天狗食日,春夏逢大旱,秋冬遇水患,整载的自然灾害,愁得李世民日日殚精竭虑忙于民生。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已成长为忧国忧民的好皇帝。

只是,当好皇帝改装出行,探访城中民情时,却在街巷间频频偶遇身着嗣昌局官服的女官,随行的除了金吾卫,竟还有太史局官员。

悄然跟上去,就见百姓们多汇集于街巷口,金吾卫维持秩序,女官们立于中央声情并茂地演讲着,太史官员们赤面挠腮,屡屡颔首赞同。

他侧耳倾听,就闻及了一天狗食日的玄妙故事。

天狗看不过大唐百姓们,人丁凋零、后继无人,遂吞掉白日,给与百姓们多行周公之礼的时辰,还将其易孕之福送与众人。

从未听过此神话的李世民,顷刻间就确定了是莫婤想的昏招,瞧着百姓们不再恐慌,还颇为信服的模样,他心中不禁感叹道:魏征说得对,这不是挺好教化的?

对魏征愈发满意之余,他又担心起莫婤来,回宫陪观音婢游园时,无奈道:“阿婤也太不忌讳了,她这般编排上天,若天狗计较起来,恐会降罪于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苦偏要同莫姐姐计较?”观音婢微微蹙眉道,忽然面露娇憨地喊:“莫姐姐,做了甚亏心事?瞧见世民就跑?”

在观音婢的眼中,莫姐姐近来也古怪得很,虽平日也同她见得勤,但这几日却是每日都来她此处报道,还特意避开李世民。今日李世民藏匿行踪回宫后就径直来了此处,遂同其撞了个正着。

“阿婤同我生分了!”李世民仍如未登基时的模样同她玩笑,见她亦如往日般瞪了他一眼,方放下心中的几分微妙。

“你又在观音婢面前污蔑我,我可是日日想法子同你分忧!”莫婤似没瞧见他的疑色,大大咧咧道,“今个儿巡视如何?我那法子妙罢?”

李世民狠狠敲了她一脑嘣道:“你简直百无禁忌,近来可有不适?”

“自无,可见是你等古板!”她正色道,“我觉此定如日出日落般,是自然天象,何故赋予怪力乱神之说?”

“你就是如此忽悠太史令的?”李世民掩下眸中异彩,笑着调侃,又换来她的一记白眼。

“话说得真不识趣,定是我说得有道理,他们方认下的!”她挤开他,扶着观音婢徐徐往前走,回忆起此前的不易。

因她只依稀记得贞观初年有天狗食日,遂在元年年初便时常拜访太史局。

先提出汉代天文学家刘向“日蚀者,月往蔽之”的观点,再依照“小孔成像”的原理,用木箱、竹片、油灯、小陶球等物模拟出了日食的场景。

恰逢太史令李淳风发现了《戊寅元历》的多处错误,亦赞同莫婤的观点,遂与她一道估出了日食的时间。

按着估算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