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英国首相还在卧床休养,“大特里亚农之囚”借机恢复了一些有限的自由,包括听弥撒、参加酒会、和别人聊天,不包括参加正式会议以及离法归国。
日本人不是没有抗争过的。本国内不断发声抗议,只是无人理睬;使团成员接连使出装病、真病、绝食、跳楼、切腹等手段,均告失败——等到法国总理亲自上门时,他们几乎已经要绝望了。
使团名义上的领袖西园寺侯爵在酒会上再次感谢了法国总理,倒不是真的有满怀赤诚的谢意,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
总不能就因为英国首相卧床了吧?你英法关系这么微妙的话,英国首相在会议上发癫的时候,法国总理怎么连个屁都不敢放?
“您谢错人了,大使。”法国总理矜持地微微一笑。
西园寺怀疑的目光蜻蜓点水般地在不远处美、意首脑的身上掠过。
“不不不!”法国总理神秘地摇了摇头,“您完全想左了。不过我敢保证,等您遇到她,您自然会明白的。”
她?一个女人?
酒会上有不少女人,全巴黎的高级交际花都在这儿了。格调已经消解了这份工作原本的秽亵与不体面,西园寺对此并无任何不适且习以为常——他自己就全靠艺妓小妾当家呢!
衣香鬓影如沙过筛,他痴迷地看入了神,到最后已经浑忘了要“找人”而不是“猎艳”,尽管相比于温顺可人的日本女人,他不太喜欢欧洲女人,觉得太硬,但这并不妨碍他就着美色、不知不觉将一整杯酒都喝完了。
酒会上没有一件玻璃或者陶瓷器皿,库房特意翻出来的金银器据说最早能辗转追溯到阿格拉大王时代,这当然是为了防着日本人,怕他们一个激动当场死给满堂英杰看。
很合理,据他所知,使团里几个藩士出身的随员的确打算着,如果他这边进展不顺,就血溅五步。
西园寺侯爵举手向负责倒酒的侍从示意,正看到一个娇小玲珑、女佣模样的年轻姑娘从侍从身后转了出来——凡尔赛宫有专门修给仆从通行的夹道。那是个亚裔,西园寺有些惊讶,很快他发现那姑娘竟然长了一张典型到不能再典型的日式面孔!只有高傲的西方人才会弄不清东亚各国,因为他们不了解也不在乎,其实明明就不同!
比如日本已经文明开化,民众眼里就更有神采一些,西园寺想。这张脸真的是……太眼熟了!花街上三三两两经过的舞子,神社里虔诚参拜的町娘,大内里从容答歌的女房……安在哪个身份上都合适,或者说,他能从这张脸上看到任何一个日本女性的某种特质,这使他由衷地感到亲切。
但女孩并未注意到他的凝视,西园寺只好借着倒酒向侍从打听:“刚才那个姑娘是什么人?她是亚洲人吗?”
侍从古怪地看了他一眼,法式英语有些难懂:“她叫藤3,是玛塔·哈丽小姐的女仆。”
藤!
西园寺紧紧捏着银杯,这无疑是个日语发音!
在小费的鼓励下,侍从很快就透露了更多关于“藤”的信息:孤儿,大概二十出头,马赛港口贫民区出身,说是女仆,其实更像“经纪人”,还与其他数个高级交际花都保持着同样的关系,堪称年少有为。
至于国籍,嗐,其实没人在乎,歧视黄种人时无论哪国都一样。但她自己坚称,或者说,是打心里认定了,她有日本血统。但这也无所谓,没人在意,这里又不是英国。
西园寺马上就理解了“藤”的身份——拥有多家置屋的年轻女将。这类人虽不起眼,但暗处的能量大得惊人,没有谁比日本人更明白的了。如果眼前这些与各国要员谈笑风生的漂亮女人都归“藤”管辖,那么……
貌不惊人的藤小姐很快被请到了一处僻静的阳台上。她甚至没有遵循社交礼仪穿晚礼服,因为没必要。西园寺不得不承认,这张脸虽然很亲切,却并不美丽,人们或许会喜爱她,但那种喜爱并不关联到肚脐以下。哪怕高级交际花对“美貌”的要求并不算高,但藤也并不达标。
她脸很方,但又有一只还算秀气的下巴,下颌不得不紧急拐弯,使她的脸呈现出某种滑稽的六边形,正面看脸很短,侧面看又很长;鼻头毫不精致,显得蠢相;眼睛平平无奇,但这种平平无奇同其他器官相比却又很仁慈,何况她一双笑眼还算动人;嘴唇是那种最没形状的扁窄唇,像一条干瘪的死泥鳅,微微有些发青,很好,是泥鳅腐烂了。
“原谅我这么晚才向您致意,藤小姐。”西园寺彬彬有礼地说,对日本女人没必要这样尊敬,但此时此刻他还不能拿她当日本女人,“多谢您出手相助。”
藤一愣,似乎想不到他会这么早发现。“您太客气了。”她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为了我的国家。”
“恕我冒昧,藤这个名字是谁给您起的?”
“艺名而已,当然是我自己。”她笑了,毫不怯场,“您也可以叫我‘让娜’。”
“为什么是‘藤’呢?”
“发音简单啰,我倒是想叫‘紫’,可惜对法国人来说太难,他们也不懂这个典故。”藤无奈地耸了耸肩,“还有就是……我有件小玩意儿,我想那大概是我父母的旧东西,上面就画了一枝藤花。”
西园寺打从心底里感到喜悦,为本国文化在异国他乡竟然有如此的向心力,一位从未踏足东瀛的孤儿,竟然也这样强烈认同自己的身份。他怎么能不自豪呢?放在以前,只有中国文化才拥有这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