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千春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一章 风口浪尖

思虑再三,朱高燧最终还是吩咐道:“去,把府里那些跟军械贩卖有关的管事都斩了,还有账册,一并打包送到二皇孙那里。就说是本王主动交代,以示坦诚。”

第二日清晨,朱瞻埈的营帐外,赵王府的管事低着头。

战战兢兢地将几个沉甸甸的箱子呈了上来。

“二皇孙殿下,这是我家王爷命小的送来的,说是府中管事玩忽职守,私自贩卖军械的罪证,还请殿下过目。”

朱瞻埈随意地翻了翻。

“三叔倒是识时务。”

他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箱子抬进去,“回去告诉三叔,他的心意,本皇孙领了。”

送走赵王府的人,朱瞻埈一人站在营帐中。

看着那几口箱子。

这把火,烧得差不多了。

算算日子,大军班师回朝的日子也快到了。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好戏开场。

他得好好想想,怎么利用这次机会,再下一城。

回到京城,论功行赏。

朱高燧和柳升在军中的势力都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而他,也要开始整理文官集团了。

老爷子应该很快就会为他赐婚,而赐婚的对象,正是他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想到这里,朱瞻埈不禁有些期待起来。

他想起那个女子。

“林薇,呵呵,上次一别,或许这次也该努努力了。”

……

半月前还剑拔弩张的战场。

如今只剩下残破的旌旗和斑驳的血迹。

大军已经撤回后方大营,扎下连绵不绝的营帐,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

朱棣身着黑色金丝龙袍,站在高台上,俯视着下方黑压压的军队。

他面色红润,丝毫看不出连日征战的疲惫。

在他身旁,一身银色铠甲的朱瞻埈显得格外挺拔,腰间的尚方宝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此番北征,多亏了皇孙瞻埈运筹帷幄,才能大获全胜!”

朱棣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校场。

台下将士们山呼海啸般地高呼:“二皇孙神武!大明万胜!”

朱高煦站在人群中。

他费尽心思,想要在这次北征中建功立业,好让朱棣回心转意,重新考虑储君的人选。

结果到头来,所有的功劳都被朱瞻埈抢了去。

朱高燧现在到是没想那么多了,毕竟回去之后,他估计就会被赶出京城。

如今站队,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看向了朱瞻基。

真要说起来,这家伙应该才是最慌的吧?

“呵呵,小老大,小老二,真是有趣啊。”

此刻朱高燧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豁达的感觉。

原本一直精心算计,现在不想了,反而松快了。

朱瞻埈沐浴在众将士的欢呼声中。

这些溢美之词,他听得太多了,耳朵都快要起茧子了。

他甚至觉得有些讽刺,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一丝异样的感觉,如同针芒般刺入朱瞻埈的后背。

他本能地转过头,目光扫过对面的人。

对上了。

朱瞻基的目光如同利剑,直直地刺向他。

兄弟情义?

呵,真是可笑。

朱瞻埈心中冷笑。

他早就知道,这所谓的兄弟情,不过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虚伪面具。

一旦触及到核心利益,这层面具就会被撕得粉碎。

而现在,他显然已经触碰到了朱瞻基最敏感的神经——皇位。

朱瞻埈迎着朱瞻基的目光,毫不退缩。

……

朱棣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整片校场。

“此番北征,大获全胜,朕心甚慰!然此胜非凭皇孙一人之力,乃尔等将士用命之果!”

随着他话音落下,台下将士齐齐拜倒。

铁甲撞击地面的声音如同一道奔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震耳欲聋的呼喊震得天地失色,回荡不绝。

朱棣微微颔首,目光扫向背后的朱瞻埈。

“今晚庆功宴上,莫要失了分寸。”

朱瞻埈微微一笑,弯身行礼。

“孙儿谨记皇爷所教。”

与此同时,台下的目光也渐渐聚焦到两兄弟身上。

朱高煦目光闪动,阴沉中带着挣扎。

他僵硬地挤出一抹笑,对一旁的朱高燧低语。

“三弟,你看看,这老三越来越像皇爷年轻时候的影子了,可惜他争的,不是原本属于我的东西么?”

朱高燧低垂着头,不去触碰朱高煦的目光。

“二哥,咱们也别什么都跟着攀比了,说不准这京城呆不了几日,我便该滚回封地,图个耳根清静。”

朱高煦一愣,随即冷笑道:“你当真甘心退居一隅?”

朱高燧干脆扭开头,不再言语。

“好了,多的话也不说了!”

朱棣威严的声音再度响起,制止了校场外任何大小声的私语。

“等班师回朝后,朕为尔等论功行赏。”

随后,他大手一挥:“今日赐宴,庆功——!”

……

太阳西沉,大营中早已是灯火通明,喧闹之声不绝于耳。

将士们推杯换盏,狂欢尽兴。

朱瞻埈端着一杯清酒,刻意靠在席间的角落。

像他这样刚刚触碰到功勋表上的名字,还没彻底站稳脚跟的人。

最好的策略就是低调再低调。

可惜,这一刻,低调显然与他无缘。

“二皇孙!这一杯,老夫敬你!”

一名面满风霜的老将端着酒壶,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

不等朱瞻埈起身,便豪爽地一敬而尽。

“二皇孙,年纪轻轻有这等本事,佩服!”

又一道粗犷的声音响起,一个浓眉大眼的武官大步流星地走来。

端起酒杯便要与他对饮。

朱瞻埈嘴角微抽,应付这些热情的将军比率军作战还费神。

他暗中扫视了一圈,再次看到到朱瞻基的身影。

好大哥独自坐在稍远些的案几前,似对这场喧嚣毫无兴趣。

更没有任何将领与他接触的意思。

朱瞻埈心里一沉。他能清楚地感到这是一出对局。

而自己已经被狠狠地推上了高台。

但这些将军,不都是朱高煦、朱瞻基的旧部吗?

今天为何纷纷站在他的身边?

朱瞻埈可看得再明白不过。

将他竖到风口浪尖,既可以树敌,又能掩护其他人暗地里攒力气。

这等远近呼应的手段,一看便知不是朱高煦的风格。

更像那位一贯稳如磐石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