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千春 作品

第九十八章 匹夫之勇

朱瞻峻接过张策递来的火把。

火光将周正群那张惨白的脸映得变形。

这个昨日还在伙房帮厨的瘦弱士兵。

“周正群,洪武二十三年生人,保定府人士。”

朱瞻峻翻动着手中卷宗。

“家中老母病重,两个幼妹待嫁。你每月军饷不过八钱银子,倒舍得花二两银子给探子买酒套话?”

他猛地抬头,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大人怎会......”

“本官还知道,你与那瓦剌探子是在醉仙楼后巷接头。”

朱瞻峻故意将卷宗翻得哗哗作响。

“七月廿三未时三刻,他用五十两白银换了咱们粮草队的行进路线。”

铁链突然哗啦作响,周正群疯狂挣扎起来:“大人饶命!都是那蒙古人逼的!他说要是我不从......”

“啪!”

朱瞻峻踱步到他面前,腰间玉佩撞在铁链上发出清脆声响:

“瓦剌人给了你两条路。要么拿钱办事,要么把你私藏军械的事捅到兵部——本官说得可对?”

他整个人僵住了,冷汗顺着下巴滴落在青砖上。

地牢外忽有夜枭掠过,凄厉叫声刺破死寂。

朱瞻峻反手抽出绣春刀,刀锋贴着周正群的耳廓划过,削下一缕发丝。

“但本官好奇的是......”

刀尖挑起他下巴。

“你藏在马厩草料堆里的三把强弩,是从汉王府哪个库房偷的?”

话音未落,牢房外突然传来金铁交鸣之声。

三道黑影破窗而入,淬毒袖箭直取朱瞻峻咽喉!

张策拔刀格挡的瞬间,他旋身踢翻刑架,周正群惨叫着滚向墙角。

刺客袖中寒光再闪,这次竟是冲着周正群去的。

“留活口!”

朱瞻峻厉喝一声,绣春刀贴着地面横扫,将淬毒暗器尽数击落。

火星迸溅中瞥见刺客衣角纹着赤色蟒纹!

第三个刺客突然甩出链子镖,精钢锁链如毒蛇缠向周正群脖颈。

千钧一发之际,朱瞻峻扯过墙上火把掷出,烧红的铁头正砸中刺客面门。

惨叫声中,张策的雁翎刀已架在最后一名刺客颈间。

“大人,是七步断肠散。”

张策捏开刺客牙关,皱眉道:”齿间藏毒。”

朱瞻峻蹲下身,用刀尖挑开刺客衣襟。

胸膛上文着的赤蟒在火光下狰狞可怖。

但更刺眼的是左肩处新烙的狼头图腾——瓦剌王庭秘谍的标记!

“好个一石二鸟。”

朱瞻峻冷笑起身,染血的袍角扫过满地狼藉。

“既要灭口周正群,又要嫁祸瓦剌。传令,即刻查封整个大营,所有账册连夜送交皇上。”

地牢外忽有马蹄声疾驰而至,朱红色宫灯照亮夜空。

传令太监尖细的嗓音穿透营帐:“圣上口谕,宣镖旗将军朱瞻埈大帐见驾——”

朱瞻埈接过圣旨,不动声色地揣入怀中。

老爷子摆明了是要借他敲打汉王,顺便看看这出戏还能唱出什么花样。

他挥退了张策,独自一人走向大帐。

前往大帐的路上,正巧碰见朱瞻基率领一众侍卫。

说说笑笑地从东宫骑射场归来。

朱瞻基远远瞧见朱瞻埈,便勒住缰绳,笑着招呼道:

“二弟,这是急着去哪儿啊?瞧你这一身血,莫不是又跟哪个不开眼的起了冲突?”

朱瞻埈拱手道:“大哥说笑了,不过是审了个偷军械的蟊贼,哪有什么冲突。倒是大哥,瞧着心情甚好,莫非是今日射艺大有精进?”

朱瞻基哈哈一笑,翻身下马,拍了拍朱瞻埈的肩膀:

“你小子,这张嘴倒是越来越利索了。今日射艺不过寻常,倒是老爷子最近心情不太舒畅,二弟行事,还需谨慎些才是。”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最近有人在老爷子面前挑拨你我兄弟与二叔的关系,二弟万事小心,切莫让人钻了空子。”

朱瞻埈心中一凛:“多谢大哥提醒,小弟省得。”

二人又寒暄几句,朱瞻基便带着侍卫们离开了。

朱瞻埈望着他们的背影,忍不住嘀咕。

看来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浑。

抵达大帐时,朱高煦正向朱棣汇报着北疆粮草调配的事宜。

朱高煦见朱瞻埈到来,顿时停下了话头。

朱瞻埈上前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

朱棣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起来吧。你来得正好,朕正听你二叔说北疆粮草之事,你对此可有见解?”

朱瞻埈无奈了,老爷子这是明知故问。

他也不推辞,径直走到朱棣面前。

将从刺客身上搜出的证物呈了上去:“皇爷爷,孙儿今日在调查军械失窃案时,抓获了几个刺客,这些人不仅意图灭口证人,身上还带有瓦剌王庭的图腾标志。孙儿斗胆猜测,此事恐怕并非简单的军械失窃,而是有人想借瓦剌之手,挑起我大明内忧外患!”

朱棣闻言,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桌案:

“大胆!竟有如此奸佞之徒,敢在我大明境内兴风作浪!可查出是何人指使?”

朱瞻埈故作犹豫,目光扫过朱高煦,后者脸色铁青,强自镇定。

“启禀皇爷爷,此事尚需进一步调查,但孙儿相信,只要严查下去,定能将幕后黑手绳之以法!”

朱棣怒目圆睁,环视帐内众人:“可有人愿为朕分忧,彻查此案?!”

帐内鸦雀无声,众人皆低着头,不敢与朱棣的目光对视。

朱高煦上前一步道:“父皇,儿臣愿往!”

朱瞻埈嘴角微微上扬,还得是二叔啊!

有事他是真敢上!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

朱棣当然清楚,自己的二儿子战场上有的是一身横冲直撞的本事。

可说到筹谋布局、查案断案这类精细活儿,朱高煦还真不太拿手。

尤其在先前那次擅作主张插手朝政的事件中。

朱高煦不仅闹了个鸡飞狗跳。

还让朝野上下私下里更坚定了对他“匹夫之勇”的看法。

正想开口点将,却听朱高煦应声再度迈前一步。

“父皇,儿臣愿以性命担保,若查不出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便以军棍五十领罚,这北疆之地再也不踏足半步!”

朱棣眉头皱得更紧,同时又有些意外。

场内的一众将领也不由得面面相觑。

几人忍不住低语交流,他们的神色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