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香雪感叹:“听起来,这位益王还帮那些大户人家增添了人口啊。”
秋霜也叹气:“益王还喜欢骑马在街上跑着玩,益王府的几位公子也喜欢,而且,他们不会让人去净街,反而要在商贩摆摊的时候去跑马……”
关于这条,元香雪倒是不怎么吃惊。
毕竟,京城里就经常有这种纨绔子弟,天水郡也有。
撞翻了商贩又如何?丢下一个荷包就了事,毕竟民不与官斗,没谁会较真地去告官。
秋霜总结道:“除了这些惹起民怨之外,十一月底时益王回京前,还下令明睿二十一年的庇护费要在一月交齐。
这个应该就是百姓们为什么会不管不顾冲进益王府的原因了。”
听到这里,元香雪也只能叹气了。
光是想想,这益王就很该死。
不过,也算是知道,为什么这些流民能跑这么远来到天水郡了。
因为广汉郡、阳平郡、武都郡都是益州之地,都要交那劳什子庇护费的啊,总不能刚出虎穴、就入狼窝吧?
于是就一路北上,直奔天水郡了。
元香雪觉得,人数应该不算少,可一郡之地的存粮都是和人数有关的,这来了这么多人,天水郡有粮食供养吗?
这可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
就算搞什么以工代赈,给了流民钱,也得他们拿着钱能买到粮食啊!
“人有多少知道吗?还有府衙怎么说?”
“听说快三四万了,而且还有流民源源不断地赶过来,一些不打算走的也跟着走了。”
秋霜回答完前一个问题,后一个问题可就超出她的打听范围了。
她有些迟疑:“至于府衙……奴婢不知,不过城外已经支起了粥棚,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元香雪脸色沉重:“人太多就救不过来了。”
不过,元香雪转念一想,这些人其实完美符合梁毓景需要的兵种。
自己要不要出手呢……
元香雪陷入沉思:不妨就先想一想,自己如果要做,能不能做到吧——
如今羊毛生意还在蓬勃发展,很需要洗羊毛的力工、纺线、织布的女工。
但这生意再大,也是有一个饱和度的,所以,流民肯定接收不完。
而已知,梁毓景之前买了三个庄子,庄子里的人手还是紧巴巴用的,姑且一个庄子能接收三百人吧,也不过小一千人而已。
偏偏现在是冬天,土都冻硬了,想送去开荒、修路都不行,因为根本挖不开啊。
这时,秋霜、月见、曼玲三人都退了出去,打算让自家姑娘安静思考。
她们出去了便也说起闲话来:“如今来了这么多人,怕是粮食要涨价了,幸好有了羊毛衣,炭火倒是不那么贵了。”
“炭火!”
元香雪从屋里追出来,问:“没人烧煤吗?”
秋霜下意识回答:“有是有,可烧煤呛人,晚上还不能关紧屋门,关紧了门说不定就中炭毒死了,所以很少有人烧煤。”
“哈哈哈!果然啊,这破地方到处都是机会啊!”
元香雪喜笑颜开,再问:“天水郡、不,秦州,有煤矿吗?”
秋霜不知道她激动什么,只老老实实回答道:“奴婢不知。”
一旁的月见却说:“若是奴婢没猜错,姑娘想问的是黑水山吧?那些没钱买炭的,都是去黑水山上捡煤块回去烧的。”
说起这个,秋霜就知道了,她补充说道:“黑水山,每次下雨时山上流下来的水都是黑色,因此而得名黑水山,也有人叫煤山,离水云观不远。”
元香雪听完,整个人都精神焕发起来——
这可真是……白送梁毓景一支军队啊!
元香雪都想踹掉梁毓景,自己搞一个女帝来玩玩了。
嗯,为什么不呢?
元香雪又陷入了沉思,讲真的,有一个成为皇帝的机会摆在你面前,而你似乎,也有能力……
算了……还是别想那么远了,先搞一个计划书出来吧。
怎么说呢,身为一个女流之辈,就算是秦王的侍妾,那也是个女的,不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谁会听她的话?
这当先第一件事,就是先派人去看看黑水山的煤矿储量和开采难度,以及了解下周边的人口分布状况。
“秋霜……嗯,你应该不懂,月见,你出去一趟吧,找人看黑水山的煤矿储量和开采难度,还有周边人口统计一下。”
月见领命而去。
元香雪回到屋子里,让秋霜拿来纸笔,开始写写画画。
第二天,元香雪让秋霜找来了煤块、黄土。
让人砸碎煤块,混入黄土、水,搅拌搅拌,再弄个海碗大小的竹筒来,填进去,戳几个圆洞出来……
嗯,没错,这是在搞蜂窝煤。
因为急用,所以特地拿到炭盆便烤干了。
然后一烧——
秋霜:“这味道也太难闻了。”
月见:“不不不,这味道其实还好,比起直接烧煤块的,已经轻了很多。”
曼玲:“只要不呛人就好,不呛人就不容易有炭毒了。”
一直观察到了晚上,两人的想法又变了——
秋霜:“这也太经用了,往常都要加几次炭了。”
月见:“没错,很耐烧,而且黄土、水到处都是,制作起来就简单!”
曼玲:“姑娘这一巧变,能活人无数啊!”
元香雪闻言微笑,甩了甩手,她可是一直在写计划书,手都酸了。
月见上前,一边给她揉手,一边问她:“姑娘打算把这法子交给太守?”
元香雪摇摇头:“这是一门赚钱生意,怎么能给太守呢,自然是自家来干了。秋霜,你去请谷嬷嬷,曼玲,你去请福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