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香雪全当耳旁风,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宫里。
好在与皇宫只隔着一道墙的地方已经开始动工了,那边修好,元香雪住过去的话,梁毓景早上能多睡几刻钟……
忙忙碌碌中很快过了年,这才正式开启了属于梁毓景掌舵的景元元年。
梁毓景没大动干戈去变法什么,虽然他非常看不顺眼那些倚老卖老、尸位素餐的人。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选择加大教育力度。
正好在零陵郡的经验可以拿来当场用,且当初谢侧妃、如今的淑妃编撰的成语词典也很寓教于乐。
当然,梁毓景也清楚,那些身心都牵挂着如何生存的百姓是没钱、没时间学习的,最多也只能抽时间认一认字。
但这不过是第一把星星之火。
第二把火,自然是烧有一点钱、有一点闲的小吏了!
以后,小吏也需要考核,能者居之。
梁毓景可不希望他高坐于台上发号施令,结果这群实际执行者给他搞的乌烟瘴气。
而且,他也是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众所周知,小吏永远都只是小吏,不考科举,那就永远不可能得到正式的官职。
而现在,梁毓景给了他们机会。
第288章 我是妖后
新帝登基,先烧了两把火。
第一把火,叫掌握着最好的读书资源的望族们面面相觑,说实话,如果新帝指望着那群泥腿子超过他们,那可真是异想天开。
毕竟,他们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家学,可不是一些连名字都不会写的泥腿子短短几年能追上来的。
但他们也很慌乱,因为有望族,就有落魄的寒门啊!
这些寒门子弟原本也是高门望族里出来的膏腴子弟,此番若是借着新帝求贤若渴的机会努力一把……
于是,望族们也行动起来了——论读书、哦不,论科举,他们还没输过!
于是,膏腴子弟们纷纷被迫拿起书本,京城的青楼一条街都冷清了下来。
而第二把火,则是鄙夷者有之,欣喜者有之。
对于那些读书确实读不进去的人来说,如今也有一条能当官的路可以选了。
但正经科举出身,可就瞧不起了,毕竟一想到以后可能会和腹无诗书的人同朝为官,就鄙夷得很。
当然,严格来说,这第二把火,其实是烧在了科举出身的官员身上。
因为这意味着:科举不再是当官的唯一途径。
虽然此前明睿帝也给颜家没怎么读过书的二郎、三郎授予了官职,但那是幸近,且只是特例。
当然,官员们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还是考官啊!
而且,谁家还没几个读书不成的孩子呢?到时候从小吏做起,只要手段得当,一品官也不是摸不着啊!
唯一不满且惶恐的,可能就是那些明知自己没什么才能的官员了吧,毕竟新帝都说了能者居之,那他们这些鱼目混珠的,岂不是迟早要被清理掉?
可惜,没人在意他们的想法。
朝野上下在意的是:这两把火已经开始烧了,那第三把火……会是什么?
元香雪也在好奇这个问题,可惜梁毓景一脸神秘,就是不说。
最近梁毓景没那么忙碌了,下午时就来和元香雪一起坐在摇摇椅上昏昏欲睡。
都说春困,但其实那些忙着春耕的人其实压根不可能多睡,也就是无所事事的人才能享受宜人的春天。
“之前你说要去看西湖,现在还想去吗?”
“不了吧,你这才开年,哪儿能到处跑?而且御驾出行,那不是叫沿途的官员破费吗?他们花了钱,肯定就要从别处捞……哎。”
元香雪一心为了大梁着想的模样,很是符合她的身份——母仪天下嘛。
“给你修路。”
“……既然你都这么盛情邀请我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元香雪觉得这样有些干巴巴的,还特意起身,坐到梁毓景怀里,娇声娇气道:“臣妾多谢皇上~~~”
梁毓景一脸嫌弃。
“……嫌弃什么呀,我都不说你为了财政拉我出来顶锅,你还嫌弃上了?!”
元香雪伸手去揉梁毓景的脸,气鼓鼓的。
梁毓景这下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你这脑子太好使了也愁人啊。”
“哼╭(╯^╰)╮!就你那副要在大梁每个县都开办学舍的样子,国库肯定不够花的!我还在想你会不会找几个养肥的贪官出来抄家呢,结果你倒好,打起修路的收益来了!”
梁毓景轻咳一声:“你就说,你想不想去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泰山日出……”
“停停停,我想!你赶紧修路去,反正我就是那个为了看一眼美景、于是吹枕边风、于是劳民伤财的妖后呗
!”
“这话说的……那些个史官要是敢乱写,我就把户部的账本丢给他看,你可是朕的贤内助啊。”
梁毓景情真意切地夸赞感叹。
元香雪翻了个白眼,人家不在正经的历史里写,偷偷摸摸写个野史,你管得着吗?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元香雪也不在意,有句老话说得好: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当事人没什么异议,梁毓景也就开始“昏君”的操作。
当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先修了一条通往泰山郡的路,这样一来,海上生意也能做大做强了。
这时代没开路的炸药,没压路机,没水泥,修路的成本其实特别高。
但依照原本修天水郡那条路的模子来修,倒也还能承受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