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一个护卫拿出个小瓶子,轮流放到几位大人鼻子下晃了晃。

很快,人都清醒过来,虽然混沌,但记忆还是有的,明明是去东宫参加生辰宴了,怎么这会儿又来了御书房?

而且,看皇上那怒气冲冲的模样,看太子殿下那志得意满的模样,再看周围身着甲胄的护卫们……

几个大臣集体打了激灵——

这,这是逼宫?!!!

还,还成功了?!!!

梁毓景笑着看向他们:“刘大人,起居注记录一下;张大人,拟一下退位诏书。”

殿阁大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

其余大臣:……

第287章 新帝登基

东宫内。

宴席间的热闹气氛早已消失无踪,依旧安坐的夫人们满是惊恐慌乱,但曼玲配的药很有效果,一个个的都动弹不了。

长公主缓了许久,才冷笑道:“这是逼宫去了?!”

元香雪笑盈盈:“公主见谅,实在是没办法了呀。不过您放心,不管成功与否,您、还有诸位夫人,必定都完璧归赵。”

下午时,就有人来报,成功一半了。

而男客那边也陆陆续续有太监、护卫过来领走人,元香雪松了口气,看来没啥悬念了——

宫里,退位诏书很快写好,明睿帝亲自拿着玉玺落了印。

梁毓景拿着看了看,觉得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处理掉那些绝对不可能臣服自己的大臣。

司礼监的太监们纷纷出动,一些去东宫把手软脚软的大臣抬进宫来,一些去漏网之鱼的大臣府上把人传唤到宫里来。

反正文武百官(六品以上)都要到场,同意的就看情况要不要明升暗贬,不同意的就当场找出把柄来下狱定罪。

就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般井井有条地忙碌到黄昏,总算告一段落。

当然,进了宫的大臣们是不可能回家的,要回家,也得明天早朝上听了诏书,跪迎了新帝再说。

好在这时间不难捱,宫里也给食水吃喝、热水洗漱。

第二天一早,司礼监的大嗓子传旨太监,高声朗读了退位诏书。

早就知道的官员们认命跪下,那些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的边缘小官也是只能从众。

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梁毓景心里不禁感慨这事儿也太简单了。

而底下礼部尚书当即问起了哪天举行登基仪式,钦天监的监正立刻罗列出几个近期的好日子……

整整忙了五天,梁毓景才把日期定了下来,也把一连串该册封、尊封的圣旨写了几大摞。

明睿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朝廷正式改元——景元。

随后批量的圣旨开始下发各地,其一就是召回诸位皇子来金陵观礼,其二就是宣告天下:明睿年已经改成了景元年,龙椅换人来坐了。

然后就是隔几天发几道圣旨,比如尊封明睿帝、以及后宫妃嫔的。

除了虞贵妃这个新帝生母尊为太后,普遍都是原本的位份加个“太”字就行。

接着是梁毓景自己的后宫——

元香雪为超品皇后,谢侧妃为正一品淑妃,林侍妾为正二品林妃,程侧妃为正三品昭容,卢侍妾为正三品昭媛,宋侍妾为正四品婕妤,苏侍妾为正四品婕妤。

武清澜这个原配,只封了个正二品武妃。

岳静琇追封为正二品岳妃,石雪雁追封为正二品石妃。

瑶光封为永泰公主,封地河间郡。

富贵封为长乐公主,封地济南郡。

云梦封为宁安公主,封地泰山郡。

至于平安、瑾瑜、羲和三人……啥也没有。

接着就是朝中大臣的升迁了,这些更为繁琐,是明升暗降、还是实权在手?

老实说,这里头最后悔的,可能要属虞望潮了。

明明是亲舅舅,结果明升暗降去了礼部……但他也不敢多话,生怕连礼部的闲官都捞不着。

明睿二十八年,十月初一。

该发的圣旨也发完了,该回来观礼的人也回来了,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当然,因为明睿帝的妃嫔太多了,一时半会儿不好挪宫,加上梁毓景又不打算住金陵,因此元香雪这个皇后还是在原先的东宫住着。

不过也住不了几天,退位诏书一下,梁毓景就已经叫人回京兆府去修缮皇宫、原本的东宫等地方了。

登基之后,约莫一个月后就能启程回京兆府。

老实说,这很折腾人。

要知道,很多大臣当初都是卖掉了家宅、铺面、田地跟着南下的,现在又要回去……一来一回损失很大的。

但梁毓景可不会妥协,不想回去可以啊,正好留在南京侍候太上皇,太上皇也是需要大臣照料的嘛!

有大臣还脸红脖子粗地争

论几句,可惜但凡多说的就全都被留下了。

还是那句话,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读书人多的是!

实在不行了就开恩科呗!

反正他新帝登基,正好需要一批真正的保皇党。

如此这般折腾几回,朝堂上还真的少了很多尸位素餐的大臣,一时之间风气为之一清。

明睿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兆府重新迎来了它的主人。

元香雪没住进皇宫里去,她住原本的九皇子府——秦王府——东宫,如今又换了一个牌匾——悠然园。

里面也特意整改过,其他便宜妹妹都住皇宫去了,元香雪就一个人独享五进四合院,简直不要太美妙!

唯一不妙的,就是梁毓景每次来,走的时候都会嘀咕他这个皇帝每天还要早起去午门等开门,简直不要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