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明睿二十八年,二月初五。

梁毓景打算着抽个良辰吉日彻底把苍月国赶走,夺回雁门郡,正好也到了春耕的时间。

但比他动作更快的,是江南各地联合在一起的耕农们。

其实也就半数是耕农,半数是为了钱财的投机客,他们没钱没权,但有一颗还能思考的脑袋。

于是,一个大聪明先联合了几个小聪明,再一鼓作气整合起了真正不甘心的人们,借助他们底层无人在意的身份,悄无声息的进入了金陵。

然后,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个好日子,于晨光熹微之际围住了皇城。

他们赤手空拳,但人数愈千,他们不喊不叫,但静坐示威。

住在皇城里的人……被吓了一跳。

二月初十这天,这个消息才传到太原郡来。

元香雪啧啧感叹:“胆量还是不够大啊,看这结果,金陵的皇城守备估计也就那样,要是莽一把冲进去,这龙袍啊,谁还穿不得呢?”

说实话,梁毓景也被惊到了。

“如果真冲进去了,说不定我就要择日南下勤王了。”

“哎,问题就是没冲进去啊,也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你怕是也得来一波勤王。”

梁毓景轻笑:“那不是正好?正好打一顿,再给一个清丈田亩的甜枣,然后……”

“然后你就可以悄悄暗示手下的人,瞅准时机让你被迫黄袍加身,不得不即刻登基是吧?”

“……”

梁毓景一脸从容:“你这话说的……”

“呵呵,有本事别笑啊你!”

:)

第279章 凯旋而归

因为金陵的事情有太多变数,梁毓景不得不加快了夺回雁门郡的速度。

其实也没有很难,因为苍月国已经被打没了心气儿,早就想回草原继续蛰伏了。

但也是因为如此,雁门郡被糟蹋地不轻,但凡有点用的都被拆了,至于人……要么被带走,要么被杀死。

反正几乎是一座空城。

其实如果梁毓景早一些攻打雁门郡,说不定还能保住不少人,但……梁毓景自认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那些百姓也是臣服了苍月国才能苟活的。

这不能怪他们,毕竟谁不想活着呢?

但既然已经臣服了,那梁毓景便能心安理得地制定计划,不必在意被逼到极致的苍月国会不会拿他们撒气。

要知道,如今那些太原郡、新兴郡里被解救的人,都还被监视着呢!

明睿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一。

雁门郡重新归于大梁,苍月国的残兵败将们逃往草原,隔天就送来了求和的国书,甚至还自称了下臣。

瞧那国书的遣词造句,好似早已斟酌写好的一般。

消息八百里加急往金陵送,但估计现如今焦头烂额的朝廷也高兴不起来,不过谁在意呢?

梁毓景并不急着回金陵,天天拉着边境各个郡县的官员们开会,毕竟他肯定要回去,那这边境安全就得靠他们守了。

梁毓景可不想他辛辛苦苦把苍月国打残打回去了,过几天一群酒囊饭袋又把人给放进来了。

不过梁毓景忙是忙着,可府里,元香雪已经很认命地开始收拾行李了。

哎,反正也不能滞留多久,还不然躺平算了。

反正梁毓景也说了,以后她可以不住皇宫的,那就在旁边修个园林给自己住呗!

元香雪觉得这个提议很棒,所以都积极起来了。

三月中旬,朝廷的旨意终于姗姗来迟。

梁毓景和一干需要面圣受封的官员也启程了。

这段时间,江南各地被强行镇压的暴民又闹了几次,武陵郡的最多,起码已经聚集了上万人。

这人数比起动不动就十万、二十万的大军不算什么,但这上万人现在可是靠着抢掠维持吃喝啊!

换而言之,这些人已经成了匪患。

上万人的匪患,对于江南这种向来安稳的地方——郡兵最多才五六千的地方官而言,简直就是要命的数量。

最重要的是:人一旦尝到了不劳而获的滋味,就会贪图享乐、就会食髓知味,而不事生产的人,也只能去抢了。

当然,这支上万人的暴民,现在还算有底线,只抢大户,不抢庶民。

当然,也有可能是庶民家里也没多少粮食,还是抢大户才能吃饱……

于是,等到武陵郡的几家大户都已经被抢了一遍之后,这支上万人的暴民只能开始流窜了。

挨着武陵郡的衡阳郡最先遭殃,几家大户被洗劫一空,甚至因为反抗过度,还死了不少人。

所以,朝廷收到苍月国的八百里加急臣服国书时,也同时收到了武陵郡、衡阳郡的八百里加急求援军情。

就,想笑的官员不敢笑,想哭的官员真的哭了出来。

明睿帝很无奈,因为他还没老年痴呆,所以他很快意

识到:这事儿被自己搞砸了。

但身为皇帝,他是不可能承认自己拖拖拉拉而酿造出了今天的后果的,相反,能找的借口实在太多了——

如果不是老九这个儿子先在零陵郡搞出了清丈田亩,其他百姓怎么可能闹着要清丈田亩?

如果不是朝廷上那些大臣们口口声声说着什么随便拖延、糊弄一下百姓就行……

如果不是派下去的官员、小吏们不会办事、收受贿赂,甚至还被百姓们抓住了把柄……

如果不是老二、老七两个混账东西眼高手低、临阵脱逃,又没有勇气去收拾那些望族……

如果不是各地的府衙、县衙都各怀心思想为自己牟利,导致庶民与大户的矛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