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总之,明睿帝能说出各式各样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可问题是:现在不需要问责,而是如何解决问题!

想要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当然还是有的——

比如,派出更多的兵马去剿灭那些已经成了气候的匪患,杀一儆百,实在不行就一直杀下去,总能杀到没人敢闹腾。

比如,不必顾念什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板一眼地执行清丈田亩,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望族贵门,但凡隐匿了土地,一律收拾掉。

这其实就是个立场问题。

而明睿帝,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实际上,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别看每天都在热火朝天地吵吵,但其实也在等明睿帝做出决定。

如果明睿帝选了他们士大夫,那皆大欢喜,拨款、出兵、镇压。

如果明睿帝选了那群泥腿子,那也没关系,反对、上谏、威胁。

别觉得臣子不能威胁皇帝,一个臣子说:皇帝你要做这件事,那臣就辞官。一个大臣这么说无所谓,反正有的是替补官员,但要是满朝的大臣都来这一出呢?

而且,这还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明睿帝是一个年老了的皇帝,他很爱惜生前身后名,他也很认可——君主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啊!

若是没了士大夫,没了这满朝的大臣,那皇帝还发号施令给谁听?给那些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泥腿子吗?

但明睿帝又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清丈田亩是一件正确的事。

如果自己否定了清丈田亩,甚至为了不去清丈田亩而出兵镇压百姓……

那么,即便能过了眼前这一关,等自己驾崩之后……肯定会有明白人“翻案”的啊!

哦,别说现在就是出兵镇压了,现在官府出面弹压那些闹事的百姓,还只算是百姓过激,朝廷不得已而为之。

但如果朝廷真的宣布不再进行清丈田亩这件事了,那就说不清了。

明睿帝进退维谷。

但苍月国的国书来了,也就意味着:自己那个比想象中还有手段的儿子,也要凯旋而归了。

明睿帝很不想承认,但他心里确实松了一口气。

毕竟,现在江南这烂摊子,交给谁处理都不如交给老九处理适宜。

第280章 温柔善良

明睿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天气晴朗。

昨夜刚下过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因此金陵的空气十分清新。

元香雪坐在太子妃专用的奢华马车里,掀开车帘看着金陵——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个个都是兴奋中带着好奇的神情。

梁毓景一身太子冕服,骑着神俊非凡的大黑,身后一溜身着甲胄的将领,吸引走了全部的目光。

这般游街似的进入金陵,也是安抚人心、收获声望的基操了。

等到了东宫、一处前几天刚刚加急修缮过的、符合规制的宅子,挂上东宫的匾额就成了东宫。

当然了,一个地方是不是东宫,其实也看是谁住在里面。

搞笑的是:程侧妃等人一开始其实并不住这个地方,她们甚至是前天才被人允许搬进东宫里去的。

这个消息……其实梁毓景是没兴趣打听这些的,但架不住有人献殷勤啊,因此这东宫的猫腻倒是提前知道了。

而且,一般而言,东宫都是在皇城里,因为太子是储君,那肯定也要禁卫军保护嘛!

但可能是明睿帝顾忌梁毓景住在宫里吧,现在的东宫依旧是皇城外的宅子。

就挺搞笑的。

但也说明……逼宫这条路,似乎不好走啊,毕竟人家都防备起来了。

元香雪倒是觉得很好,因为她对皇宫有一种莫名的厌恶感,如今不用住进去,大好事啊!

梁毓景也无所谓,甚至觉得住在外面更好做事,虽然眼线也更多,可宫里总归不自由。

再说了,梁毓景可是一心想着名正言顺得到那把椅子的,逼宫这种事,也就想想。

中午时分,车队终于“游街示众”完毕。

梁毓景带着将领们直接进宫面圣,元香雪等女眷就各回各家。

东宫门口,程侧妃领着一大群人已经等着了。

秋霜掀开车门帘子,元香雪先探头看了一眼,她今天穿着一身天青色云锦,挺素净的,但几乎无人敢抬眼看她。

因此,元香雪只看见一群人的脑袋顶。

也对,现在梁毓景这个太子凯旋归来、非同一般,她这个太子妃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得罪不起了。

但最要紧的,还是程侧妃等人知道——当初她们请求留下来,已经算是一种背叛,如今也只能夹着尾巴、诚惶诚恐地做低伏小了。

元香雪慢悠悠下了车,鞋底刚落地站稳,一群人便齐刷刷屈膝行礼:“妾等见过太子妃,恭迎太子妃。”

“都起来吧,别站门口了,进去吧。”

元香雪脚步压根没停,也没故意拿乔,轻松随意地进

了东宫大门。

极有眼力见的一个管事嬷嬷旋身就做了领路人,全程讪笑着、弓着腰领路。

元香雪慢条斯理跟着她走,一路左右张望,打量这临时修缮出来的东宫是个什么样子。

瑶光、富贵、平安、羲和、云梦跟在身后,也叽叽喳喳点评几句。

谢侧妃同样神采奕奕地张望,当然,她没那么明显,很是淑女娴雅。

再之后,便是起身的程侧妃、林侍妾、卢侍妾,苏侍妾,宋侍妾了。

至于玉衡、瑾瑜两个,倒是没瞧见,不过之前有消息说是生病了。

一路路过格局没多大差别的前院,路过颇有江南园林调调的园子,便到了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