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所以,还得与梁毓景商量抽调一部分兵力。

梁毓景不想去,正好也有理由,毕竟要留个人下来,谨防南曦国反扑。

这理由无可反驳,但在救驾面前,又显得无足轻重。

至少,平王、恒王是头也不回地赶往京城表现去了。

而这两人一走,梁毓景觉得时机正合适,直接开始彻查隐户,重造皇册,清丈田亩。

他的动作不可谓不快,前期准备也足够多。

不少还沉浸在各种惊天消息里的大户们,只觉得眨眼之间,自己藏起来的财产,就这么消失了。

梁毓景在零陵郡大刀阔斧改制,前去的救驾的平王、恒王星夜兼程。

苍月国自然知道会有人来救驾,所以休整一天就发起了攻城。

京城这边虽然有些猝不及防,但抵御起来也不费事,毕竟和苍月国都打快一年了,怎么可能不做准备?

只是明睿帝老了,人一老,就怕死,也爱听谗言。

而颜玉懋这个近臣,也不是什么有铮铮铁骨的人,一听苍月国动手,就吓得忍不住嘀咕几句南下的事。

颜皇后近些年来,已经不止一次插手国政,但她却只有些小聪明,还没有养成大局观,一听兄长这般说,也动了南下的心思。

但她不是想要逃,在她眼里,苍月国不足为惧,之所以打成现在这个局面,完全就是萧氏、李氏不行。

颜皇后想要南下,全因京城离草原太近了。

就好比这次,苍月国快马加鞭,只两天就兵临城下了,太危险。

这枕边风一吹,明睿帝倒是真被说动了,他年纪大了,确实不敢、也不想再冒险了。

而且,明睿帝其实很清楚,萧临是有本事的,但萧临却也没抵挡住苍月国……

他也知道,这次苍月国绝对不可能攻破京城,但就像颜皇后说的,这里离得太近,太危险了。

不过,虽然明睿帝心中已经起了南下的心思,但值此战时,他不可能说出来动摇军心,只待苍月国退兵后再说。

但宫里的消息传不出去,可颜玉懋又不住宫里。

当然,颜玉懋没有大喇喇地去宣扬,只是一旦南下,他在京城置办的产业肯定要出手吧?

那这一出手,别人自然就听见了风声,再设上酒席,一套话……

这下好了,京城直接炸锅。

当然,消息仅在权贵之中流传,还未传播开,就被人禀告给了明睿帝。

明睿帝差点被气晕过去,他把颜玉懋大骂了一顿,随后立即封锁消息,并严厉警告知道消息的人不许外传。

一旦消息传开,别说南下了,苍月国能立刻打进来!

第252章 请立太子

南下的消息封锁住了,可一波权贵悄咪咪地出手产业,聪明人当然会注意到。

再结合城外的大军来看,机灵的已经悄悄跟上了。

但买方市场、卖方市场都是恒定的,这么多人一起出手,也没那么多人能接手啊!

且再小心,还是有痕迹,毕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消息还是传开了。

但京城没有发生营啸这种情况,只是所有兵卒都失去了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护卫身后亲朋好友的军心。

这还打什么?

明睿帝倍感无奈,未免情况更加恶化,只得在早朝上提出了南下的想法。

但是,朝廷上很多大臣根本就不同意南下。

一些气性大的还放话出来:这时候南下,不就跟丧家之犬一样吗?他们死也要死在京城里!

旗帜鲜明主张南下的,当然是以颜家、平王、恒王一系,毕竟平王、恒王本就在江南,那是他们的主场嘛!

不同意南下的,则是淳王一系。

征西军虽然溃散,但淳王又没出事,如今还在收拢军队,打算杀过来救驾呢。

要是现在走了,岂不是白费功夫?

除了淳王一系是单纯为了利益不同意,还有一些大臣,家业都在京城,如今消息一出也不可能卖出去了,那还不如死咬着不走呢!

毕竟西边有淳王、南边有平王、恒王,京城里更是有禁卫军、五城兵马司,完全不必担心抵挡不住苍月国的攻势啊。

两方人马都是为了利益之争,自然绝不妥协。

明睿帝的态度也很模糊,就让两边吵,绝不偏帮那一方。

其实他打心底里就不想走,尤其是这个时机不行。

如果现在走了,那就成了临战脱逃、懦弱不堪。

明睿帝确实能让史官隐去这个评价,但苍月国兵临城下之际,身为皇帝的他却带着人南下了……

不用明写出来,光是这个时间线,后人都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明睿帝要脸,他接受不了自己身后名如此不堪。

更何况,明睿帝虽然算不上多么英明神武,可登基这么多年,还真没有什么昏君行为。

别说什么后宫那点事儿……宠爱几个妃子怎么了?又没有烽火戏诸侯。

甚至于,除了颜玉懋当上了尚书,其他妃嫔的娘家官职最高不过左侍郎,这也是大梁能承平多年的根本所在。

当然,现在就不太行了。

自从明睿帝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皇子们个个长大直至壮年,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稳定运转的大梁就变得摇摇晃晃起来了。

尤其明睿帝还迟迟定不下太子人选,放任几个皇子争来斗去,本就面和心不和的朝臣们被迫站队,成了面不和、心不和……

如果明睿帝是一心磨炼诸皇子的能力,那也好说,可他老房子着火,遇上了颜氏女……

尤其颜皇后还特别会生,两胎都是皇子,虽然十四皇子没养住,但十五皇子如今白白胖胖、玉雪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