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夸出了花,还给剥了柿子。
有点像捧眼。
不确定,再瞧瞧。
“依李德子口供所述,他夜里起身未见刘成,反而看到了什么僵怪。可照你所说,李德子隐瞒了自己与刘成争执的事实。除非他看到的僵怪就是刘成,如若不然......”
沈雁回顺势接道,“他就是在撒谎。”
“这案子诡异。”
谢婴毫不客气,一口气啃了半个柿子。柿子肉细腻华润,如琼浆蜜水,入口即化,令人满舌生津。
好甜!
“刘成是第三位剖尸案的死者。本官去看了前两位死者的卷宗,发现这三者之间几乎毫无关系,既不认识,也暂无找到共同点。”
“既是相同的死法,那凶手也许行凶手法上有所相同,仵作查验过尸体后,便能明了,也可以从中找些线索。”
“还未验尸......”
谢婴声音忽然低了。
这柿子啃的,也有些心虚。
“谢大人。”
沈雁回眉心一皱,拿着柿子的手一滞,“已经过去不知多少时辰,竟还未验尸。您应知晓,时间越久,线索便越少。”
在现代作为法医的她,实在是见不得这样办案。
一时间她顾不得了方才的装腔捧眼,也忘了在这位大大的县太爷面前,她只是小小的百姓。
谢婴抬眸,沈雁回的脸离她很近,如秋水般的眼竟直直对着他。
她的眼神淡漠且隐晦不明,根本不似十六七岁。
四目相对。
胆子大,有想法,不一般。
这是谢婴第一眼的念头。
“沈小娘子,这实在是没有办法......你这是在责怪谢大人吗?”
明成有些恼了,纵使这两天谢大人亲民,今日邀她喝茶,这也不是她“爬”到谢大人头上的理由。
怎么能平视?怎么能与谢大人大眼瞪小眼?
他愤愤不平道,“你可知这第二位死者,就是仵作。”
第9章 腊肉菜饭
沈雁回一时哑然。
杀人案近在咫尺,而青云县内竟无仵作。无人验尸,如何找到死因与线索。
难道真要说那僵怪杀人不成?
“为了避免引起百姓的恐慌,县衙一直未公布第二位死者是谁。”
谢婴抬了抬手,制止了因气愤而蠢蠢欲动的明成,开口道,“而上任县令吴起为了此案不影响他的调任,便将此案全都归结于小苍山上的贼寇所为,草草结案。若不是有第三位死者的出现,此案怕是埋没在卷宗中,成为悬案了。”
不止在青云县,也许在大雍各个地方,甚至汴梁城,都有人会这么处理案子。
待日子久了,悬案会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料。届时聘请到了新仵作,再去公示前任仵作之死,谈起他时,不会再恐慌,只会叹息两句,便过去了。
“那谢大人会如何对待这件案子?在汴梁城,人人都道谢大人大义,您会将刘成之死到底是僵怪杀人,还是......”
沈雁回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找出真凶。”
平头百姓哪里能与县太爷这样谈话,即便是偷偷看上一眼,尚且都能治上你一条蔑视官员,大不敬之罪名。就算是从前谢大人的同窗,与他说上两句,都要客客气气的。
而这沈小娘子,给明成的感觉是......
与谢大人说话时,将脖颈上的脑袋提在了手心里。
“这世上并无鬼怪,凶案皆是人为。”
谢婴并不责怪,反倒是沉浸在案子中。说到关键之处时,露出一丝困扰,“既是人为,自然要找出杀人凶手。只不过,大雍的仵作......很难聘请。”
仵作,虽属大雍三十六行当中的“仵作行”,却非官员,而是义工,属差事苦,钱还少。
无论验尸技能如何精妙绝伦,还了多少人清白,皆因他们属于行当中的“下九流”而鲜少有人入行。
“先帝时期,仵作为‘下九流’,仵作之子甚至不能科举。但好在陛下新政,才所有改变。只不过,仵作之能,非一朝一夕而成,大雍各县之间通用一位仵作比比皆是。青云县的仵作,游走于本县与邻县,他一死......”
即便是在沈雁回的时代,她也是学得两眼昏花,考得口吐白沫,才能入职。入职后要跟着师傅继续学习,在勘察现场时,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忍受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法医。接下来还是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现代尚且不是个吃香行当,又何况是在仵作地位低下的大雍呢?
若是她凭借自己的一身医学本领,去应聘仵作行当。其一,她年龄十七,谁会相信。其二,挣得极少,如何养家糊口。
不如凭借她从前少时起,就帮开餐馆的父母打下手的吃食行当做起。
沈雁回一开始便已经打好了这念头,吃吃喝喝,挣些小钱,在青云县过得稳稳当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