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也是。搜索本文首发: 进入她 ”左右看看行色匆匆的各地学子,几人都有些紧张,花了大价钱在贡院不远处租贷了一个小院。

多亏他们来得早,若是再晚些,哪怕是有钱,也只能住到离贡院十万八千里远的地方去了。

一进院里,几人都没有再出去,只差了人送些饭食,一心闭门苦学。等到八月初六寅正时分,一行人就爬了起来。

天色漆黑,贡院附近已经热闹一片了。

徐辞言仔细检查自己的考篮,笔墨砚台,轻薄吸汗的衣服,司三娘子特意备好的各色药粉……种种物件都齐全以后,才前往贡院。

自安乾三年的乡试案后,启帝对乡试考官的人选抓得越发紧。

之前一贯是京闱主考官由京府官上请钦命,外乡试考官则由各布政司自行聘请。而这几年无论何地,乡试的主考官都由启帝一人密令,考前一律赐宴皆免,至考后方赏。

直到今日开考,徐辞言才得见这位山南乡试主考官许大人。

一身锦袍,长鬓飘飘,沉着脸站在那的时候,整个贡院的考生都不敢言语。

这位许大人是个严肃的性子,有他盯着,一系列流程都走得飞快,卯正内院大门准时打开,徐辞言一路目不斜视,被官差领到了自己的号房里。

他仔细打量了这间号房,心下一松。

不得不说乡试的贡院号房要比松阳府的好很多,砖瓦都是被重新捡过的,桌面不会出现凹凸不平之类的状况,蛇鼠什么的更是没影。

除了有些灰,其他都很不错。

只能说越往上考,待遇就越好。

徐辞言取出碎布仔细地擦干净桌子,又把驱虫的药粉围成圈撒在地上,等一切准备就绪,他才小心翼翼地取出笔墨摆好。

考袋已经发了下来,油皮纸袋里面就是足够分量的答卷,乡试不发稿纸,但给了百来张答卷,只要最后能交出来,考官并不管考生们用了几张纸。

是以,参加乡试的秀才们大多早早留好足够的答卷,剩下的便可以用来打草稿。

鼓声未响,徐辞言不敢提前翻开考袋,交叉着手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

每一排号房外面,都有利目如鹰的官差盯着考生,若是被他们发现有不对劲的行为,当场就会被拉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远远传来锣鼓敲响的声音,徐辞言精神一震,拆开考袋准备做答。

第一场考经义题,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各四道,题目是一同公布出来的,题板到徐辞言面前时,他不敢松懈,飞快地抄写到纸上,又仔细核对无误才算放心。

为了防止考生以动作和考官勾搭,乡试答题的时候,坐姿是有严苛的要求的,不得左顾右盼,不得姿势怪异,必须正身端坐,神情肃然。

徐辞言不由得庆幸他这些年来没有松懈锻体,平日里行文的时候也很是注重坐姿,不然到了考场上面还要分心关注仪态。

他仔细看了四书三题一遍,不由得苦笑一声。

三道考题,全是截搭题。

好在考官还算是没有下死手,徐辞言仔细研究了片刻,这三道题都不是无情搭,以他的水平,很容易就能判断出题目的出处。

心底大致有了点底,徐辞言小心地取出一张全新的答卷,开始琢磨着做题。

白巍平日里考他文章的时候,很注重答题的速度,常常以手扇风让香燃得更快些来逼迫徐辞言快速行文。

三年下来,徐辞言已经练就一身看见题目脑海中自动浮现行文脉络的本领了。

只是到了真正考场上,千般构思万般小心都不为过。

破题,承题,起讲……各股的内容被快笔写在稿纸之上,待徐辞言仔细检查,反复遣词造句定下终稿之后,才认认真真地眷抄到另一张答卷上。

两类答卷被仔细地分放在左右两端,以防慌乱之下拿错,若是考到后面一不小心污了写好的答卷,那可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

一连做了两道四书题,徐辞言估摸着放饭的时间快到了,这才停下了笔。

这也是考出来的经验之谈了,午正时分准时敲锣放饭,若是考生心里没有准

备,紧张之下很容易就会被锣声吓到,手抖污卷。

要想顺顺利利地完成考试,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就得处处注意。

第44章 乡试(完) 折磨受尽

乡试一连考九天, 八月酷热,做好的食物带进来,放不到两日就坏了。

而放考生自个烧火做饭的话, 号房里桌板坐处可都是木头的,又怕走水点着了贡院。

到时候火着起来了,贡院大门按例又不能开, 里面考试的生员们怎么办,跑还是不跑?

一旦出这种事, 主考官连带着几个同考官和有关的官员,一个都跑不掉通通问罪。

因此,官府干脆就一刀切, 报名乡试的时候,各考生交九日的饭钱, 到了时间,统一由官府送饭。

徐辞言远远见着有官差端着饭过来, 连忙把考袋小心地放到自己的身侧, 又取了块布遮盖在上面, 将桌面空出来以后才小心接过午饭。

一碗白饭和几平碟小菜,米饭被摊得平平的, 没用碗装用了一个大盘子,让守在号房外面的官差一眼就能看出有没有夹带不该有的东西。

幸好不是粥, 看着手里的饭徐辞言心有戚戚,考生跑厕所多了,是要被盖上屎戳子的。

这九日里,馒头干馍什么的就不用想了,十来年前有人被查出买通了官差在馒头里面夹小抄,日后这种一眼看不全的食物, 是一次都没有在考场上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