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可以不用端坐,徐辞言动了动腰,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慢慢地吃饭,日头渐渐地大起来,阳光直勾勾地射着号房,好像进了个大
蒸笼,暑闷难耐。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这种大锅菜自然没什么好滋味,紧张之下人并不感觉饿,徐辞言强逼着自己把饭吃了大半,才收拾好桌面趴在桌面上午睡。
半梦半醒,不过两炷香的时间,他就醒了过来,取出清凉的药粉往太阳穴处点了点,才振奋精神准备答题。
不得不说,午休了一下,整个人精神状态都好了许多。
四书题三道,最后一道惯来是最难的,徐辞言规划了一下时间,今日下午把四书题结束,到了晚上凉爽下来,就重新思考检查三道题,若是有更好的思路,也有时间重新改。
南方秋老虎实在难熬,更别说号房里空间狭隘不透气,写了小半个时辰,徐辞言额角就已经冒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顺着颚线流下。
徐辞言停了笔,取了块裁剪好的黑色棉布擦汗,又系在了下巴处,他心底想了想自己的样子,不免苦笑。
好像幼儿园里戴了个口水巾的小孩。
这还是县学的前辈告诉他们的,别看这块布滑稽,但实在是必不可少。汗液不止,总不能时时注意着停笔擦汗吧。
万一不小心汗珠落到答卷上,那可就麻烦大了。
徐辞言进场前仔细看了一下,几乎所有来考试的生员考篮里都有这么一块布,和衣服同样青黑两色,符合考场不得奇装异服不得鲜艳颜色的要求。
压轴题确实很有难度,徐辞言提着笔写了好几版草稿,又都被他一一废弃。
徐辞言看着纸上的四个大字——善士论古,从头开始仔细琢磨。
这题去头裁尾的,实际上是出自《孟子》一书的万章下,全句为“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
主旨思想就是贤德的人要和贤德的人交往,若是觉得今朝的贤士交往犹不足,那便和历史上的贤士交往。
此题后半部分只截了论古两字,想来比起时人相交,考官更想看见考生写怎么和古人相交,但若只写这个,又显得不足。
徐辞言脑海中有无数思路,只是难以分辨哪种更好,时间还早,他干脆放下笔闭眼凝思,号房外的官差狐疑地看他一眼。
这人不是刚醒没多久吗,怎么又闭上眼了?
他生怕这是什么新奇的作弊方法,一双眼睛直直地盯着徐辞言看,却见半炷香过去,那人猛地睁开眼,眉眼松开显得有几分胸有成竹,提笔便飞速行文。
若要对史上写贤哲相交的名句论个一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绝对榜上有名。
徐辞言以此为点破题,唐并非前朝,论此古来并不会犯了大启的忌讳,又切合题意,博古通今。
行文的时候,他还巧妙地将当今皇帝与唐太宗这位千古明君相提并论,既赞颂他收天下古今贤者入君彀的壮举,又诚恳表示启帝与唐太宗古今一脉,更是贤德交映。
总得来说,就是不动声色地拍了个雅致又高级的马屁。
等到千字文章落于纸案,徐辞言通读两遍,心底满意。
点题的基础上,既谈了理论又点出时事,总体来看,是篇难得的好文。
虽然不知同考的考生们会如何破题行文,但徐辞言琢磨了一下,自己不至于落于下乘。
写完三道四书题后,他精神松懈下来,恰好时间差不多,有官差来送晚饭。
这一缓过来,一日僵坐的苦楚就显露出来了,徐辞言动动身子,只觉得自己浑身都疼,特别是后腰处,一动就是一阵酸麻胀痛。
这才是第一日,徐辞言苦笑,坐牢都还能在房里四处走两步呢,眼下考个乡试和钉死在凳子上一样,除了如厕,别想起身一步。
夜色渐渐黑下来,考场里烛火通明,徐辞言小心地把写好的答卷装好,连着整个考袋一起放到身后和墙面的空隙中。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生怕有些考生考到失心疯
,自己考不成了也要毁了别人,冲过来把别人的考卷撕烂的。
万一官差没拦住,那可真真就是倒大霉了。
后世高考考场上,可不是没出现过这种状况。
做好一切准备后,徐辞言趴下睡觉,他睡得早,等到号房里四处响起雷鸣一样的鼾声时,徐辞言已经进入了深眠,虽被惊醒几次,好在也都睡着了。
等到锣鼓又响,第一场第二日就开考了。
依旧是端坐肃颜答题,一连考了三日,这乡试第一场经义才算是考完。
锣鼓响起,官差立马就上前来收卷,徐辞言听见不远处有凄厉的叫喊声传来,随即就是官差的脚步声,很快,一个考生被拖死狗一样地拖出去。
他大概猜出来发生了什么,摇了摇头。
和后世一样,锣鼓一响,考生是要立即停笔的,若是不停便视为闹事舞弊,官差有权收缴考生答卷,将人拖出考场。
回想着那一瞥看见那考生涕泪纵横的脸,徐辞言心有戚戚。
还好他早早收了考卷,锣响的时候,更是笔都不敢碰。
收卷过了大半个时辰,就有官差放饭,今天晚上,考生们总算被允许出号房略微活动一番。
徐辞言踉跄地起了身,每走一步都觉得自己浑身都骨头在嘎吱响,找了个阴凉的地方靠墙站着,撩起衣袍往身上擦药油。
有种给生锈的机器上润滑油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