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该何做?”萧璟忍不住问。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陛下圣德,而今天下太平。若殿下欲为农为臣,自可以儒
圣之道安然处之。”
徐辞言神色有些莫名,“若殿下来日为君,则当懂制衡之术,那些鬼魅伎俩,可以不用,但需明白。”
“把我不如此又会如何?”萧璟一咬牙,有些按耐不住地问。
他并没有注意到,对于文华殿讲师们的观点,他大抵接受,但并不算全盘认同。而徐辞言不过侍读一职,按例并无讲学之责。
但当他来说忍不住反驳时,心底就已经开始认同对方了。
“那便更好,”出乎萧璟所料,徐辞言并未恼怒,淡然地点点头,“大道对众生,小道对奸人。君子常过于忧心自己对别人的伤害,而忽略掉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殿下有为民之心,有朝一日哪怕粉身碎骨,也欲为百姓撑起一片朗朗青天,但伤在己身,亦伤在亲者之心。”
“不若多想想端淑公主之愿。”
远的不说,若是萧璟去了,他同胞的姐姐怎么办呢,难不成还指望着男主给她个善终。
不和亲、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国君死社稷“,这点萧璟做得到,而萧衍不行,启朝唯一一个和亲的公主,就是端淑。
或许这就是他虽读遍儒家之书,却始终不能成为大儒的原因,徐辞言心底叹气。
儒家君子讲究“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但徐辞言只能见着那清风里夹着食花啃茎的毒虫。
若要他在家人和陌生人之间做取舍,毫不犹豫,徐辞言只会选择家人。
“今日是臣多言,”想说的已经说了,能不能接受就不是徐辞言能控制的了,他后退几步,跪倒在长案前面,“还请殿下恕罪。”
萧璟神色有些恍惚,提着笔站在原地,半晌眼睛渐渐亮起,绕出把他扶起,朝徐辞言躬身一礼,“多谢徐大人提点。”
两人对视一笑,气氛间颇为平和,徐辞言照例研墨,萧璟安安静静地看书习文去了。
紫玉站在一旁心底长松一口大气,方才两人辩起来的时候真是吓死他了。
殿下往日素来安静懂事,对文华殿的那些师长也尊敬有加,没想到这徐辞言才来一日,就能把殿下逼出几分孩子气来。
徐侍读跪下的时候,他都想跟着跪了。
不过转眼间两人又和好如初,紫玉眼睛尖,敏锐地觉察到,比起那些讲师们,殿下好像更喜欢听徐侍读讲学。
他方才问徐大人的那几句话,都是这几日侍讲官们讲过的,紫玉也在一旁听着,徐大人回答的虽与其他大人不尽相同,但好像更实在些,听着便觉得有理。
紫玉眼珠子满意一转,见两人讲了挺长时间了,就准备去外殿倒茶进来,只不过才绕出纱帘,就见到有人一身金黄龙纹锦服站在外面,不是乾顺帝是谁。
“奴才拜见陛下!”
紫玉浑身一个激灵,赶忙跪地大声提醒里间那两位。萧璟听见声音一愣,下意识往徐辞言面上看了一眼,拔脚往外跑。
“儿臣见过父皇。”
“臣参见陛下。”
徐辞言跪在萧璟后头,一同行礼。乾顺帝神色莫名地站在外面,一双漆黑深沉的眼睛直勾勾地打量两人。
“你倒是敢讲。”他看着徐辞言,平淡无波地开口,听不出喜怒。
徐辞言心底也止不住发紧,萧璟这孩子很讨人喜欢,原著里的结局又过于凄惨,今日时机合适,他便忍不住提醒了几句。
谁知道乾顺帝这么闲,大早上的不与朝臣议事,莫名其妙跑到东宫来,还不让人通传。
“臣有罪失言,还望陛下恕罪。”想到这,徐辞言止不住叹息一声请罪。
萧璟拦在他前头,“父皇,儿臣觉得徐大人讲的很是有理,今日一事因儿臣所起,若父皇要罚,便罚儿臣罢。”
乾顺帝心情复杂。
今日是徐辞言到东宫上任的时间,他心里挂念着这师弟和太子,便推了议事过来看看情况。
谁想到,一来就听着徐辞言这番话。教太子
不从君子之道,他也还真敢说。
只不过……乾顺帝视线落在太子身上,心底又止不住叹了口气。
他这几个儿子里面,老四闲散、老六蛮愚、老七虽然功课不错,但实在有些眼比天高。但无论怎么样,都能看出一点他或者是皇子生母的性情来。
只有老八,天然纯善,也不似他,也不似故去的孝慧皇后。乾顺帝有时候都怀疑他这儿子,哪里是来当皇帝的,分明是来做圣人。
上次观政的时候,乾顺帝以世祖用宦官制衡文臣,又以文臣压制武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将朝堂牢牢握在手心里的例子教导萧璟。
偏这孩子却问,“世祖时宦官仪仗君势,为害百姓,既为君父,当为百姓做主,又为何不杀还要加以权势呢?”
乾顺帝:“…………”
傻孩子,这自然是因为臣强君弱!令有所不为!而宦官无枝可依,只能靠着皇权这棵大树办事,是掌握皇权的不二利器吗?!
不见先帝时司礼监权倾朝野,而如今改朝换代之后,他要收回朱批之权,轻轻松松就拿到手了,若是文臣,还得废好一通功夫呢!
乾顺帝苦口婆心地又教导了一通,大权在握,这皇帝才能当的舒坦,这政令颁布下去,才不会有人阳奉阴违。
萧璟点头,眼睛里却写满几个大字,“儿臣只相信君强臣弱,若能和谐共治,必得清平盛世。”
乾顺帝:“…………”
那些大儒是不是把朕儿子教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