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99章 意外

第199章 意外

大臣们上朝的地方叫做皇极殿,上朝相当于公司开大会,除非是特别勤快的皇帝,否则一般情况下,特定的日子才会上朝,遇到不喜欢上朝的皇帝,可能只剩下一些特别的日子才有上朝的机会。

如果不上朝的时候,多数在文华殿与内阁开小会,文华殿逐渐沦为太子寝宫和学习朝政的地方,到了如今,更成为皇帝的寝宫和办公场所。

还有可能在会极门,这里离内阁最近,体贴臣子的皇帝,常常会选择在此处办公,至于如今,太上皇有时候在养心殿,有时候在会极门,用意也大不同。

至于上朝,上朝是最正式的官方行为,皇帝要登大宝,接受满朝文武的跪拜,皇帝还是小的时候上过朝,等皇帝年岁大了,大周已经有整整十年没有上过朝。

哪怕遇到必须要办的大典,通常也由太上皇指派一名宗室去主持。

还没有成为佐击将军的时候,自己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等自己成为了武官,并且逐渐高升,这些朝廷隐晦,百姓们无从知道的秘密,在自己眼里就成为了透明。

王信跟着几名太监进入皇宫,这是王信第二次进入皇宫,第一次是在张吉甫的安排下去内阁,内阁在皇宫里头,虽然在最外层,那也是属于皇宫。

心里五味杂陈,自己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这里。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没想到第二次来的这么快,而且要比第一次更远。

王信不敢怠慢,一路恭敬,却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

比如当官真的不难,特别是当庸官,让条狗去当,都可能要比人当的都好,没必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去卷,才能获得当官的资格。

可是呢,如果不这样去卷,后果又是世家阀门彻底垄断向上的通道。

世家阀门哪怕有一万个好,那也与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百姓只是世家阀门权力之下的奴隶而已,没资格碰瓷封建官僚时代的百姓。

所以有时候,有句话实在是至理名言。

根本没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从来只有自己。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只能不停的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走到今日的地位,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很多往常耳熟能详的事和人,越发感到敬佩,而不再是字面意思的理解。

人的行为通过思想而决定。埋头做事,抬头看路,王信内心有底,虽是第一次见太上皇,并不是很紧张。

前面引路的太监时不时回头打量年轻的武官,游击将军的身份,在外头虽然不差,可到了这皇宫里头,如不是圣人的旨意,连进来的资格也没有。

不骄不躁,不喜不悲,沉稳平和,从这年轻武官的身上,竟然看到了周道丰的影子,那太监心里头啧啧称奇。

过了会极门,自己上次就是到了这里,进去后不久是内阁的院子。

只是那太监没有停步,继续往里头走,接下来的地方,自己就没有去过了,王信更加的小心,自己不怕事,可也不能作死不是。

到了一处宫门口,远远的看见一群人。

仔细看去,两个太监拼命的磕头,仿佛在求饶似的说话,没看清对面那老太监什么动作,旁边的小黄门如狼似虎的把地上两太监拉走,拐过门就不见了。

王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里头一沉,只觉得不喜。

“老祖宗,这是王信。”那太监回头看向王信,呵斥道:“见到老祖宗,还不赶紧下跪磕头,懂不懂规矩。”无论王信什么人,那太监都没当回事。

老祖宗?

那应该是宫里头最大的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所以是戴权?称呼可不是乱来的,此人既然敢当着众人的面叫老祖宗,那必然是戴权无疑。

这太监也不给个准话,难道是自己没有给他塞银子的原因?以前自己在扬州,靠着大周财神爷,公家的钱自然不心疼,如今一切都靠自己,王信才舍不得,管你阎王还是小鬼。

给了这个就要给那个,到时候好不容易搞来的军费,全用在人情往来上头,当然就没有了打仗的底气,只能在这条道上走到底。

自己不选这条道,好处是敢打仗,坏处必然也有,无人关照,比如眼下的一点小事,看起来不大,可有时候能要命。

王信内心猜测,脸上不定,大着胆子上前拱手行礼道:“末将王信,拜见戴公公。”

那老太监听到王信的名字,眼睛一亮,连忙拉住王信,上下打量了王信,笑的和蔼:“好好好,你可知道,杂家可是帮过你的。”

王信松了一口气,自己猜对了,可很快一头雾水,不知其意。

戴权直白道:“杂家有个干儿子,叫做铭礼,他在杂家面前,说了你好些个好话。”

提起铭礼,王信当然记得。

自己还在河西营的时候,需要场地练新军火炮的时候,宫里头的人就是铭礼,也是对自己的态度不错,省了自己很多功夫和麻烦。

不过王信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戴权的用意,应该是让自己领他的情,对自己是有善意的,只是他的表现也太直白了吧,一点含量也没有。

可戴权表现的又太过显眼,明明年纪不小,却像个年轻人沉不住气似的,王信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了。要知道他是太监们口里的老祖宗,太上皇的身边人,水平不可能这么差吧? 不管了,既然想不通,先用场面话撑起来。

换成文人放不下面子,顾忌自己的身份,王信却无所谓,恭敬道:“小子不敢忘记铭礼公公的恩情,一直铭记在心,只是小子人微言轻,够不上铭礼公公,所以才不敢贸然打扰。”

这话说的好听,众人都感到满意。看看,还是武官好,要是文官,一个个官不大,脾气不小,鼻孔里看人,上回有几个新科进士,还没做官呢,只入了翰林院,生怕自己站的离他们近了,脏了他们似的。

游击将军虽然不算什么,可王信的名气,他们宫里头也听过不少,此人态度不错,周围的太监们脸色好了起来,仿佛忘记刚才那两个太监的事,不少人还露出笑脸。

戴权拉着王信的手不放,“你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走,老祖宗亲自带你去见圣人,你要知道,圣人啊,最喜欢清净呢,说话声音要小点,还要让圣人听得清楚.”

刚才被两个太监使劲磕头的,好像不是戴权似的,戴权像个对晚辈极其谄媚,生怕晚辈不孝顺的老人,让王信非常的不适。

不会就是这水平吧?毫无城府,心思写在脸上,自己怎么就不信呢。可这要是装的,那王信也不得不承认,这演技拿个影帝不为过,反正自己演不出来,说几句好听话,已经是自己的底线。

戴权,还有刚才的太监,领着王信继续往里去,刚才被拖进来的两名太监已经不知所踪。这皇宫虽然巍峨大气,可也不知道藏了多少条人命,王信心里头并不喜欢。

又走了片刻,戴权一路问着话,突然神色一整,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刚才那太监也大气不敢粗,王信知道,应该到了。

“在这里等着。”

戴权留了一句话,进去了宫门,宫门有几名侍卫,穿着锦衣卫的衣服。

同样是承袭明制,保留的锦衣卫,不过又有不同,锦衣卫在前明其实变为了文臣管理的机构,百分之九十的衙门和职能由文官管理。

真正控制在内廷手里的缇骑,这才是文人笔中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不过是些临时工罢了。

缇骑并不世袭,是从民间临时招募的奇人异事,也因为从民间招募,所以牵扯的少,能当做夜壶使用,得罪人的事全是缇骑去干。

大周收编了锦衣卫,同时加强了军事功能,如今是京城里除了京营之外,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完全控制在太监们的手里。

又为了防备太监专政,京营则控制在兵部手中,也就是文官手里。

京营的实力强,但是在外,锦衣卫的实力弱些,但是在内。平衡之术老练至极,也是当初王子腾罗明等勋贵将领先后反水,太上皇也没有被皇帝彻底压下的根本原因。

因为内部最大的枪杆子,还控制在太上皇手里。

在追求完美的人眼里,太上皇的手段并不完美,可王信知道,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事情,越是追求完美的人,一定会输的彻底,所以太上皇的手段才是真正的老辣。

想一想太上皇的年龄,一个没有自己子嗣,苍老到躲避深宫不敢见人的太上皇,却能把朝堂稳固在自己的手里,王信不认为还有谁比太上皇的手段更厉害了。

而无论太上皇也好,皇帝也好,自己看重的是谁能给天下带来太平。

至于换个救世主?王信不知道谁是救世主,反正自己不是,如果自己认为自己是救世主,说明自己将会是天下最大的恶人。

“王将军,跟我来。”

戴权在门里轻声招手。

王信整理了自己的仪容,踏步进入殿内。

殿内金砖地亮如玄镜,漏进的光束里浮尘如金屑游弋,金丝楠木柱擎着藻井,王信看不清明黄幔帐内的场景,在戴权的示意下,恭敬的行礼道:“微臣王信,拜见圣人,祝圣恭安。”

“免礼。”

一会儿,幔帐里传出苍老的声音。

一边的戴权又在使眼色,王信恭敬的束手站立,一动不动,戴权松了口气,虽然第一次见圣人,倒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率兵反抗冯庸。”

听到幔帐里的声音,王信看了眼戴权,戴权微微点了点头,王信连忙开口道:“回圣人,微臣并没有乱来,犹记《皇周祖训》有云'武臣守隘,文臣守礼',臣守的是九边之隘,守的更是祖宗之法,一切都在朝廷规矩里做事,不敢逾越半步,请圣人明鉴。”

王信不懂太上皇的想法,只能尽力为自己解释,哪怕没有事情,如果自己解释的不好,恐怕就会变成有事。

要么说伴君如伴虎呢,难怪文臣们都想要限制皇权,这种滋味实在是难受,武将倒是能勉强接受,因为没有皇权,头上一样有文臣压着。谁压不是压,而且皇帝只有一个,文臣却有无数。

“岂不闻冯庸是节度使,虽然平日里不管你,却有调遣之权,你敢率兵与他对抗,有朝一日,也敢率兵与朝廷对抗,岂不是胆大?”

戴权一惊,没想到太上皇会是这么认为的,而且说得也对啊。

王信心里一沉,真正的论起来,太上皇说的也没错,总不能朝廷乱来,自己也跟着乱来吧,自己当兵,保家卫国,可不是为虎作伥。

以前自己在扬州的时候,地方大户们的许多事,只要不是做的太过分,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样,官府对自己的的要求,比如“剿匪”,自己对那些只赚钱养家糊口,不丧尽天良的“倭寇”,实际的私盐贩子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听官府的命令,甚至会故意拦住别的盐兵队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