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200章 不愿为敌

第200章 不愿为敌

太上皇应该是在试探自己,王信也的确感受到了“君威”的压力,仿佛面临一场面试,幸亏自己面试的多,经验丰厚。突然有点庆幸,谁没有过几次面试的经验啊。

“臣是朝廷委任的将军,代表了朝廷的威严,无论是谁,胆敢冒犯朝廷者,臣都会将其击败。”王信一句废话也不多说。

面试最要紧的是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千万不要多表现,人家面试是专业的,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拼别人的专业。可以挑选有利的话,但是不能张着嘴说瞎话,特别是面对太上皇这样的聪明人。

大同那边发生的事情,王信不相信太上皇不清楚,谁对谁错,别的皇帝不提,太上皇心里门清才对。所以他要的不是自己的辩解,而是自己的态度。

就像部分的面试官,他要的不是面试者精心准备的五八门的说辞,而是想让面试者给他一个态度,自己比别人便宜,比别人更能加班的态度。

那么太上皇想要自己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说对了,符合太上皇的想法,就是简在帝心。说错了,没有达到太上皇想要的,那就是错失圣眷。

王信没有态度,朝廷的态度就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是带兵的将军,没有自己的想法,朝廷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换个角度想,难怪冯庸讨厌自己。

“呵呵。”幔帐里传出笑声,随后说道:“有趣。”

身边的戴权面露微笑,王信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过关了。不过自己明白,倒不是太上皇相信自己是忠臣,但凡认得几个字的,看过几本书的,谁相信忠心啊。

太上皇如此敏感的人,怎么可能信任别人的忠心,他满意的是自己的态度。

“你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听说你在攒钱买宅子,还听说你曾经说过,自己只想过点小日子。”太上皇的声音一字一句的传来。

自己说的话,太上皇都知道。自己只在贾府里说过,而且知道的人不多,可能是传了出去,无论什么样,说明锦衣卫不只是军队,同样保留了前明的特务功能。

王信面色不变,自己行的正坐得直,不怕人翻旧账。

戴权其实一直在观察王信,没想到王信年纪轻轻,却能做到宠辱不惊的地步,但也不是顽固,也会说好听的话,只是不那么谄媚。

别人不清楚,戴权心里却知道,太上皇心里满意,否则才不会如此费劲,长篇大论的说话,也是因为第一次见,记忆中,太上皇已经好久没有说这许多话了。

“你虽然只是个武将,却能懂存天理,灭人欲的道理,可见你的确是个懂得保家卫国,而不是嘴上说说的人而已。既如此,以后安心的做事,不要想些乱七八糟的才好。”

太上皇说完,王信连忙道:“微臣谨遵太上皇旨意。”

过了一会,里头又说道:“大同另设一镇,是林如海的主意吧。”

王信脸上呆了呆,内心升起一丝忧虑,林如海写信的事,是专门派人送到自己手上的,而且还是自己原来的属下,王信不怀疑廖荣。

那太上皇是怎么知道的呢?绝不是锦衣卫,锦衣卫在京城里还有点用,出了京城,如今的交通速度,可没这么厉害的手腕了。

如果这样的环境,锦衣卫都能对千里之外了如指掌,那大周也不是今日的大周。

所以.太上皇是从这件事的风格上,判断出来的!

实在是令人震惊,王信内心麻木,今日虽然没有当面见到太上皇,对太上皇已经有了很高的高估,倒头来还是感到恐怖,对人心的算计,太上皇的确是自己见到最厉害的人。

那么自己的想法呢?太上皇会不会也门清?

惊疑之下,王信老实道:“回圣人,的确是林公的主意。”

戴权态度一直平静,仿佛习以为常,倒是被王信的“老实”给惊了一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此时的场景,却没有几个能做到像王信,更多人会下意识的否认。

王信竟然没有犹豫,大方的承认了。

幔帐里也安静了片刻。

此时,殿外两株百年银杏正簌簌落金,黄叶贴着汉白玉丹陛翻滚,撞上鎏金铜缸上錾刻的浪涛纹,忽地被穿堂风卷起,飘飘摇摇落进殿角青铜仙鹤香炉张开的喙中。

王信下意识的看过去,反应过来,连忙回过头端正,而身边的戴权却一直没动。

安静被打破,里头也重新响起太上皇的声音,“听说前年的时候,林如海大病了一回,如果不是你带去的大夫,可能都不在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句话里,明显感觉到了太上皇的在意,而不是先前的随意。

如果没有猜错,太上皇想要了解生死之间的事,任太上皇多么精明,只要他怕死,那么现在的他就是脆弱的,所以自己只要向那些个骗老人的骗子一样,向太上皇宣讲一套人可以活百岁,不过是因为空气等原因,才影响了寿命云云,再提一些个养生的手段,王信相信自己很可能被太上皇重用。

可这又怎么样呢,王信不想这么做,于是认真说道:“林公因为多年来公务繁忙,压力缠身,一时不查染了风寒,一口气没上来。也是运气,臣带去的大夫名气不大,本事却不差,吊住了这一口气,林公撑了过来,顺了气,慢慢的也就缓过来了。” 张友士并不是京城的名医,而是来自于外地,名声不显,否则,如果此人名声大,贾府不可能不知道,还要冯紫英帮忙介绍,贾府才知道有这位名医。

王信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书里说的此人有本事,谁知道现实里有没有,没想到的确是厉害的医生。

中医与中医的差距,有登台入室和江湖骗子的差距那么大。

并没有神奇之处,气氛微妙,王信低着头,因为太过安静,隐隐听到里头传出一声叹息。

戴权仿佛也听见了,手掌向下示意王信,王信领会,行礼道:“微臣告退。”说完,戴权亲自领着王信出去。

“此人大忠似奸吗?”

等人走后,幔帐里自言自语,又说道:“不要紧,忠也好,奸也罢,都翻不了天。”

太上皇靠着枕靠,苍老如枯树,唯独眼神有光,微微的闭着,抚摸着拂尘,仿佛在算计尘世间。无论如何,王信再假,也比那些听调不听宣的郡王武将要强,更比那些好处全占、坏事全推给朝廷的文官大户们要强。

治理好了天下,是文官们的责任,治理坏了天下,是昏君的责任。

太上皇心里头腻歪,世上哪里有什么好人坏人,无非是利益罢了,王信此人既然要走忠君爱国的路子,自己成全他罢了。

如果真的懂事,不定还能留下一段君臣佳话的故事,他如果是岳飞,自己倒不会当赵构。

林如海还是当年的林如海,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多数人欢喜的方法,可惜此人太过狡猾,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火候掌握的不错,是不多的几个,皇帝那边让自己不厌弃的人,存着几分信任。

也因为这几分信任,皇帝也不会真心相信林如海,这又是林如海故意的,只有让自己看清楚,自己才会允许林如海的“投机”。

聪明人太多了,不过终归是蝼蚁。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太上皇挥了挥手,幔帐后的小黄门们匆匆去取药引,太上皇每日都要服用仙师做的仙药,这件事谁也不敢怠慢。

——

“你真不错。”出了宫门,戴权留住王信,夸奖道。

王信拱手感谢:“如不是戴公公提点,小子只怕毫无头绪,冒犯了天颜还不得知。”刚才在大殿里,自己的确通过戴权的脸色来判断。

这会不会是太上皇故意的呢,因为不见人,臣子不知道太上皇的喜怒,只能从声音来判断。

戴权跟着太上皇多年,对太上皇最了解,此人的神情全在脸上,倒是成为臣子判断太上皇心情的风向标,很有可能,至少有这方面的原因。

戴权还要回去伺候太上皇,确认王信领情,才安排了两名小黄门送王信出宫。

至于太上皇的想法,戴权并没有说,因为他也不知道,太上皇的心思很难猜,谁也不敢说能猜中。

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王信心里没底,不过从戴权的态度,乃至于刚才太上皇的言语,对自己应该是肯定的。

现在不是合适的机会,找个机会去拜访张吉甫,看能不能探探风,陆仲恒与贾政他们,在朝堂上已经提起过在大同另设一镇的事。

成不成,自己也不是很在意。不过手下人越来越多,与扬州不同,扬州有个扬中岛,轻易的可以安置跟随自己的人,大同的环境艰苦一些,不是容易的事情。

只靠代州的话,恐怕供应不起雁门关的军队,自己打造的军队体系会破产。

经过会极门,会极门有人看在眼里,等人走后,那人回去了内阁。

“他走了。”

久不露面的周道丰问道。

自从张吉甫入京后,许多事就不再过问,也减少了当众露面的次数,不过实际上主持大局的依然还是周道丰,张吉甫坐在下首。

听到王信顺利离开的消息,张吉甫就知道,王信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周道丰看向张吉甫,提醒道:“你想要控制他,恐怕很难。”

张吉甫皱着眉头,他并不想对付王信,毕竟这年轻人,是自己从金陵带回来的,如果自己出手对付此人,说明自己对有些事是失去了掌控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