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21章 立志道学

第121章 立志道学

有了大嫂的许可,薛岩松了口气,当即去找大揽总张德辉。免费看书搜索: 新天禧小说

大房的生意上如今多是张德辉撑着。

至于此人会不会趁机独立门户,薛岩倒是不担心,做生意需要有关系,做大生意更需要大关系,薛家大哥去世了,但侄儿依旧在内务府挂名,而且还领帑银,光这个名头就不是钱的事。

更不提官面上的情分,张德辉与各家跑的再勤,那也只是个掌柜,离了薛家,连别人的门都进不去。

张德辉是府里的老人,因此薛岩并不怀疑张德辉。

张德辉得知二爷出面,惊喜道:“可是太太松了口?”

薛岩倒不瞒着,告诉张德辉,自己见了太太,说了北边出关买马的事,以及通州的生意,张德辉感慨道:“北边正需要二爷来出面撑一撑,二爷要是不来,许多关系就淡了,关系淡了日后还能弥补,最怕原有的渠道被代替,有了别家顶上去,到时候可就拿不回。”

“何尝不是。”都是做生意的老手,薛岩笑道:“一件一件来吧,总要熬过去。”

熬过去什么,两人没有明言。

做生意有兴有衰,十年大运,又或者二十年大运,总没有经久不衰的道理,有衰就有兴,循环复始,薛家生意在大老爷刚经手时已逐渐衰了下去。

大老爷手里又兴了起来,生意不光重回以往,还比以往做的更广,在四大家的关系中也是更为紧密,已有二十年了。

大老爷病逝,南边有二老爷撑着,生意虽然不愠不火,但也维持着,唯独这北边,北边勋贵节度使原本就多,更重人情关系,偏又没个当家做主的。

太太终归是妇道人家,虽然经常去请示,依然于事无补。

如果二老爷能来撑着,局面会好很多,不定哪一天,形势又突然好转了起来,所以最重要的是熬过去,没熬过去就很难再有机会。

只是太太心思重,不愿意二老爷插手,一早带着全家投奔京城,多少有些防着二老爷,这般地步下,二老爷如何敢插手北边的生意。

这是自家的短处,不方便说,两人心知肚明即可。

谈了北边买马的事情,买卖不大,最后重心仍在通州。

“京城是天下中心,人口繁多,土地肥沃,邻近的山西陕西山东数省,不光是礼仪之乡,皆有千里沃土,虽没有长江之便,却也有运河相通,只是不如南北运河水量充沛,河道平缓,但也是数得着的富庶之地,但凡能好好经商,不但能货通天下,且能富裕一方。”

谈起生意经,张德辉头头是道,又笑道:“可惜京城规矩太大,原本运河漕船直接运到京城,也因为规矩被废了,所以运河漕船终点改在通州,别人嫌弃这运河漕船,我们商人不嫌弃,还爱不释手,如今倒是能便宜我们了。”

这些是老生常谈,但也是至理名言。

张德辉最后才提出自己的担忧,“原来通州是京城的门户,军队的驻地,这些年来有想法的没资格,有资格的没想法,各有顾忌,犹如鸡肋,如今有资格的有了想法,也就是因人而兴,可因人而兴,也会因人而败,不知二老爷可有盘算?”

不愧是薛家的大揽总。

几年没见,原还担心人年纪大了,薛岩笑道:“所以老话有言,生意成败重在人,那王信将军懂人聚财散,财聚人散的理,人品又是相当不错,以他的年纪,就算子弟不能接替其职,这河西至少也能保有二十年。”

利益动人心。

权贵一张嘴就能独吞所有,而商人血本无归,所以人聚财散。

如果懂得大家都好,不独占大头,让商人也能有利润,生意一直做下去,财源滚滚来,这就是财聚人散。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谁又能做到呢。

如贾府是武勋立根。

子弟多少学一学拉弓射箭,军中之事才好,这又是谁不知道的理呢,连贾母也知道,还特意问过贾珍,结果那宁国府国公特意在府里留下的箭道校场,如今成为子弟们喝酒赌博的游乐场所。

所以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现实是勋贵能忍的了一时,忍不了一世,往往大多会张开血盆大口独吞所有。

薛家之所以能维持到如今的规模,除了自家原来的底子厚,本是皇商,还沾了四大家同气连枝的便宜,倒不是比别的商人更会经商。

要单论经商的本事,多少商号远强于薛家,不也是连招牌都不见了。

现在出了个王信,因缘际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否则扬州的商人们宁愿白送一笔钱,也不愿意实际投资运营的。

只能说天下聪明人太多了,自己能看到的财路,别人早就看到。

薛岩忍不住得意。

这些个商人的确嗅觉灵敏,眼光长远,可又如何呢,会经商的拼不过关系,关系大的又不会经商,这方面能强过薛家的倒是没几家,所以薛家还得占大头。

商谈完了大致方向,张德辉有了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薛岩也有自己的事做,约见了新科进士陆仲恒,陆仲恒是扬州商人们背后的根脚,最后又到了林如海头上,还是一家人嘛,万事好商量。

薛蝌从头观到尾,跟在父亲身后。 见有了机会,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父亲看重那王信,生意也谈妥,何必又多事,主动插手堂姐的婚事呢,万一得罪了贾府太太,岂不是不美。”

听到儿子的话,薛岩叹了口气。

他们做生意有多难,如果能好好让他们做生意该有多好。

“王信这样的人物,为父相信此人未来一定不得了,绝对不会只是总兵,成为勋贵也有可能,这样的人物,当然是雪中送炭,早早的绑在一起,当年荣国府太老爷不也是如此看重你大伯。”

听到父亲的话,薛蝌没有了话说。

都说薛家当年靠着贾府如何如何,可那些年里,薛家也给贾府输送了多少白的银两,最凶险的那次,牵扯到义忠老亲王之事。

同为八公的石家可是彻底衰败了下去,唯独贾府依然风光多年,难道不能说是贾府靠的他们薛家吗?

薛蝌终归是少年。

妹妹已有婚约,而且是翰林家的,再有妹妹年纪小,不过是崇拜罢了,也就没再坚持。

儿子的心思,薛岩如何不知。

不过自己考虑的更多。

自己女儿已经和翰林家有了婚约,还是故去大哥定的婚约,自己万不能改的,否则不但不孝,更是得罪了梅翰林,还有就是为了大房。

王信如果能娶侄女,大嫂心里才能放心,愿意与二房合作。

自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房生意衰败下去,这些不光是大哥的心血,也是薛家几代人的积累,所以薛岩才当即抓住机会。

主要还是侄儿开口的时机好,大嫂亲儿子的主意,她总不会再敏感的怀疑吧。

如此一来,一举数得,对整个薛家更有利,身为薛家的顶梁柱,薛岩想问题更深一些,不像儿子只考虑妹妹。

接下来就是如何去试探王信的口风。

寻常人家说亲,不成再下一家。

薛岩却不是。

既然有了主意,肯定是要往成功的方向去做,现在贸然开口,万一拒绝了呢,所以要让此子不能拒绝,怎么样才能让他不能拒绝呢。

王信年轻气盛,如以关系逼迫他,反而不美。

所以他在乎的是什么呢。

很清楚。

军队。

果然自己没看错,知道自己的根基是什么,知道还能去做,更了不得,贾府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根基,知道归知道,让琏二爷去拉弓射箭操练试试,坚持不了半日就跑了。

薛岩有了主意。

一个军马,一个军备,还有一门生意,薛家把这三样事办好了,就由不得王信拒绝,相反,薛家提出嫁女,他才能放心。

薛蝌一路默不作声。

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明明薛家的根基是商道,父亲却从小让自己读书走科道。

商人的地位太低微了。

哪怕是他们薛家,为贾府输送利益多年,躲不过一个薛家靠贾府的名头。

如今不过是个王信。

薛家都做了些什么?没有薛家,这些事哪一件是王信能办到的,最后薛家还要主动送女,结果大概也逃不过薛家靠王信的名头。

王信越有出息,这名头越摘不掉。

想到此处,薛蝌彻底熄了子承父业的心思,这商谁爱去做谁就去做,他是再也不想经商的,告别了父亲,回到堂哥的书房,拿起书本认认真真的学起来。

自己一定要做官,还要做大官。

薛岩不知道儿子的变化,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薛姨妈,薛姨妈见薛岩打算的周全,只是内心忐忑,不知道该不该与姐姐开口。

姐姐最在乎宝玉,此事处理不好,恐怕要是伤了姐妹情分。

想到此处,薛姨妈越发不敢提,又想到了大哥,唯有大哥开口的话,姐姐才不会翻脸,说不得要把此事先告诉大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