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安排身边人
薛宝琴没有回稻香村,反而跟着来了凸碧山庄,王信也没说教她,只是让人去告诉了李纨一声,“如果大嫂子不同意,我可没办法留你。免费看书搜索: 一路小说 ”
“大嫂虽然讲规矩,可也不得罪人,大哥哥派了人去说,她嘴上一定不会说什么。”薛宝琴人小鬼大,一副伶牙俐齿。
“嘴上不说,也就是心里在说。”王信笑道:“不然你还是回去的好。”
“我才不管,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碍着别人,除非大哥哥厌烦我,又或者与外面那些老夫子似的,那我就不来了。”
薛宝琴歪着头,一本正经。
王信摇了摇头,薛宝琴这丫头聪明的很,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性子。
如果男女独处一室,的确不太合适,可这凸碧山庄除了晴雯外,还有好些个婆子和丫鬟,比上次的人更多,白日里头倒也没那么多讲究。
贾宝玉不也是在园子里么,只不过贾宝玉是亲戚,经常去薛宝钗和林黛玉处。
这并没有什么。
但是自己不同,自己虽说算自家子弟,可关系多了一层,如果换做不在意的人,自己也不在意,可要是换成在意的人,自己也会规避。
犹如这凸碧山庄,在大观园的一角,既然贾府安排自己暂住此地,自己也很守规矩,除了这庄子的附近,倒也不往里面走去。
其实想去也去不了。
从规矩上而言,各园子各门都有婆子值守。
至于婆子们有没有守规矩,或者喝醉了酒睡得万事不知,又或者跑去耍钱玩等,那又是一回事了。
如果在林府,自己还能见一见林黛玉,可在这贾府,因为贾府的规矩不同,自己倒是不好见了,而薛宝琴又不同,她父亲兄长皆在,自有她的规矩。
难得她高兴,也就随她去了,何必扫人家的兴。
见王信不再说话,薛宝琴露出胜利的小眼神。
山庄坐落于山脊高处,十几米高的山石上矗立着一座油饰彩绘的敞厅,四周环绕着朱漆雕的美人靠。
经过山下的住处嘉荫堂。
王信心想薛宝琴终归是女儿身,还能有几年得意时光,不知道以后找的夫婿能不能再由着她,于是带着她上山看景。
不碍事的情况下,成全他人,比折磨他人更好一些。
王信向来如此。
喜欢敞亮。
薛宝琴最喜欢的就是王信这个性格,欢欢喜喜的上山,一路欢声雀语,倒是让王信费神,生怕薛宝琴没看路绊倒,倒比自己往常上山累十倍。
很快到了敞厅,薛宝琴极目远眺,整座园林的景致尽收眼底。
近处古松虬枝盘绕,桂树暗香浮动,青绿小草铺满山径,与远处黛瓦白墙的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山风掠过,簌簌叶声中夹杂着清冽的芬芳。
薛宝琴两手合拢靠在胸前,一袭翡翠烟罗绮云裙,外罩品月缎绣玉兰飞蝶氅衣,袖口又绣着精致的金纹蝴蝶。
小姑娘倒喜欢蝴蝶。
记得在扬州见她披着一身娟纱金丝锦披风,袖口也是绣着蝴蝶。
果真像个蝴蝶,仿佛下一刻就要飞出去,看得王信心惊胆战,生怕这小姑娘掉下去,连忙上前两步,随时准备伸手。
听到脚步声,深吸一口气的薛宝琴,猛然睁开眼,回过头看到近在咫尺的王信,不知道想了些什么,脸色却红了起来,变得不自然,情不自禁低下头。
“看完了就退后些,”王信交代:“不是不让你看,我又不拘你,好景色谁也喜欢看嘛,可多少注意些脚下。”
“知道了。”
薛宝琴恢复镇定,抬起头脆生生的说道。
今日倒是乖。
于是想到有件事能请薛宝琴出面,原本是想的晴雯,不过王信有些顾忌。
“小丫头。”王信叫道。
薛宝琴翻了个白眼,最不喜欢王信叫自己丫头,好像自己真是个小丫头似的,可还是乖乖问道:“干嘛。”
“帮个忙。”
“好呀。”
薛宝琴的眼睛笑弯了,痛快的答应。
王信也松了口气。
林如海的书信,自己打算亲自交给林黛玉。
因为林如海帮了自己很多忙,无论如何,自己得交代林黛玉一声。
自己原本可以当做不知。
可这不是自己的为人。
既然领别人的情,说报答,那就要真心实意,而不是耍心思。
见了面,告诉林黛玉,自己是她叔叔,不需要孤寂,无论是和女人还是女孩,都需要一份安全感,自己给林黛玉安全感。
自己说当她叔叔,那么这个长辈就一定当好。
从规矩上而言,晴雯是自己的人,当然,自己也没把她当下人,但贾府的人怎么想,自己却管不着了,所以晴雯出面去交代,仿佛是自己的要求似的,请薛宝琴出面,那么见不见自己,全在林黛玉的想法。
万一林黛玉顾忌贾府的规矩呢。
不是所有的女孩能像薛宝琴一样的,既然如此,自己做事就要多周全一些。 就如当初的晴雯。
贾府要把晴雯送给自己,自己就给足晴雯选择的余地,而不是空口白牙,说给晴雯余地,实际上以晴雯的所处的环境,哪里具备余地呢。
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考虑周到了,才说道:“你等会去潇湘馆找黛玉,说我这里有她父亲的书信,问她是否能来山庄一趟。”
薛宝琴先是一愣,好奇道:“既然是书信,你让我带给她不可以?何必劳烦她跑一趟,林姐姐向来身子弱,岂不是不好。”
“我有几句话交代她。”王信听到林黛玉身子弱,倒是有些担忧。
“什么话需要你交代,连潇湘馆也知道,还叫人家的名字。”薛宝琴嘟着小嘴,不给王信解释的机会,一口气说道。
“她父亲在她回来贾府前,让她拜我为叔叔,既然我当了人家长辈,当然要用些心思,那潇湘馆又不是隐秘之地,府里人谁不知道,我为何就不能知道。”
王信哭笑不得,解释了一番,然后问道:“你给个准话,能不能帮,不能我就找别人。”
薛宝琴连忙笑了,“大哥哥的事就是我的事,为兄弟赴汤蹈火,我一定帮。”
学着在码头看到的口吻说话,看得令人无语,又颇为可爱。
两人不久下山。
王信让婆子送了薛宝琴去园子里。
屋里,晴雯正在收衣服,除了王信的官服,还有几套常服,天气开始变暖,换季的衣裳比较多,还有杂七杂八的,王信倒是不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这么多事。
“你那里有多少钱了?”
王信开口问道。
晴雯算了算,笑道:“这半年来,爷的俸禄交给我的有四十二两银子,爷要用吗?”
自己一年的俸禄有一百四十多两,自己也没啥开销,吃喝住要么在营里,要么在贾府,也没有人情往来,来到京营不过两个月就南下打仗,回来也才两日。
按道理应该有七十两才对,扣去零零散散的,五六十两应该是有的。
只是军官也避免不了被克扣。
相比较士兵,军官扣的少一些罢了,不光是部台的克扣,也有朝廷的拖欠,亏空实在是大,方方面面要不来钱,兵部也没办法。
“我领的是双饷,朝廷发一份,不够的我自己发,应该有个二三十两,回头有一门生意,这门生意我拿多少银子,暂时还没想好,应该是不少。”
河西小营出租的房子,收入归河西小营。
这是公。
营外的生意归外头,各家商行包括薛家,陆仲恒,以及自己,大家在一起必然会约定好,谁也别想少要,谁也别想多要。
当初的承诺是给军队家属提供轻松些的活计,随着生意火热,看上的人越多,薛家也想要插手更多,自己可以支持。
因为自己要养活的士兵太多。
就像将领养家丁一样,都是迫不得已。
这也是公。
同样是为了军队。
只不过是自己养的,而不是公家养的,公是公,私是私,账目要分明。
朝廷发的军饷,那是公家养的,自己发的军饷,那是自己养的。
犹如扬州时,林如海给的多,王家军拿的是朝廷的俸禄,战利品归战利品,又是两回事。
所以地方不让抗倭了,自己拍拍屁股解散了王家军。
这是公。
拿王家军自己的公账去扬中岛开荒,这就是私,不关朝廷的事。
不过呢。
这份钱自己也不会动,自己动了,没有人可以指责,毕竟是因为自己,才有了这门生意,可有些事不能这么算,自己对士兵们要求高,压住士兵们的欲望。
士兵们的梦想只能是有山有水有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的确是普通人的梦想。
那么自己也要做的更好一些,让所有人服气,一点理由也找不出来。
所以无论是河西小营的租金,又或者薛家的利润,自己一分不会私用,只会用在自己军队建设的身上,连自己也如此,下面的人谁也没资格说别的。
“我打听过,京城里稍微好点的院子,大概要四百两银子,现在只有七十两,不过朝廷的赏赐应该不久会下来,以我的身份和战功,多少会有个几百两。”
自己这次四战四捷,却没有多少酬劳,朝廷不升官,就要多给钱。
这也是公。
朝廷给了赏赐,自己去买了院子,过上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朝廷的公。
晴雯闻言心情激动,“爷可有看中的宅子?”
“看中的宅子倒是多,可能不能到手不好说,除了钱得够,还要看好时机,京城的宅子不缺买主,慢慢看吧,到时候让你去挑一挑。”
晴雯听到这话,手里的活慢了下来。
“你又还小,既然当下跟了我,我也知你无亲无靠,只有门不靠谱的亲戚,所以你也不要多想,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保你一生平安,给你一份稳当的生活。”
有些话自己应该主动说。
这半年来,晴雯对新环境了解的也差不多,该有她的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