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76章 算计

第176章 算计

京城。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养心殿。

又顺利渡过了一个冬天,到了五月,天气越来越暖和,太上皇离开了暖阁,因为终日不见太阳,变得有些苍白,脸上干枯的痕迹,远看犹如见到一具骷髅。

朱红宫墙裹着歇山式殿顶,金琉璃瓦在秋阳下泛起粼粼波光。

老人在太监们的伺候下,舒服的躺在黄梨躺椅上,不远处坐着一对师徒,首辅周道丰,还有新入阁的兵部尚书张吉甫。

按照多年来的规矩,入阁后不再兼任差事。

太上皇本来信任周道丰,如今对待周道丰的徒弟同样信任,甚至更胜一筹,入阁之后,还兼任着兵部尚书,直接成为首辅以下第一人。

很多人眼热,无论如何,太上皇对自己信任的人是真的好,好的令人不可置信,唯一可惜的是太上皇年龄太大了。

“冯胖子这回要哭了吧。”

太上皇脑袋里的疼痛舒缓了一些,有了心情笑,打起了趣来。

不等周道丰开口,张吉甫上前一步,比首辅先开口,“冯庸弹劾王信,言辞犀利。圣人圣明,冯庸虽远在千里之外,却逃不过圣人的眼,一举一动被圣人看得通透。”

“哈哈哈。”太上皇边笑,边要坐起身,却因为手臂无力,变成了爬起身。

身边的小黄门们眼观鼻鼻观心,戴权靠着太上皇也不伸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上皇坐正后,笑着招了招手,“坐近一点嘛。”

戴权这才示意几名小黄门去帮忙搬凳子。周道丰年纪也大了,起身速度慢,张吉甫年岁小,动静干脆利落。几名小黄门把椅子往前搬动了几步,师徒两人重新坐下。

周道丰终于开口了,“圣人当初感慨王信没有早点出现,此言不到一年,而王信所立之功件件了得,臣这回又输了。”

“怎么输了?”太上皇好奇道。

“我大周战将上千,精兵无数,如何缺他一个王信,因此臣并未重用他,反倒是圣人很早提醒过微臣,后来又是圣人出手调的王信去雁门关。”

周道丰老老实实的说道,一字一句却没有半点假话。

太上皇心情愉悦,抬起胳膊,笑着指了指二人,笑道:“你们这师徒啊。”

后面的话没有再说下去,周道丰和张吉甫也没有接话,只是低下了头表示恭敬。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许多事看得清楚,重要的是火候,要恰到好处。

周道丰掌握内阁三十年,不光是朝堂上遍布子弟亲信,就如那不起眼的大同冯庸,也是当年周道丰随手提拔,如今成长为九边一方“诸侯”的人物。

所以周道丰要退,特别是太上皇去年问自己的那一次,周道丰已经明白自己必须退。

可怎么退,退的又要让太上皇满意,并不是轻易的事。

同样的道理,如何让恩师顺利的退下去,让恩师颐养天年,张吉甫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善待恩师,尊敬恩师,排挤恩师,打压恩师。

如那冯庸,他安排的人进京城,不光递交奏疏,还送礼到恩师府上。自己要做的就是打压冯庸,甚至消灭冯庸,换上让太上皇放心的人。

至于为何不让别人去做,而是让自己来做。

因为太上皇不能委屈了恩师,特别是如今的局势,要让天下人看见,成为太上皇的心腹,不光能荣华富贵一辈子,还能后继有人。

太上皇见两师徒如此配合,也没有了话说,“且看着吧,总不能只听冯胖子的话,朕也是想听听王信那小子怎么说。”

周道丰一脸平静,明白王信日后送来京城的奏疏内容才是关键。

至于王信能不能送来奏疏,如果不能,又或者写的不够好,那就没必要再提此人。朝廷需要的是能为朝廷解决麻烦的人,而不是制造麻烦的人。

冯庸已经成为了麻烦,可麻烦终归只是麻烦,冯庸做事还是有底线,如太上皇所言,比起那帮子不交税的大户们,冯庸至少算是大周的臣子。

所以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麻烦,引出一个更大的麻烦,甚至引发祸乱出来。

张吉甫却在想着王信,王信此人的本事,庸人是看不见的,毕竟太平盛世里,人情关系才是第一,至于才能,有才能算什么,先学会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做得好才行,才是真正的人才。

果然如恩师所言,一切都瞒不过太上皇。

那么自己的心思呢,太上皇应该也知道吧,可太上皇并没有表明态度,说明太上皇不拒绝。 想通了一些事,张吉甫才说道:“以冯庸的性格,臣担心他会继续出手。”

“你盯着吧。”

太上皇又乏了,也没别的事,遂闭上了眼睛。戴权见状,命人抬着躺椅回去,周道丰和张吉甫告退,张吉甫忍不住回头看了眼。

“别看,做你的事。”

“弟子担心时间不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周道丰边走边淡然道:“老天的事,不是凡人操心的。”

张吉甫颔首,不再回头观望。

至于两支周军在关外自相残杀的事,关外多少部落受到牵连,张吉甫没在意,恩师也没在意,太上皇也没提。

当年广东民乱,最后调广西狼兵,好不容易平了民乱,因为地方官府“无力”供养粮饷,狼兵劫掠了一路,也就御史弹劾了几本奏疏。

还有辽东的东安郡王,十年前,好几个将领出关全军覆没,大军被灭的干净利落,最近几年倒是安生了,因为辽东上下谁还敢违背东安郡王啊。

大同的事并不稀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听话。

朝廷没有秘密,奏疏经运转司到内阁,又有冯庸的人在京城走动,没几日的功夫,消息就传开了,有能力的人就知道了,没能力的人不知道的事多了去。

朱伟是京营东军提督,京营第一人,多少人向他送消息通人情。

王子腾收到消息已经是第三天,得知后大喜过望,控制不住的大笑:“哈哈哈,冯胖子,你也有今天。”

不久后,王仁赶了过来,看到王子腾归京后第一次笑,心里既好奇又开心。

王子腾也没有客气,“你去一趟贾府,告诉你两位姑妈,特别是你大姑妈,王信和你小姑妈家妹妹的婚事一定不能有意外。”

王仁听闻后,笑道:“大姑妈一直想撮合表弟和表妹呢,听说大姑妈心里一直不满。”

“容不得她胡闹。”王子腾一副不容人质疑的态度,吩咐道:“你告诉你大姑妈,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王仁点了点头,他们王家不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怕是嫁出去的小姐,家里的关系也是随便用的,否则王家的姑娘在别人的府里,为何都很强势呢。

既然是家里人,必然要以家族利益为先。

“还有。”王子腾想了想,不光想到了王信的处境,包括婚事上头的。

“王信出身穷苦,无论他是打算买宅子也好,还是另做打算也好,让你大姑妈给他备一处宅子,再告诉你小姑妈,赶紧把她家的老宅子打扫出来,等亲事落实了,王信如果还在贾府,你小姑妈他们一家就搬出去。”

“这岂不是为难大姑妈?”王仁惊讶道。

“哼哼。”王子腾恨道:“一帮子败家爷们,连管家的宅子都有他们的一半大,反正是败家,为何不能败给王家?至少一荣俱荣,王家发达了,还能漏了他们贾府的好。”

现在自己面临一个大问题,不光是失去了京营节度使,在新的路上也走到了绝路,一个高高挂起的九省都检点,只靠俸禄的话,连府里的人情往来都支撑不了。

虽然贾府也是样子货,可贾府光两处大宅子,还有府里几代人积攒的物件,别人不清楚,王子腾却清楚,内外都在打主意,不如便宜他们王家。

王家的女人给他们生的孩子,不还是姓贾?

可要是别人捞了去,哪怕是他们的管家,那也不会姓贾。

王家的女人捞到了,自己也能用,为了这个家。如今有了王信这个意外之数,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己说不定还能重归大同。

王仁明白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错。

王家要是倒了,王家的女人能落得了好?

以前王家风光的时候,凤丫头内外一片好名声,这才几个月,贾府内外关于凤丫头各种的坏话就出来了,所以王仁倒不担心两位姑妈拒绝。

只是有点担心,那王信能听话吗?

虽然姓王,可又不在身边长大的,叔父一向自信,不容他人忤逆,算了吧,自己还是别乱提醒的好,免得又白挨一顿骂。

想着这些事,王仁去了贾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