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战斗家 作品

第170章 规矩

第170章 规矩

如果单于部离开了单于城,自己很快失去所有,达尔岱告诉弟弟,一定要与王信达成约定,哪怕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首发免费看书搜:e小说

阿尔岱错愕的看着大哥,如果不是大哥提醒,他不知道他们兄弟接下来面临很大的危险。

“他们有什么胆量背叛大哥?”阿尔岱不服气道,大哥统领部落这么多年,哪位头人对自己的大哥不是恭恭敬敬的。

“他们对我恭敬,因为我的实力,无关我是否单于。”对自己头脑简单的弟弟,达尔岱耐心的解释。

虽然弟弟愚笨,可对自己没有威胁,是自己最大的帮手,所以达尔岱对自己的弟弟不错。

阿尔岱相信大哥,不再反驳,而是内心担忧,“那周将能接受吗?”

如果如大哥所言,那周将不接受大哥的提议,单于部只能放弃单于城,开始了流浪,头人们不但会放弃兄弟,甚至会杀了他们俩,阿尔岱不得不忧虑。

如果换做是自己,自己一定会赶尽杀绝,把这块地区杀成白地,让剩余单于部的人逃走,死也不敢再回来,所以他担心周将不解释大哥的提议。

达尔岱单于摇了摇头:“王将军此人,你我都见过,虽然年轻却性格沉稳,他是个聪明人,只要是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留下我才更有利。”

说完后,达尔岱因为伤口的疼痛,忍不住闷哼一声,却想到了多年前。

冯庸那时候不也是么,不但没有驱逐自己,还支持自己出头,势力越来越强,站稳了单于城,甚至支持自己自号单于。

因为冯庸是聪明人,最初利用自己制衡莫必胜,后来,此人私心越来越多,开始利用自己消灭他的异己,直到如今碰到了硬茬,反而被收拾了。

冯庸自身难保,自己可以重新投靠,王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留下自己的好处,自己也能渡过自己在部落的威望危机。

现在已经顾不上大单于的梦想,先保障自己在部落的地位才重要。

阿尔岱一脸敬佩,大哥太厉害了,哪怕打了败仗,换做是自己,早就没有了主意,而大哥永远都知道该怎么应对,仿佛没有事情能难倒他。

“大哥,我们还年轻。”阿尔岱突然聪明了一回,激动的告诉大哥。

达尔岱点了点头,自己还骑得动马,拉得开弓,再用二十年的时光罢了,就算自己当不了大单于,可自己还有儿子们。

不久,派去的使者回来了。

听到王信提出的条件,阿尔岱面如死灰,其余头人也觉得办不到,大家丧气的时候,达尔岱却开始大笑。

“单于为何发笑?”

“能谈条件,说明此人知道我们单于部的重要性,既然是个聪明人,他就不会消灭我们单于部,至于他提出的条件,我们可以谈嘛。”

躺在褥子上的达尔岱平静说道,众人服气,终归是单于。

过了两日。

已经恢复了一些的达尔岱,和部落的头人们得知周军旗帜已到,纷纷出去迎接,很多头人没有来,生怕被一锅端了。

单于城是遗址,单于自己的部落主要在此地,头人们的部落在周边,或十几帐,或一二百帐,大大小小的头人组成的联盟。

这种生活方式,注定了首领必须要有威信,能压得住下面的人。

河西营现在的俘虏很多,光冯庸的人就有三百余,部分伤兵因伤势过重陆续死了二十来个,到了第三天才死了三个人,胡人俘虏更多,有五六百人。

冯庸的人不提,按照王信的要求,胡人俘虏被细分了出来,头人子弟,或者头人亲信出身,牧民出身,底层牧民出身,奴隶出身。

奴隶出身的人有七十几名,这些人被安排干活,比如照顾马匹什么的,竟然没有人逃走,除了河西营看管严格,还有伙食不错。

按照军中规矩,这样的俘虏不许虐待,偏偏河西营的士兵大多数军纪严格,果真没人欺负这些奴隶,如此气氛下,奴隶骑兵没有很强的逃跑意愿。

再从冯庸派来的人挑选了一百余人出来,这些人大多是本地人,有家有口,在承诺不伤害性命,不追究责任,但是需要为河西营干活三年,这些人都选择了同意。

有了这近两百人,解决了河西营不少后勤问题。

才第三日,有些不知道说是单纯,还是傻的原草原奴隶,竟然理直气壮的请求加入河西营,听得河西营的老兵们啼笑皆非。

也因为这些小插曲,行军的路上倒是欢乐不少,河西营躺在车上的伤兵,不少也被逗乐。

这趟出关的经历虽然辛苦,可的确见证了很多,大家也变得更加团结,内心也越发强大,回想起铁骑冲到自己面前时,当时内心升起的恐惧,也觉得没有什么了。

这两日的行军速度很慢,第三日上午才开始快起来,车辆上也多了很多悬挂的马肉在风干,车营里的口粮还能撑半个月,不过将军向来谨慎,因此收集了很多马肉储存起来,能多一些储备是一些。

都是些磨人的功夫,一个人的时候也很难如此耐烦,何况是两千人的队伍,而平日里已经习惯严苛的军纪,所以并无怨言影响士气。

探马被派了出去,单于部的使者又来了,带来了新的消息。

不光单于会来迎接周军,单于还会带着部落的头人们一起前来,而且不会携带武器。

“没想到单于如此诚心。”通译陶升变了,说话的嗓门大,对胡人变得目中无人,十分张狂,连郑浩也看不下去,可王信倒是没理会。

郑浩很好奇,对将军想要更多的了解,不再是以前无所谓的态度,请教道:“将军应该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制止陶升。”

郑浩那崇拜的小眼神,王信熟悉不过,心里不禁有些感慨,不知道回去山西后,郑老爷子会不会后悔,送来自己身边的人,变成了自己的小迷弟。

郑浩很年轻,也有才能,王信希望郑浩能跟上自己的思路,随自己走的更久些。

于是王信问道:“你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吧。”

郑浩一下猜到将军要举例子,点头说:“知道。”

“那你认为吴国被越国打败,是因为越国忍辱负重的原因吗?”

“难道不是?”

王信笑了笑,不以为然,自己从来不认为吴国被越国打败,因此吴国当初压榨越国的行为不对。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谓的讲道理,不过是心里顾忌罢了,人的本性就是不讲道理的,之所以要讲道理,是因为讲道理的利益更大。

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呆久了,很多人有了错误的认知,认为有理走遍天下。

却不知能和你讲道理是因为一个国家,又或者一个群体,一个利益等等,而不是别人生来就应该向你讲道理。

“吴国被越国打败,只是因为吴国自己不行了而已,吴国打败越国那一代人老了、死了,吴国新生的年轻人不争气,不如越国的新生年轻人,自然被越国打败。”

不是吴国压榨越国,所以吴国失败的原因,而是吴国自己不行,才被人打败。

听完将军的解释,郑浩有些迷茫,这与他多年来学习的不一样,做人总要讲道理才对,以德服人啊。 之所以告诉郑浩这些话,王信希望郑浩能理解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读书人是很重要的,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可读书读错了,学到了错误的知识,犹如数据库被污染的智能体,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破坏。

第二日。

大军出现在天际线处,移动的速度不急不慢,最引人瞩目的是这支军队的旗帜,五颜六色像海似的旗帜多得不可计数,配上士兵们身上的大红战袄,整支军队刺眼的鲜艳。

如此漂亮的军队,却没有人猜疑,因为这支军队已经证明了自己多么强大。

单于和部落头人们恭敬的迎了上去,送上部落最高的礼仪。

王信骑着马,直接用刀挑开了单于代尔达送来的环,稳稳的落在单于的脖子处,不顾单于错愕的眼神,王信缓缓道:“让你的族人来看看,冒犯周军的下场。”

没有被挑出来的单于部俘虏推了出来,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面临的是什么。

达尔岱仿佛想到了什么,不可置信的抬着头,惊慌的恳求:“王将军,我们部落已经失去了太多年轻人,不应该再损失人手了,否则我们挡不住大板升。”

王信没有理会达尔岱的请求,因为他要在关外立下一个规矩,冒犯周军者死。

“达尔岱指挥使,我之所以给贵部留下一条活路,诚如你是个聪明人,猜到你们部落的价值,可你太过聪明,从而太过看重算计。”

头人们也逐渐醒悟,脸色变得苍白,把希望寄托于单于身上。

单于呆呆的望着王信,王信用刀刃拍了拍单于的肩膀,叹道,“我更看重规矩,规矩是冒犯周军者死,达尔岱指挥使,你要感谢你很早就归顺了大周,是我大周的指挥使,所以我才不杀你,希望你好自为之,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归顺大周的部落,和不归顺大周的部落,必然是两种结局,犯的错也要分开对待。而冒犯周军者死,是王信划下的底线。

达尔岱算尽了一切,却没有算到周将。

王信不会胡乱杀人,但是单于部的俘虏掀起战争,不能就这么算了,所以王信要当众审判,告诉胡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至于胡人能不能学会规矩,王信并不在意。时代不同了,总会学会的。

达尔岱领着众人返回部落,明天上午,周军将会抵达单于城。

“大哥!”

阿尔岱满眼血红,现在翻脸还来得及,大不了拼了,不少头人也蠢蠢欲动,因为俘虏里不少头人们的亲族或者亲信。

达尔岱摇摇欲坠,恨不得发狂,可他又无能为力。

无论翻不翻脸,这些人原本是周军的俘虏,生死早就控制在别人手里,他们就算翻脸又能如何,原本想着讨价还价,那周将说不定考虑单于部的重要性,把这些俘虏还给单于部。

不应该啊,为什么会这样,达尔岱方寸大乱,彻底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极力哀求,可那周将铁石心肠,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

“单于!”

一名头人赶来,没看见儿子还好,看到儿子在里面,那头人忍不住,改变了主意,决定支持阿尔岱。

“我们打得过吗?”达尔岱问道。

那头人愣住了。

周军离单于城不远,现在迁移部落,损失会更大,头人们承受不住这个损失。

很快,随着头人返回自己的部落,单于地区各处的帐篷传出了哭声,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却又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如何是好。

第二天上午。

很多人赶来了单于城,很多人不敢来,还有很多人不忍心来,在场的头人们汇聚在一起,冷眼看着远处周军在搭建高台,周军告诉他们那将会是处决战犯的地方。

单于仿佛接受了一切条件,带着弟弟陪着周军将领。

周军士兵严阵以待,控制了单于城,提防任何可能的意外,单于达尔岱亲自站在王信身边,还带着自己的弟弟与几个儿子。

王信不得不承认,这单于的确是枭雄,卧薪尝胆的典范。

但达尔岱把自己兄弟和儿子,包括他全部送到自己的面前,又帮自己控制了单于部,的确给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利益。

既让自己完成立下规矩的要求,又稳住了单于部,还能阻止大板升部落的南迁。

所以自己实在没有理由杀达尔岱,如果一定要杀了他,那么单于部必然四分五裂,犹如死了的宁南雄,他的许多属下投奔了大板升,反而提升了大板升的实力。

单于部还要向王信提供三百匹马,两百名奴隶,往后每年向雁门关提供五十匹好马。

加上已经有的四百匹马,也就是七百匹马,有了单于部每年上贡的五十匹马,每年的骑兵操练就不成问题,可以进行严格操练。

过了几日。

翟文在大板升部落派出的几十胡骑护送下,一路震惊的抵达单于城,大板升地区的胡骑并没有靠近单于城,反而十分防备。

把翟文顺利护送到单于城,拿回翟文签字画押的文书,他们的任务算是完美告终,接下来翟文要是出了意外,那就是单于城的问题,朝廷问罪单于城,牵扯不到大板升。

翟文看着沾满血迹的高台,听到单于部与王信达成的契约,翟文笑着看向身边浑身破烂的赵焘。

前些日子的战败,战场上逃亡的赵焘不敢往南逃,选择往北逃,直到遇见翟文,山穷水近之下,赵焘主动上前相认,希望翟文能带他回大同。

翟文没有拒绝,一路惊叹,此时忍不住说道:“王将军胜券在握啊。”

“为何?”

“他已经在单于城立规矩,说明他有信心。”

赵焘失魂落魄,顾不上多想,下意识地方反驳:“冯节度治理大同几十年,上下稳固,就算此次失败,也不至于一败涂地,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翟文摇了摇头,赵焘现在心思乱了,没必要与他争论。

赵焘看到了单于部的现状,要是自己,自己拉拢单于部都来不及,那王信终归是年轻人,如此这般欺辱单于部,单于部上下怎么可能不怀恨在心。

自己还有机会,说动单于部控告王信。

冯节度加上单于部的控告,朝廷就不得不怀疑王信,哪怕王信手里有俘虏,可这些俘虏控制在王信手里,让这些俘虏说什么话,王信一句话而已。

再联络一批官员,还有冯节度在朝廷的人一起帮忙说话.赵焘眼神闪烁。

翟文默不作声,他知道赵焘想的是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