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折耳根 作品

第144章 新式火枪,大炮出现!

朱高煦看着张辅几人,他这次回来,可是已经迫不及待了。

明明是去年就想好了出兵的方略了,就因为在大明陪着朱棣北征瓦剌,搞得他这里的扩张都推迟了一年。

不过好处也有,那就还好他没有出兵,如今可以顾及这么多人口的安置,钱粮以及物资节省下来也更有利于各城的发展。

尤其又是经过一年的准备,他相信,他的大军的装备会更加豪华,战力会更加强大。

朱高煦话音落下,张辅几人也是激动无比,作为武人,他们是格外渴望出兵的。

他们都很清楚,朱高煦想要对外出兵扩张,是一开始就有了的。

而且不仅是朱高煦,哪怕就是他们,也想出兵,这不仅是为了军功,更是因为如今的大汉国,确实太小了些。

作为朱高煦的大汉国,大明汉王的藩地,才这么点,像什么话?

在他们眼中,外面的那些小国,都应该被纳入到大汉国,成为大汉国的疆域。

以往在大明瞧不上这些小国,那是因为大明足够大了,这些小国,一个国家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府,还穷,打下来干啥?

如今局势不一样了,对于大汉国而言,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张辅几人纷纷站出,目光火热的看着朱高煦。

“禀王爷,大军已做好准备,只需王爷一声令下,随时可出征,为大汉国,开疆扩土!”

“很好!大军如今有多少人?火器装备了多少?兵器甲胄可已经换新?”

朱高煦同样激动,快两年的时间了啊,两年啊,知道他是怎么过的吗?他可是早就想要扩张了,被迫一直等到现在。

尽管已经在王玉给他的书信中知道了一些,但他还是要问清楚,这一次扩张,可是一旦开始,短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的了。

张辅三人闻言,最终张辅开口出声。

“王爷,如今大汉国有军五万,其中五千人装备了火绳枪,火绳枪在后续的改良过后,射程已经达到两百米,这还是破甲距离!

另外四万五千人,已经有一万人进行换装,装备的都是新的武器甲胄。

除此之外,火器司已经研发出了火炮,射程可达两千五百余米,威力非常巨大!”

朱高煦看着张辅说到这些时,脸色都有些潮红。

但他无心关注这些了,他自己的内心都无法平静,火绳枪达到了两百米的射程他并不稀奇,因为从滑膛改为线膛的原因,稳定性与射程肯定是会增加的。

但线膛的火绳枪这就成功了吗?还已经装备了这么多?

朱高煦可是非常清楚,哪怕是嘉靖后期时流入进来的鲁密铳,还是重型火绳枪,射程都才不过一百五十米,这还是滑膛枪。

他虽然将线膛的制作方式交给火器司与科研院了,但他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成功了。

尤其是这个大炮,朱高煦是真的被惊到了,他以为火器司会研究出一些射程只有千米左右的大炮来过渡,没想到直接给他弄出来了射程达到两千五百余米的大炮。

这个射程放在前世,虽然是根本不值一提,哪怕是再过三四百年,他都不会稀奇,但偏偏是在如今这个时期就有了,再让火器司与科研院鼓捣下去,后面再弄出来新的大炮,又该是什么样的风情?

现在他非常纳闷的就是,火器司究竟是怎么做到将大炮射程达到两千五百米以上的,难道是因为大炮也是做了线膛?线膛炮直接提前了近三百年被弄出来了?

朱高煦现在是迫切的想要看看这个大炮,究竟是什么样的了。

再想到这么大的事情,王玉竟然不给他说,顿时一个眼神瞪了过去,结果王玉只是对着他笑了。

朱高煦不再理会,示意张辅继续说。

如今有了五万军,朱高煦也是心潮澎湃起来了,想想当初,万多人,现在就他这五万人,朱高煦感觉可以打明军几万精锐都可以了。

当然,只是感觉。

张辅则继续道:“如今这个大炮,已经装备了二十门,其中十门炮在水师那里。

现在水师的规模已经达到两万人,有了这个大炮,在一些登陆作战时,水师也可以进行火炮支援。

另外王爷的豚卫,保留了一千支火绳枪,三千套新式甲胄,以及五门大炮。”

朱高煦听到最后,却是直接笑了。

“不错,有心了,还知道给我的豚卫留了一部分。”

朱高煦说完,又看向其余人。

“行了,今天先到这里,有什么事等明日,你们再来找我,先散了。”

“你们现在赶紧带我去看看火绳枪还有大炮,另外去将胡元澄叫上。”

朱高煦看着张辅几人,现在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这些火绳枪与大炮了,毕竟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啊。

张辅几人带着朱高煦就往营地走去,王玉也被朱高煦一起拉了过来。

“王玉,这么大的事情,你在信里面也不跟我说,说说吧,我该怎么惩罚你?”

“王爷,这事是大公子与臣等一起决定的,想着等王爷

回来给王爷一个惊喜,才没有说。”

朱高煦嘴角一抽,好嘛,原来是朱瞻壑也在里面,所有人都参与了,不过也确实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毕竟之前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回来就有了,真是又惊又喜。

王玉的声音再度传来:“还有一点,也是担心消息会走露,毕竟王爷是在大明。

我们给皇上的火绳枪,射程都才七十三米,要是被大明知道了我们这里有射程达到两百米的火绳枪,两千五百余米射程的大炮,王爷您觉得皇上还会让您回来吗?”

朱高煦瞳孔一缩,背后一凉,按照王玉说的,这个可能性,将会非常的大啊。

要是他的大汉国出现这样的利器,朱棣恐怕绝对不会让他回来了,而是直接派大军接手大汉国的一切,然后将火绳枪、大炮,以及相应的技术占为己有。

这不是多离谱的事情,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基本肯定会发生的。

因为有着这样的火器,已经完全超越了大明,大明的江山,都将会面临威胁。

他朱高煦一个出海的汉王,有着这样的火器,只要后续逐渐打造出来,大军扩充,朱棣在大明都睡不着觉。

万一朱高煦率军打回大明,该怎么办?

任何帝王,都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只要出现,就会想办法消灭,然后据为己有。

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会那么做的,哪怕换成是他,他也有极大的可能会这样做,将这个潜在的威胁消灭于萌芽之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而且这样做不仅消灭了潜在威胁,得到这些后,反而还会提升大明的整体实力。

尤其是朱棣整天想着灭蒙古诸部,有了这些火器,朱棣会不心动?

什么亲儿子,那时都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对于皇帝而言。

朱高煦想着这些,心头都无比沉重,原本他还没有往这方面想,因为在他的设想里,等火器司研究出这样的火绳枪与大炮时,他的实力差不多应该可以做到自保了。

如今提前研究出来了,他一直沉浸在喜悦之中,幸好有着王玉的提醒。

“王玉,这事你做得很好,如今我们在大明面前,还是过于弱小了。

不过如今本王回来了,也不用过于担心,就如今这总共二十五门火炮,大明想要对本王的大汉国动手,都不要想了。

朝廷若是敢强来,这茫茫大海,就是他们的葬场!”

朱高煦双眼闪烁着冷芒,最开始他确实有些被王玉这番话给惊到了,而且王玉也确实没有说错,他在大明时,一旦这些被大明的人知道了,他确实难以回来,朝廷也会清理他的大汉国。

但现在不一样了啊,他都已经回来了,而他大汉国四面靠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那就是大明想要攻打他,只能从海上来,然而从海上来,他如今的大海船,可是在稳定性与机动性这块都要略强于如今大明的海船,尤其是大炮有了,他都不知道大明的水师,该怎么和他打。

以他如今这点火器,这么点人,去打大明不现实,也打不过,但自保是绰绰有余的。

更何况他也没有想过要去打大明,除非大明先对他动手。

不过只要朱棣还在当皇帝,当知道两者的差距,他相信朱棣是不会对他动手的,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过后朱高炽以及朱瞻基上位之后。

尤其是朱瞻基,历史上能够将他给油炸了,他这一脉全杀了,可见想他之心,早就有了的。

到时朱瞻基看着他强大的大汉国,恐怕是真的会睡不着,然后想办法来弄他吧?

朱高煦心头冷笑,他确实不会主动去打大明,但朱瞻基要是敢来打他,对朱瞻基他可就不会客气了。

王玉闻言也没有再说,他告诉朱高煦这点就是想让朱高煦有所准备,朱高煦有了应对的方法就好。

一行人继续往前,当来到营地时,张辅几人似乎已经准备好了一般,已经将火绳枪与大炮都摆放了出来。

朱高煦径直来到大炮前,看着眼前大炮,最为显眼的就是炮管了,这个炮管长度恐怕有两米多,在炮管前方一看,炮口口径朱高煦目测,不低于一百三十毫米。

朱高煦看了一会,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这个大炮的威力究竟如何了。

“开一炮,看看这个大炮的威力如何。”

“是!”

张辅等人当即开始安排人手开始准备,炮弹都是两个人抬着从炮口放入,两人在炮口前负责将炮弹送入炮管之内。

倒入大量火药,盖上火药室,又开始瞄准,通过手摇下面固定的摇杆装置,可以对炮管进行抬升与降低,至于左右的幅度,则更加的小了。

随着瞄准,朱高煦被张辅等人带到后方,起码数十米的距离,而且身前还有掩体。

没一会,一手拿令旗的军士来到朱高煦身前。

“禀王爷,大炮已经准备就绪,目标已瞄准前方山头,随时可以开炮,请王爷下令!”

“开炮!”

朱高煦说完,这军士来到一旁,开始挥动

令旗。

朱高煦也是拿出了望远镜,开始看着。

不一会,一声巨响传出,声音无比响亮,朱高煦用望远镜紧紧看着设置的目标处。

同样很快的时间,炮弹在设置的目标处落下,巨大的声响传出,只不过距离隔得远,朱高煦听到的声音已经不是很大了。

朱高煦看着炮弹落下产生的威力,顿时神情一喜,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

“好!这个大炮,很好,威力够足!”

朱高煦是真的高兴,他敢说,就眼前这一款大炮,起码百多年的时间,将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就在这时,胡元澄匆忙跑了过来。

“王爷,臣来晚了,请王爷恕罪。”

“无碍,从火器司到营地,这距离可是不近,又是匆忙叫你来,来了就好。

既然来了,给我说一说这个大炮,这个射程,怎么能够达到这个程度?”

朱高煦将胡元澄扶起,这可是宝贝啊,比大炮还要稀罕的大宝贝,以后能不能弄出更好的火器,还得看胡元澄这些人。

胡元澄也不耽搁,当即开口。

“王爷,这个大炮,其实是按照当初王爷所说的法子来打造的。

因为火绳枪的成熟,臣与科研院的一部分同僚,想着像打造火绳枪那样打造这个大炮。

后面在铸造时,采用了泥模铸造法,又适用了王爷所说的铁炮铜心技术,用来防止炸膛,同时炮管依旧采用线膛技巧。

并且在火药的纯度上,张副院长也进行了提升,如今的火药比之前的更好。

经过反复的试验,炸膛了数十次,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反复的淬炼,不断的改进,最后才铸造出了这样的大炮。

然而这样的大炮即便铸造了出来,因为构造以及工艺比较粗糙的原因,炸膛的风险依旧比较高。

后面也是科研院的同僚,设计制作出了一些辅助铸造大炮的工具,工艺可以更加精确,才降低了大炮炸膛的风险。

至于射程,臣等最终定型后,就达到了这个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