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此刻都已经被震住了,实在是他自己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啊。
如今徐幼文这样提出来,他都怔住了,他朱高煦,成朱子了?
朱高煦一时间都觉得有些...荒唐了。
他干了什么?他不过就提出了科技之道罢了。
虽然如今还没有科技这个概念,虽然如今科研院的项目突破都是因为他指出的方向,以及一些部分原理,但这样就成为这个‘朱子’,真的好吗?
他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半吊子,他也知道后面的科技该怎么发展,也知道不少科技是怎么用的,但要说原理,他自己都有些抓瞎。
他很想说,这些事放在他前世,不是只要是个人,张嘴就能来的,然后到了这里,就成了开宗立派的鼻祖,要成为朱子了?
尽管朱高煦觉得很是莫名其妙与荒唐,但想着自己成为了科技之道的朱子,他竟然还有些高兴。
说白了,只要他现在点一下头,以后只要是涉及到科技的发展,他朱高煦就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了。
冷静下来想想,朱高煦都觉得有些激动,想了一会,当即下定决心,虽然羞耻了一点,但这个名声,有益无害。
而此刻王玉等人也是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原本他都想要反对了,毕竟是开宗立派,一旦这样定下,科研院的地位难道要在朱高煦之上?
别说王玉了,其他人都不能接受。
朱高煦重视科研院,提升科研院的地位,他们能够理解,毕竟科研院做出来的成果,他们都看见了的。
但想要高过朱高煦,绝对不行,在这里,不能有任何人的地位高于朱高煦的地位。
然而当听到朱高煦才是鼻祖,还要供拜朱高煦为朱子时,所有人的第一想法就是,可以,很可以,完全可以。
朱高煦的地位越高,他们越喜欢看到,毕竟只有朱高煦越好,他们才能更好。
尤其是王玉,他是由衷的为朱高煦高兴,他如今虽然对科技了解不多,但就目前科研院所弄出来的,他很清楚,以后科技之道必然会发扬光大,这是想都不用想的。
所有人看向朱高煦,朱高煦也看向所有人。
朱高煦看着所有人那期待的目光,并没有因为这些就喜形于色,尽管心中不平静,但神情依旧保持冷静与平静。
“幼文,张景,你们说我为朱子,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啊?
我也只是动动嘴,支持鼓励你们去做,我也没有做出什么实际的出来,不合常理啊。”
朱高煦虽然想做那个朱子,但该有的矜持还是得有,这必须得让徐幼文等人推着他去做,不能他自己主动张口,其中的意义,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王玉等人又齐齐看向徐幼文与张景,徐幼文两人深知众人的目光代表着什么,徐幼文当即开口。
“王爷,此事不能这样说,若是没有王爷,世人至今不知世间尚有科技之道,且无王爷指点,科研院也不会做出这些新物件出来。
臣等众人,全靠王爷指点,才得以做到,若无王爷传道受业解惑,若无王爷重视科技之道,哪有如今之科研院,更没有臣等如今齐聚这里。
‘朱子’之名,王爷当得,世间也仅有王爷当得!”
徐幼文话音落下,王玉紧接着起身附和,许柴佬、张辅、靳荣、柳进等人纷纷跟随附和。
最终朱高煦无奈,实在盛情难却,勉为其难的应了下来。
朱高煦应下来后,王玉等人已经在商议着该怎么安排与宣传这件事,同时还要在科研院之内立下朱高煦的雕塑,还准备让朱高煦在科研院题词一些警示名言。
这个时候朱高煦已经都快插不上话了,凡是商议定下来的,一群人是团结得很,纷纷请求朱高煦去做。
朱高煦还能怎么办,只能一一答应,只是内心却是乐开了花,他朱高煦,想不到也成了朱子,他这算是开辟出了一个新赛道。
随后朱高煦看向众人:“此事先收一收,剩下的过后再行商议,现在先回到正题,处理正事。
幼文,张景,你们接下来回到科研院,尽快将学士、博士的名单整理出来给我,然后在科研院也要进行存档。
如今科研院的所有人,你们两人为院士,而哪些人为学士,哪些人为博士,哪些人为学子,必须做好归纳。
你们务必要尽快完成,因为会根据这些实行新的待遇制度,越靠前者待遇越好。
除此之外,现有的项目也要整理出来,分别有哪些,学士、博士是谁,学子有哪些,每个项目都要做好详细登记。
并且将现在所定下,告知给所有人,必须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次改变的意义!”
如今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将科研院的内部规划做好,必须要井然有序,只有这些做好,所有人才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研究上。
徐幼文与张景闻言,应下后准备离去,又被朱高煦叫住了。
“这套体系,同样适用于火器司、铁器局、船舶司,你们下去后,还要和胡元澄、吴中、徐晖几人商议好。
火器司、
铁器局、船舶司、建筑司、水利司虽然是王廷部门,但阮安、柏云等人是属于科研院。
就如同大汉科技大学一般,他们本质还是属于科研院的人,你们不能弄混淆了。”
这些人在朱高煦心中,本质上依旧是特殊型人才,如今只是他这里人手不足,让这些人兼着在做。
这些人虽然也是为官,但真正的晋升渠道依旧在科研院,因为这些人一旦彻底为官,这些人生存都很难,因为只会搞技术。
徐幼文与张景应下后,见朱高煦没有再说话,这才退了下去。
处理了科研院的事情,朱高煦心头松了一口气,随即看向王玉与许柴佬。
“你们现在说说如今大汉国是什么情况吧,各方面的都说一下。”
王玉与许柴佬对视一眼,都想让对方来说,最终王玉无奈,只得站了出来。
“王爷,首先是人口,如今大汉国已经达到接近四百万人。
半年前,张辅、靳荣、韦兴三位将军带兵将麻逸、勿来瑕、巴吉弄、加麻延等四个小国,以及岛上其余部落全部打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王爷从大明迁移而来的汉人,以及周边诸国,知道这里是王爷所建立的大汉国后,诸国汉人都迁移到大汉国不少。
还有之前柳进率领船队外出经商时,交趾、珠崖两地有近二十万汉人愿意来到大汉国,尤其是交趾,达到十八万之多,并且后续还有很多人想要过来。
交趾常年发生叛乱,内部民不聊生,因为交趾那里的人原本就与汉人无异,习俗、文化等尽皆相同,在知道大汉国的存在后,都想迁移过来。
两个月前已经又派去了一支船队,足以运送至少十万人,应该再过段时间就回来了。
这些人口之中,已经登入大汉国籍的有一百八十万人。”
朱高煦听着这个人口数量,心中也微微有些吃惊,虽然这个数量和大明完全无法相比,就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达到,但以如今的这个基数而言,加上他之前就制定人口增长规划,十年左右的时间,破千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最让朱高煦满意的,就是对周边诸国的人口虹吸,尤其是交趾那里,也就是原来的安南,竟然吸引了这么多人来。
交趾那里的叛乱,他是知道的,小叛乱不断,大叛乱都有几次,只是被平定了。
就那样的情况,那里的百姓要是能够生存得下去,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而且交趾的人虽然原本并不是汉人,但其实与汉人也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很多都太相同了。
南宋时期过去的人太多,加上安南之前在汉与唐时,都一度是中原王朝的疆域,保留了太多一样的。
如今从交趾过来的人口,正好可以直接以汉人进行填充。
但朱高煦只是高兴片刻,随即就是愁眉,如今人口也有了,但是耕地,以及各城的发展,可就是问题了啊。
朱高煦并没有出声,王玉还在继续汇报着。
“人口增加后,耕地也增加了不少,如今现有的耕地,已经让近三百万人分配了耕地,不过初期的分配,并不多,只能保证各户的基本。
开垦荒地依旧是如今最为紧要的,臣已经让各城,都将这个问题放在首位。
如今大汉国内已经有十二座大城,之前建设的城池,因为人口的增多,臣又下令加大了规模。
每一座大城周边,都设立了至少八个村庄安置点,即便是这样,臣等也计划在后面继续增加一些小城,以此来达到对各地管理的加强,更方便王廷管控。”
听到这里,朱高煦忍不住打断了王玉。
“在一些重要区域建设一些小城就可以了,随着发展增快,后面这些村庄安置点,最后可能都会逐渐成为小城,没有必要特意去增加小城。
现在要集中人力将最为需要的尽快开拓出来,尤其还要注意有没有反复的,若是有,直接以雷霆手段镇压。
耕地优先分配给已经入大汉国户籍的百姓,这点必须要做到,没有入籍者,暂缓。”
朱高煦唯一有想法的就是这点,入户籍与不入户籍,必须要区别出来,这样才能让其他人争先恐后的入籍。
毕竟入籍是有要求,这就相当于是在同化那些不是汉人的人,而要是真有人坚持不入籍,那他只能说一声佩服。
因为户籍的待遇享受不到,该付出的还得付出,并且更多。
就如同赋税,入籍了的可以享受新政策,没有入籍的,可是按原有的赋税进行收取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不信真有人头铁,在死还是活这个立场上都分不清,他也不指望那些人能为他做什么了。
但凡只要犯事,将直接丧失入籍的资格,今后只能充当大汉国的劳力,他也不怕有人敢反。
王玉闻言,当即开口。
“是,王爷,这点是臣等考虑不周,臣下去后就开始调整安排。
另外如今的物资储备,虽然增加了很多,除了王爷从大明运过来的,还有柳进组建的商队赚回来的,以及大汉国通过对外的贸易赚取的,各
地府库,以及国库都没有达到充盈的状态。
各地百姓的安置,以及各项支出太大,不过情况和以前相比,确实好转了不少,但并不太大。
桑苗已经让苏禄国那里种植了下去,养蚕的场地已经建设完成,除此之外,还挑选了一些百姓养蚕,今后官府或者商人将会以购买的形式获得,从而达到王爷所说的,提升百姓的经济。
不仅是养蚕,多项生意都挑选了不少愿意的百姓去做,增加民间生意。
棉花的种植,王爷原本说在外找他国进行种植,因为王爷不在,臣擅作主张,已经先期在国内进行了种植,还请王爷责罚。”
“这件事你做得很好,这是功,又没有错,处罚你做什么?
这段时间在大明,这件事没有来得及安排,还好你种植下去了,今年这个棉花就可以收成,很好啊。
至于各项物资,慢慢来,现在各地要发展,都需要钱粮以及其他物资,紧张是正常的。
往来的贸易继续扩大,尤其沿海的城池,务必要把商业做起来。
记得我之前说的,只要商业做起来了,其他的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棉花这件事当初他在信中确实疏漏了,没有安排到,还好的是王玉及时想到了。
而且有了今年的种植,到明年时,种子更多,种植面积也可以加大了。
不等王玉开口,朱高煦继续道:“其他方面的事情我也通过你的书信知道了,周边那些小国,去年该派来使者的都派来了,情况我也知晓,接下来是准备大汉国的扩张事宜了。
这本该是去年就要开始着手的事情,如今又过了一年,必须要开始了。
大汉国想要变得强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张辅,靳荣,韦兴,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