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折耳根 作品

第142章 儒道有孔孟,科技之道亦有‘朱子’?

徐幼文说的这种模式,以老带新的模式,朱高煦可以说是太懂了。

而这个方法的可行性,朱高煦是直接没有考虑。

“不错,幼文你说的这个法子,很好,可以就这样做。

不过新的学子,对这些依旧处于未知阶段,想要这样做,还需要将这些基础的知识,传授出去。

故而接下来我准备成立一所独特的学院,名为大汉科技大学!

这个大学,便是这方面顶尖的学府,凡是从府学毕业后,可以选择科技大学就读,只需要通过基础测试,以保证基础能力没有问题后,根据人数进行设定是否需要进行专业的基础测试,以测试分数从高到低录取。

直到大学名额招满,停下录取。

科技大学为五年制,在大学里面表现优异者,可以由科研院项目主事人进行挑选进入自己的项目。

而在毕业时,依旧在学院的学生,则安排毕业测试,测试合格者,则安排进入科研院,分配到需要人的项目主事下面做事。

测试不合格者,则不入科研院,可以自己进行经商,也可以由地方官府招募进入相应的新型产业部门,也可以为民间商人建立的工厂进行效力,获得报酬。

你们要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民间也会逐渐开始做这些的,对外以及对内的售卖,都是可以获取高额的利润,以后这方面的人才,只会越来越稀缺。

而若是在民间有做得好的,也可以将其调入科研院,都是可行的。

具体的细节会有很多,后续会逐一落实,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将大汉科技大学建立起来。

此事,王玉你来负责,你和徐幼文一同商议,大学要能够容纳至少三千学子的规模。”

“同时,科研院内设立院士、学士、博士之位,而更下面的人则为学子。

学士则为项目主事人,博士为这个项目主事人的副手,能够替代学士完成一定的项目进度,而院士则需要达到五项及以上项目。

并且项目获得科研院认可后,又交由本王批准,可晋升院士。

也就是说,院士地位最高,同样各方面待遇也将会是最好的。

且在院士之上,则还有真正的国士,国士需要在院士的基础上,有重大项目突破,能够直接提升大汉国力,亦或者能够对天下人有直接影响巨大者,同时经科研院上报,由本王批准后,才可获得。

而达到国士之人,至少封侯,甚至封公!达到院士之人,根据其项目功绩,视情况而至少封伯!

且今后的院长与副院长之职,将会由国士之人担任!”

如今朱高煦要做的,就是将科研院细致化出来,现在科研院人手充足了,他接下来也要尽快的向工业革命发起冲击了。

虽然朱高煦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现在他集结了一个时代顶尖的科技人才,建立相应的培养制度,他又可以提供方向与思路,通过现在定下的种种奖励,甚至拿出封伯、封侯、封公。

他就是要实际提升科学人才的地位,让所有人都看见,让本身为这方面的人才更具有动力,同时也让世人想要投身到科研行业之中。

毕竟如今正儿八经的主流,还是科举入仕为官,其实不止是在如今,在任何时代,入仕为官都是主流。

但在如今,世人皆不重视科技人才,历朝历代皇帝,掌权者,也没有重视过。

现在他就要这方面人才的地位彻底提升起来,只有进来的人够多,朱高煦很清楚,科技发展才会更快。

这也是他用这么多精力,并且付出大量财力、物资的原因。

朱高煦心中是很迫切的,他无比清楚,那些欧洲西方强国,再过百多年,就要真正的开始崛起了,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

看着确实还有些遥远,但朱高煦很清楚,他要么自己做到,要么自己必须要打下这些基础,不然到时华夏又要落下了。

他现在要做的,不仅是要对外使得大汉国扩张,也要大力发展科技,加上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科技越发领先,他的扩张才会更好。

朱高煦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朱高煦,他们都在怀疑刚才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们听到的是,在科研院只要成为了院士,大概率至少都是封伯?甚至封侯?

而成了国士之后,至少都是封侯,还有可能封公?

这一下,所有人眼睛都红了,人生在世,都逃不过功名利禄一说,当官的想要往上挤,当兵的想要往上升,成为将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封侯、封公梦,那可是爵位啊。

现在朱高煦这样规定,那就是获得这些的途径,又增加了一个,那就是想尽办法进入科研院。

而徐幼文与张景才是更加感慨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做梦都不敢做这样的梦,被人调侃为匠人的他们,如今朱高煦竟然为他们打开了爵位的大门。

而且最高可以封公啊,一般能够封公的,都是对朝廷有着绝对贡献的人,且一般都出现在开国时期,后面的爵位绝大部分都靠继承,新出者太少

了。

然而朱高煦硬生生的弄出这么一条通道出来,单独给科研院,虽然他们很清楚其中的难度,这个难度很大,但是,实现的可能,也不小啊。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这样的人居然能够和朝堂上的那些大员平起平坐。

虽然每个人都很震惊朱高煦定下的这个国事,但没有一个人反对,这也是创业初期的一个好处,所有人都是紧紧围绕着朱高煦的,而且都有各自通道可以晋升。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没有一个人达到那个阶段,现在朱高煦明显要这样做,也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反对。

这件事要是放在大明,朱高煦但凡敢提出来,天下官吏,甚至那些将军,文武恐怕都得联合起来反对,因为那些人已经成为了既得利益者。

朱高煦看着一众人的震惊,心头一笑,其实他很清楚,这些人只是震惊他说出来的罢了,而科研院的人想要得到这些会有多难,他可是很清楚的。

反正奖励他已经说出来了,能不能有人得到,那就得看这些人的本事了。

朱高煦是非常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士的,因为只要成为国士,那就代表着各项科技技术在不断突破,而且还是绝对重大项目的突破。

在如今这个时期,每成功一项,可以说都是巨大的提升。

朱高煦听了片刻,等这些人微微回神,继续开口。

“另外在科技大学建设完成后,每年招生,以六百名额进行招募,凡是科研院项目主事人以上职位者,也就是学士及院士、国士,可以有至少一个名额推荐者。

学士一个,院士两个,国士三个名额,也就是只要是学士、院士、国士直接推荐的人,可以不用经过任何考核,直接进入大汉科技大学。

而进入科研院者,唯有通过考试,同样也是科举,只不过这个科举是进入科研院的独立科举,合格者进入。

学院要尽快建立,以便尽快开始启动。”

说到这里,下方一众人也差不多都回过了神,王玉当即站了出来。

“是,王爷,臣下去后就与徐院长、张副院长一同商议学院建立之事,必尽快动工。”

紧随其后,徐幼文与张景两人当即跪在地上,目光炙热的看向朱高煦。

“臣等,谢王爷!”

“请王爷放心,臣不负王爷所望,王爷对臣等以及科研院的看重,臣下去后必宣扬给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够知晓王爷的良苦用心。”

朱高煦看着两人,笑道:“起来吧,你们也不需要想其他,好好做事便可。

不过还有几件事需要你们两人去做,那就是学院虽然在着手了,但是学院之内相应的老师,你们要从科研院抽调人手过去。

凡是担任老师者,必须至少要学士,同时还要有院士担任校长、副校长、主任等职位。

而在学校之内,同样会设立实验室,这不仅是方便教学,教导学生,也是为了让他们去学院担任老师后,也可以进行自己的项目研究。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们需要将各自理解的知识,著作成书,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现象,是通过什么形成的。

著书期间,你们可以使用全新符号替代一些专业术词,比如人为什么会有呼吸?为什么不能呼吸就会死?

那是因为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那么氧气可以用一个圆圈或者其他的一些符号来替代,当然也可以不用,但只要你们确立之后,今后所有人,所有后人,他们在学习这些时,都会以你们如今著书而写出的进行学习。

也就是,现在让你们做的,可是关乎千秋万代,后世但凡有人学习这些,就必须要研读你们现在的著书。

所以这件事,你们两人必须要安排好,知识点必须要严谨,必须要整理清楚,要能教导千秋万代人!”

此话一出,所有人再次心头大震,所有人的喉咙都有些发干,他们后代所有人,哪怕百年数百年上千年后,都需要通过科研院现在著书的内容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吗?

所有人震惊的就是这里,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真正的流芳百世啊!

只要有人学这些知识,就绕不开如今他们这些科研院的人,因为是他们著作出来的书籍,是他们整理出来的知识。

这就相当于儒家的孔、孟了,只要读书,同样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如今科研院,他们这些人,也将会成为在科技方面孔、孟的存在。

无论是徐幼文还是张景,此刻都淡定不了了,这个时候,什么封公、封侯的,都没有这件事来得重要了。

别说徐幼文与张景了,王玉、许柴佬这些文官,甚至是张辅这些武官,这个时候都想去科研院了,实在是这样的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他们是真没有想过啊,尤其是还能传承万古啊。

这可是传承,代表着在科技方面的地位,所有人都会公认的创始者。

朱高煦看着这些人精彩的神情变化,只是淡淡的笑着,他知道,这是每个人都无比渴望的,相当于开宗立派了。

朱高煦此刻都庆

幸,还好他是在海外建立的大汉国,他这里没什么儒生,要是放在大明,他要是敢弄这么一个开宗立派,比肩孔孟的出来,他敢说,虽然不至于所有人吧,但绝大部分人,绝对会跟他硬钢到底。

别说朱棣了,哪怕就是朱元璋复活,同样是杀都杀不完的那种。

孔孟的地位,在历朝历代,谁去挑战试一试,看看是什么结果。

虽然赛道不同,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谁还跟你管这个?

朱高煦只见徐幼文与张景再度跪在他面前,如果说刚才看着他的眼神是炙热,那么这一刻,已经是狂热了。

朱高煦敢说,这个时候他让徐幼文与张景无论做什么,这两人都会去做的那种狂热的崇拜,犹如将他当做了神明一般。

徐幼文就这样目光狂热的看着朱高煦,缓缓开口。

“请王爷放心,臣代表科研院,在此立下军令状,必将科技传承之事,著写成书,以供所有人,供后人,学习!

且,科技之道,乃王爷所提,王爷才是科技的鼻祖,今科研院所做之事,皆是在王爷指点之下完成。

臣代科研院所有同僚请命,凡科研院所出科技之道全书,皆以王爷之名,传播世人,臣等与科研院同僚为辅。

臣另请,王爷开科技之道,当为开宗立派鼻祖,臣请命,所有入科技之道者,奉王爷为‘朱子’!

凡入科技之道,皆应供拜王爷‘朱子’,方可入门!

今后,儒道有孔孟,科技之道,亦有朱子!”

徐幼文话音落下,这下别说王玉等人被震惊得无以复加,朱高煦心头都是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