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折耳根 作品

第133章 老二,咱今天教你怎么治国

朱高煦在后面听到朱棣这句话,彻底绷不住了。

他听到了什么?这就废除了?朱棣确定不是发昏了?

朱高煦心中很是不能平静,此刻他都快要激动到出声了,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啊,看个戏居然还能听到这么劲爆的内容。

在他看来,顶多就是朱高炽不同意,然后两人掰扯,朱棣生气,吓唬一阵朱高炽,然后直接使用强权镇压。

没想到朱棣直接来了这么一手,废除朱瞻基的太孙之位,虽然这也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朱高炽上位,肯定也是传给朱瞻基,但这听着刺激啊。

别说朱高煦了,朱高炽都瞪大眼睛的看着朱棣,看着此刻冷漠无情,充满帝王威严的朱棣,朱高炽知道,朱棣要开始吃人了,而且哪怕是亲儿子,朱棣最喜欢的孙子,下起手来都没有丝毫留情。

他更加清楚,朱棣这样做,已经在表明,朱棣想要实行那些策略的决心了。

朱高炽回过神来,想要开口,朱棣却是率先开口。

“你不要以为咱这是在跟你商量,你是太子,更是咱的儿子,咱跟你说,是希望咱们父子齐心协力。

但你让咱很失望,以前老二比不上你太多,但如今,你和老二相比,差远了!

咱让你看书,让你学习,你联系百官群臣,咱都没有阻止,咱也乐见其成,因为这个大明,最后都是要交到你手中的。

然而你却是被那些酸儒快要腐蚀了你的心志,以前,咱记得你可不是这样的人,那时你还在劝咱,颜面,该丢的时候丢,过后再捡起来便是。

你还用你皇爷爷来说咱,你还不行,咱还可以告诉你,你只以为你大伯只如你们所见的那般吗?

你学到你大伯的形,没有学到你大伯的精髓,而且连形,你都没有学好。”

“这件事,你做好准备吧,不做也得做,你要是敢跟咱撂挑子不干,这次咱就成全你!

你现在敢跟咱说不当这个太子,咱现在就废了你,让老二来当!

至于你,你不是不看好交趾与奴儿干都司吗,咱让你一家去那儿,去好好看看!”

朱棣死死的盯着朱高炽,他其实不奢求什么,他只想让朱高炽和他保持一定的共识。

朱高炽其实和他商量这个计策究竟该如何实行,如何达到朱高炽想要的,他不想看见朱高炽上来就是反对,尤其是还用朱元璋来说教,这点,才是让朱棣真正忍无可忍的原因。

至于朱高炽敢辞职他就让朱高煦来当太子,这是朱棣的气话,但如今话已出口,要是朱高炽真的辞职,他说到也是会做到的。

这一刻,朱高煦彻底惊了,他现在都觉得喉咙有些发干,他想到会很刺激,而如今明显有些刺激过头了,但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满脸凝重。

他很清楚,如今的朱棣是在气头上说的这些话,要是朱高炽真的应了下来,他就危险了,这个时候顶上太子那个位置,一旦下来,直接就是粉身碎骨,他将不会有任何退路了。

但即便是这样,朱高煦心底,依旧升起了一丝火热,若是朱棣真让他来做大明太子,他可是真要对大明动手了,要对大明发起改变了。

虽然他知道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此刻,他很期待朱高炽的选择。

朱高燧此刻紧紧看着朱高炽,他这一刻很想替朱高炽做决定,更希望朱高炽直接丧失理智,直接答应下来。

在朱高燧眼中,只要朱高炽答应下来,朱高煦就能上台,他就能报以往朱高炽以及朱瞻基对他的仇了。

至于让朱高煦上来后能不能稳住朝堂,他丝毫没有想过,大不了杀就是了,他带着锦衣卫负责杀,朱高煦来安排人手补上,根本不用担心。

朱高炽心中更是一片悲凉,他为大明,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如今朱棣却是说出了这样的话。

朱棣对他说的那些,有些他认,他确实将他的大伯朱标当做自己的榜样,也一直在向朱标学习,但也只学到了形,而且连形都没有全部学会。

但他不觉得自己被儒家的那些思想给腐蚀了,他一直在监国,一直处理国事,他只是想要让大明的百姓过得更好一些,他有什么错?

在他心中,大明对外的战事早就该停了,不将大明内部的问题处理好,他更加清楚,一旦失控,大明天下将会叛乱四起。

在朱高炽眼中,朱棣的战略确实是错的,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情,朱棣总想和朱元璋一样将几代人的事情一起做了,这可能吗?

朱高炽丝毫没有觉得这是自己错了,内部不稳,如何攘外?

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说过不解决瓦剌、鞑靼之患,他只是想要大明先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待国力增强,再去应对瓦剌与鞑靼,他有什么错?

朱高炽很是悲愤,朱棣不理解他,朱高煦总是想要大明变革,朱高燧单纯的就是为了反对他,尤其是如今朱棣说的这些无情的话,做出无情的事情,朱高炽很想让朱棣将自己这个太子给废了。

他知道朱棣如今有些丧失理智了,为了推行这个策略,变得丧心病狂。

但他不能真的辞

职啊,他知道自己只要开口,就再无挽回的余地了,一旦朱高煦上位,哪怕满朝反对,都已经没用了。

而到那时,他自己,以及他的家人,都将会面临危险,身死的概率,实在太大了,他不敢赌。

到了他这个位置,退无可退,只能往前走,但凡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爹,儿子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个策略儿臣可以同意,但要再商议,要根据大明如今的国力来实行。

若是不考虑大明如今的国力而实行,贸然实行,只会让大明陷入崩溃。

父皇您纵然要废了儿臣的太子之位,儿臣也不会答应!”

朱高煦在后面听着朱高炽的话语,心中虽然有些那么些许失望,但又松了一口气。

对于朱高炽,朱高煦其实是没有什么想法的,要是没有朱瞻基,他其实很愿意和朱高炽‘兄友弟恭’。

不管怎么说,起码朱高炽是真的为了大明,尤其是朱高炽处理国事的能力,朱高煦心中是无比清楚的。

大明皇帝之中,除了朱元璋,就是朱高炽最为勤奋了,这方面,任何人都没得挑,真的在亲力亲为,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做到了,恢复民生。

尽管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但朱高炽定下的许多国策,都在为宣德时期续命。

而且哪怕是对外,朱高炽也有自己的战略,之所以如今朱高炽与朱棣能够吵起来,究其原因,一个想的是先恢复与发展大明的国力,然后再集中力量对外。

一个想的,却是先要平定外患,然后再回过头恢复与发展大明,让自己下去后能够去见朱元璋。

如今朱高炽顶着朱棣的压力,能够说出这番话,朱高煦心中都还是挺敬佩朱高炽的,因为在朱棣这个大明皇帝这样的压力下,又有多少太子能够顶住压力说出这样的话呢?

朱高煦心头叹息,朱高炽的能力,他是认可的,但认可归认可,他可不会服从朱高炽,尤其是后面还有一个朱瞻基在等着他。

朱高燧心头一阵失望,最终只能心头叹息。

朱棣听着朱高炽的话语,心头大松了一口气,对朱高炽,也算是满意了一次。

“后日就是大朝会,你现在下去好好想想,就哪些地方需要改的,你做出方案,明日和咱来商议,咱们明日定下。

后日朝会之时,这些就要彻底定下。

此事保密,不许与任何人说!”

朱高炽闻言,也没有再说什么,刚退两步,朱棣的声音再度传来。

“废除太孙的圣旨,依旧会下达,此事没有余地。”

朱高炽一怔,但也没有说什么,继续退了出去。

在朱高炽眼中,朱瞻基的太孙被废了也挺好,如今的朱瞻基还是太年轻,有着太孙这个身份在,只会纵容朱瞻基。

如今这废除的圣旨,在朱高炽眼中正好敲打一番朱瞻基,实在是如今的朱瞻基已经到了这一步,不敲打,不足以成才。

而即便太孙之位被废除,对朱瞻基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只要他这个太子继位,将来这个大明,还是会交给朱瞻基的。

朱棣看着朱高炽退下去,心头一阵恍然,朱高炽想着敲打朱瞻基,在朱棣心中,又何尝不是对朱高炽的一番敲打呢。

朱高煦在后面依旧没有动作,而是已经在想着后日的朝会了,又会是一个看戏的好地方啊。

朱高煦想想到时百官的样子,可能会做出的举动,上翘的嘴角就怎么也压不下去。

这时朱棣的声音骤然传来。

“出来吧。”

朱高煦没有多想,当即走了出去。

“爹。”

“刚才咱和老大说的,你也听见了,这个策略,咱会实行下去的。

咱知道你也要走了,咱更知道后面你回来的机会应该很少了,咱这次不留你了,但咱只有一个要求,事少之时,回来看看咱。

咱这个要求,老二,你能满足咱吗?”

朱棣背对着朱高煦,说到离别时,总是伤感的,尤其是如今他对朱高煦越来越看好的情况下,心中的不舍,比上次还要深刻。

但这些情绪,朱棣只能隐藏,因为他是皇帝,因为朱高煦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高煦听后沉默片刻,他其实是不想再回大明了,因为只要回来,他就会身不由己,他心中也怕自己在大明出事。

如今朱棣用这样的语气与话语跟他说,朱高煦心头也很是为难。

“爹,我尽量吧,但不敢说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朱高煦话音落下,顿时陷入沉默,朱棣想要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朱高燧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朱高煦看着两人沉默,当即换了一个话题。

“爹,后日朝会,百官恐怕会有很大的想法,届时压力必然极大,可得提前做好准备才是。”

朱棣听到这里,当即转过身,目光锐利的看向朱高煦,随后看向朱高燧。

“老三,让你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吗?”

“爹,全部都已经准备好了!

听着朱高燧的话语,朱棣这才再度看向朱高煦,只是神情肃然。

“老二,如今你也是在海外建国了,以后你也是国王,需要为自己的子民而考虑了,咱以往没有教过你这些,今日咱教教你。

与官员交锋,你日后也会遇到,不过你短期应该遇不到,没有人可以挑战你的权威,但咱得让你知道。

治理国家,首先需要治官,因为你定下的任何策略,都需要官、吏来推行下去,用人若是不对,政策再好,到了下面,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次治民,民为天下百姓,只要百姓安稳了,天下自然安稳,你的位置也自然稳固。

而在这其中,军队又为首要,因为只有军队,才能让你的任何政策,都能实施下去,这是你稳定天下的基石。

你要记住,官、商造反,十年难成,百姓若反,不用咱说,历朝历代的结果,你也看见了。

但只要不是天下皆反,只要大部分民不参与,有大军在,也可保安稳。

除此之外,外部的威胁,同样需要强大的军队震慑,只要外部稳定,再做到咱刚才说的那些,即便内部有乱,也能轻易平定。”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朱棣的意思他是明白的,核心就是强大的大军,这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基石。

只要有了这个基础,再管理好官吏,让百姓安稳,内部就乱不了。

朱高煦不得不承认,朱棣这简短的几个字,为了让他懂,拆分成这么多说出来,而且直指核心。

那就是民,只要大部分民不反,天下就出不了事。

至于为什么不是全部,朱高煦也能理解,大明的体量很大,想要做到全部,在如今这个时代,太过于艰难。

这时朱棣的声音再度传来。

“至于后日朝会的事情,咱打仗,从不打没有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