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向南发展

次日,韩韬用过早膳后,巡视了一圈营寨后,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自己的营帐。

他抬眼望向武器架,伸手缓缓取下自己的天王剑。

此剑与天王铠均是以稀有的珍贵材料锻造而成,剑刃锋利至极,削铁如泥,仿佛连空气都能划开。

韩韬拿着一块洁白的丝帕,缓缓地,细致地擦拭着剑身,动作轻柔。剑身随着他的擦拭,反射出凌冽的寒光。

片刻后,帐外传来恭敬地声音:“李儒,程昱求见主公。”

韩韬停下手中动作,抬眸看向帐口,道:

“进来。”

李儒与程昱二人相继而入,进入营帐后,整齐地拱手弯腰,行了一礼。韩韬开口问道:

“张绣可有动静?”

李儒双手抱拳,恭敬地回道:“目前尚无动静,依臣推测,张绣大概率会在夜间发动进攻。”

韩韬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锐利与自信,心想:

确实有很大可能是在晚上,张绣这个匹夫还想玩夜袭,今天我定要好好收拾收拾他。

这般想着,韩韬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略带轻蔑的笑意,随后又接着擦拭手中的天王剑。

程昱道:“主公,各项部署均己妥当,就等张绣自投罗网了。”

韩韬面带微笑,看向二人,将擦拭的发亮的剑插入剑鞘,而后轻轻摆放在一旁的架子上,道:

“甚好。此次定要让张绣明白,我韩子韬的手段。”

接着,李儒二人又与韩韬商讨了一些军中事务,诸事谈毕,便退下了。

与此同时,在张绣的营帐内。张绣满脸兴奋,将一众文武官员召集起来,众人整齐地分成两列,整齐的站着看着张绣。

张绣迈着大步,走向营帐内摆放武器的架子,伸出手,紧紧握住自己那杆长枪,手指轻轻抚摸着枪身,仿佛在与这位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友”交流。

他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志在必得的笑意,随后猛地转过头,目光如炬的扫过众人,声音洪亮地说:

“今日,我等与曹孟德共同发兵,对韩子韬形成夹攻之势。此番,我定要取下韩子韬的首级,高悬于营口,以扬我军威!”

言罢,张绣道:“全军听令,即刻准备,待夜幕降临,我们便偷袭韩子韬的营寨!”

众人齐声领命:“遵命!”

而在曹操的营帐中,曹操己从战败的沉痛打击中振作起来,情绪逐渐平稳,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理智。

此刻,他正坐在案桌前用餐,一边吃着,一边在心中思索着当下艰难的局势。

如今自己的军队元气大伤,所幸一众文臣武将依旧对自己忠心耿耿,满怀信心。曹操心知:

当务之急是稳住自己最为忠实的盟友鲍信。

想到这儿,曹操咽下口中的饭菜,声音沉稳地说:

“来人,速去请鲍信将军,告知他我今日备下薄宴,特请他前来一叙。”

士兵领命后,匆匆离去。

这时,许攸神色恭敬地走上前,开口道:

“主公,依当前局势来看,我军不宜再与韩子韬正面交锋,北方目前难以攻取,依臣之见,我们不妨往南方发展。”

曹操边吃饭边问道:“往南方发展?你可有具体的策略?”

许攸回道:“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都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不宜攻取。不过,有一处地方,比这两地更具优势。”

曹操目光一闪,问道:“何处?”

许攸坚定的说:“江东。”听到“江东”二字,曹操手中的动作猛地一滞,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饭碗。他心中暗自盘算:

江东如今局势错综复杂,尚无强势的诸侯坐镇,袁术多次派兵攻打,却始终无功而返。

若我能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这一天然屏障,再加上江东地区的富庶,定能与韩子韬一争高下,进而实现匡扶汉室的宏伟志向。

曹操又问:“我军士兵大多来自北方,若前往江东作战,水土不服,恐怕困难重重,这该如何是好?”

许攸从容答道:“主公不必担忧,以您的威望,招募士兵并非难事。再者,江东向来富庶,粮草充足。

我军抵达后,可与当地氏族建立合作,以严明的军纪赢得民心,招募当地的壮丁补充兵源。

袁术之所以无法攻克江东,根本原因在于他未能获得当地氏族的支持。他的士兵军纪涣散,一踏入江东地界便纵容抢掠氏族庄园,引得当地氏族强烈抵制。

袁术对待江东士族不仅没有妥善安抚,反而粗暴地征调驱使,完全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统治根基。

而主公您雄才大略,江东士族正期盼着一位英明的雄主能为他们带来安定,维护他们的利益。”

许攸说着,神情变得格外严肃且坚定,双手抱拳,对着曹操深深低头,恭敬而又坚定无比地说:

“主公,前往江东,实乃当下最为正确的选择。”

曹操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下意识地轻抚胡须,手指不

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案桌。

心中嘲讽道:袁术和袁绍空有西世三公的显赫家世,却一个被韩子韬生擒,至今仍被关押。

另一个坐拥淮南这等富庶之地,却治理无方。袁家出了这两个庸碌无能之辈,气数也算是到头了。

当今天下,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我与韩子韬。曹操看向许攸,缓缓道:

“你的建议,我己明白,待我找个合适的时机,与众人一同商议此事。”

许攸欣慰的点头,退到一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