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公孙衍走出了安化城,北门迎面就是双头岭,他立即加快了脚步,得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上山寻找安全的地方过夜。
比起他前面走过的双蟒山脉,双头岭明显要高大不少,山势也险峻得多,公孙衍爬到山腰处时天就完全黑了,他就近爬上一棵松树,寻找一处可以斜躺的树杈,挂好背篓,拿出干粮和水袋吃喝起来,奔波了一天,他早已饥肠辘辘了。
和衣斜躺在树上,公孙衍毫无睡意,他开始思考下一步计划,紧要的事情是先给自己找个能长期居住的“窝”,想到这里,他一下挺直了身子,用手向前探了探,嘴里“咦”了一声,他发现今夜暖和多了,前些日子夜里很冷,睡在树上有时甚至会被冻醒。稍微想了一下,他意识到这里是南坡,与峡谷及北坡的温度相比,这里明显高出很多。他决定天亮后就在双头岭南坡范围找个“窝”安定下来。
第二天一早,吃好早饭,公孙衍就开始行动。一连三天,岂止是南坡,就连双头岭的北坡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他想要的“窝”,不是地方太小、不遮风雨;就是不够隐秘、易被发现。有个地洞倒是隐秘又宽大,但就是阴暗潮湿、深不见底,公孙衍根本不敢在那里多待。
几天下来,公孙衍倒是摸清了双头岭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双头岭是一座连体山峰,西面与中年汉子说的“大山”相接,那大山不愧为“大山”,双头岭在它面前就是“小弟弟”,山峰突兀森郁,高耸入云;双蟒山脉东侧,大峡谷到此戛然而止;南北两侧均是近似平原的丘陵地带。远观双头岭就像两个亲密接触的蟒头,故有此一说。
由于双头岭南边就是安化城,距人口稠密地区较近,所以它附近山上的药材资源并不多,珍稀药材更是绝迹。公孙衍若仅是在这附近采药维持生活,恐怕难以为继。
思索再三,公孙衍决定还是去“大山”里闯闯,那里既然人去的少,药材肯定较多,也许还能找到适合他居住的地方。
来到大山脚下,只见登山的必经之路旁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山高林密,猛兽出没,注意防卫”的字样。
公孙衍没有理会,毫不迟疑地开始登山。
大山的山势非常陡峭,小路崎岖不平很难走,有些弯道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体。公孙衍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登上峰顶,本以为是登顶一览众山小,哪知是“一眼望不到二里地”,不远处依然是山峰耸立、峡谷深幽,且明显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感觉。
峡谷内啸声凄厉、啼声悲鸣,时而还会传来阵阵吼声,令人毛骨悚然。公孙衍虽然也经常出入峡谷,但很少遇见猛兽,见此情景,他心里也有些打怵。他决定先不深入峡谷,只在外围的山峰附近采药。
不大会儿工夫就刨开了一角,里面露出黑洞,此刻他已明了,这木块是用来堵住洞口的。他停止动作,侧耳静听,没听见里面有声响传出,只闻见一股发霉的味道,但气味不重。他又继续刨了一会儿,只听“哗啦”一声,那朽木块剩余的部分朝洞里倒去,露出一个六尺多见方的洞口。
公孙衍稍微整理一下洞口处的碎屑,迅速爬了进去。他没有贸然深入,坐在洞口仔细打量四周,发现洞里面的高度足够高个子成人站立,洞口呈矩形且边缘整齐,进入内部还要上一个台阶,不像是天然形成的。
等了约有一刻钟的时间,见没有动静,他卸下背篓,从那堆朽木中找出一块稍微长点儿的碎木,拿出匕首削去腐烂部分,然后又取出一个小瓷瓶,将里面的松脂油浇一点在木头上,制成一个简易的火把,点燃后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握紧匕首,神态警觉地走了进去。
公孙衍年龄虽小,但确实经验老到,他举火把探洞,一来是为了照明;二是许多未知生物都怕火,可以避免受到攻击。更重要的是燃烧的火焰可以探明洞中是否缺氧,防止窒息。
深入山洞不到一丈的距离,公孙衍就发现了一个石室,约有一丈见方,里面方方正正,摆放着石桌、石凳各一只,四壁皆空,桌子上有一个木架,上面架着一块浅灰色半透明的石头;里面还有一个套间,面积一般大小,只有一张石床,其它皆无。
公孙衍举着火把细心观察,石室四面墙壁和地面均很平整,人为痕迹明显,证实了他的猜测,这是有人特意建造的山洞。
令人费解的是什么人能耐这么大?为何建造这个隐秘的山洞?花费如此大的精力为什么要舍弃?公孙衍百思不得其解。从洞口附近生长的黑色崖参推断,这个山洞被封住至少近万年了,除非当年居住这里的人不识药材,当然,也许是世外高人对其不屑也有可能。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它,公孙衍当即决定以后就在这里居住了。他先去洞口把背篓拿进石室,取出干粮,把那两种珍贵药材拿出来摊开;然后去洞口把那些朽木碎屑清理在一起装入背篓,准备下山时再带下去,若长期习惯性往山崖下丢弃垃圾,很容易被有心人发现。
没有工具,公孙衍也做不了什么,现在赶去安化城买东西已经来不及了,今天收获极大,也不想继续采药了。他难得悠闲地坐在洞口,向外望去,洞口刚好被崖壁凸起的“屏风”挡住对面山峰的视线,此时已是未时,阳光能够斜射到洞口的侧壁上。他打算明天一早就去安化城买东西,顺便把存放在其它几棵松树上的东西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