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爬 作品

第三章 朋友,你听说过鬼市吗?

第三章 朋友,你听说过鬼市吗?

不过现在嘛,已经有两条线索了,嘿嘿,叶一凡得意的笑了起来,先去文昌北找一下鬼市,就这么定了!

叶一凡握紧拳头,走到了公交车站。

文昌路在老城区,附近有一座寺庙,号称是楚庭市的第一丛林。因为上香的香客比较多,所以附近的一条街已经成了佛教用品一条街。

整个街道两边,都是一些卖香油、檀香、各种挂件摆件以及佛像的地方,平时的时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叶一凡坐着公交车,来到这里。路边都是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大榕树,店铺也都是楚庭市最传统的骑楼。楼上是住人的地方,楼下一层都是店铺。

因为建筑形式有些类似走廊,行人在一楼街边行走的时候,不但可以遮挡楚庭市毒辣的太阳,还可以遮风挡雨,因此以前的楚庭市有很多类似的骑楼。

不过现在的新城区,已经被千城一面的高大玻璃幕墙写字楼代替,虽然看着华丽,但是叶一凡却觉得这种骑楼老街更有味道。

来来往往的都是街坊和香客,人们脸上挂着亲切或虔诚的微笑,奇怪了,这样的地方,又紧挨着寺庙,怎么会有一个叫“鬼市”的地方呢?

叶一凡找了半天路牌,也没有看到和鬼市相关的路牌指引,没办法,只好走进街边的一家小店,看看老板会不会知道一点关于鬼市的信息。

老板是一个胖胖的中年大叔,非常拉风的染着黄色的头发,摇着大蒲扇,满脸笑眯眯的样子,像个弥勒佛。

见到叶一凡走进店里,老板连忙从藤椅上站起身,“靓仔,有什么要买的吗?”

叶一凡礼貌的回应了一个笑容,“老板,我想向您打听一个地方。”

胖老板依然笑容可掬,“什么地方啊?这附近我很熟的,做了十几年生意了。”

叶一凡一听,知道自己来对地方问对人了,连忙说,“老板,你听说过鬼市这个地方吗?”

叶一凡话音刚落,胖老板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笑容消失不见,而是变成了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有些不耐烦的摆摆手,“没听过没听过,你去问问别人吧!”

老板一边说着,还一边把叶一凡往外赶。

叶一凡被赶出店外的时候,也没想明白这个看来这么和蔼的老板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呢?

难道真的没有听说过鬼市?

不过看起来这里面有内情啊,要是真没听说过,顶多也就是说不知道而已,不至于变脸,还把客人往外赶。

要知道,这条街上的商铺,大部分都是做熟客生意的,加上大多信佛,服务态度好得不得了。

叶一凡越寻思越不对劲,索性又问了几家店铺,没想到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应。只要叶一凡说出“鬼市”两个字,所有店铺的老板都会收起笑容,连说不知道,然后客气的请叶一凡出门。

只有一家店铺的售货员小姑娘态度没变,但是叶一凡也看出来了,这个小姑娘是真不知道,后来一问,果然小姑娘是上个月才到店里帮忙的,周围根本就不熟悉。

怪了怪了,叶一凡的好奇心越来越重,这个鬼市到底是怎么回事?

叶一凡想了想,拨通了萧遥的电话,电话接通后,那头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传来,“不是吧老板,今天上午还看你愁眉苦脸的,口口声声说自己被停职了有多可怜,怎么一转眼就去泡吧?”

“你说呢?不泡吧怎么能安慰我因为没有工作而空虚的心灵?有什么事儿快说,我正和一个妞聊得火热呢!”萧遥扯着嗓子喊道。

“老板!你听说过鬼市吗?”叶一凡问。

“鬼市?什么鬼市?鬼妹我就知道,身材好得不得了,就是皮肤粗糙了些,手感不怎么样。”萧遥回答。

“靠!说正经的呢!应该是一个老城区的地名吧,你觉得谁有可能知道?汗老师吗?”叶一凡又问。

“问汗老师没用,汗老师也不是本地人,而且他只对奇奇怪怪的东西感兴趣。这事儿你问卷毛,那个死天然卷是本地仔,一天到晚也在外面浪的主,说什么独立摄影师,虽然我觉得他肯定是拍人体比较多,不过也许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他也听说过。”萧遥回答。

叶一凡一听,“太好了!正发愁呢,这儿的小店老板听到我问鬼市,都一副见了鬼的德行,我问下卷毛。”

叶一凡挂断电话之后,立刻翻出了卷毛的电话,又拨了过去。

“哎呀,系叶几啊,找我有什么系情?”卷毛一股带着浓浓楚庭口音的普通话从手机话筒里喷薄而出。

“卷毛,哦不,卷老师,我想向你打听个地方,你是楚庭本地人,对老城区比较熟吧?”叶一凡谦虚的问到。

“没错啊,你也几道,我系一个摄影爱好者,记录这座城市的美好是我的愿望,基本上大大小小的角落我都走遍了,老城区更是熟悉。”卷毛充满了自信。

“那你听说过鬼市吗?”叶一凡充满期待的问到。

“鬼市?!你问鬼市干什么?”卷毛显然非常吃惊。

“我有了点线索,鬼市这里可能会有妖怪出没。”叶一凡模糊的回答了一句。

“鬼市我倒是听说过一些。”卷毛有些犹豫。

叶一凡激动起来,“快说快说!卷老师,回头请你吃饭!”

卷毛接下来讲出了一段让叶一凡瞠目结舌的话。

原来在楚庭市的老城区,一直有摆摊的传统,以前的楚庭市,大街小巷有不少小贩,一般被叫做走鬼。

这些小贩大部分都在白天做生意,但是有一部分小贩,因为卖的东西比较特殊,白天是不做生意的。

他们一般选在半夜三四点钟开摊,等到六七点钟天一亮,就四散而去。因为这种特点,这种小贩自发聚集形成的集市被楚庭本地人叫做“天光墟”,天一亮就消失的集市。

这些小贩卖的东西,一般都是古董杂货一类。什么民国的花瓶,唐宋的卷轴,明清的茶碗,元朝的青花之类,当然听着这些货物的名字就知道,里面肯定是假的比真的多,小贩也是鱼龙混杂。

后来,小贩当中一群买卖东西更诡异的人,在距离天光墟不远的地方,又单独找了块空地,专门卖一些天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

清朝的棺材钉、康藏的人皮鼓、只剩一只的绣花鞋、死人出殡前盖的覆面纸、古墓里面棺椁下的三合土等等,听着就渗人。

知道内情的人,就把这个小型的集市叫做鬼市。

鬼市和天光墟一样,也是子时开市,卯时收市,也就是半夜一点多到早晨六七点。

不过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流越来越多,夜猫子也越来越多,鬼市的交易时间被缩短了很多,集中在丑时和寅时,见过的人就更少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鬼市交易的人,大部分都有点见不得人,交易的物品有很多来路不正,所以知道的人都非常隐晦,在外人面前往往避而不谈。

所以不认识的人,是很难问到鬼市的详细信息。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鬼市还有一个很大的忌讳,那就是只要在鬼市做过交易的人,都要守口如瓶,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交易的双方情况和具体内幕,要不然鬼市里的人有无数办法让这个人永远闭嘴。

鬼市的开张日期也比较特殊,并不是每天都开,而是每逢农历的初七,十七和二十七三天开始,一个月就这三天,过期不候。

到了后来,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少,鬼市的开市频率也越来越低,到最后,只有每月的初七开市了。

就连卷毛也只是听家里的老人以前提过,解放前的鬼市交易还是挺旺盛的,到了后来很多人都不信这一套了,鬼市也渐渐衰落,不知道现在的鬼市还有没有在开市。

至于鬼市的地点,就在文昌北路寺庙后面的一个巷子尽头,有一颗大榕树下面。

说来也有点搞笑,这些在鬼市交易的人,之所以选择在寺庙附近开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借助寺庙内的力量,震慑鬼市物品的邪气,这样才不容易在这样大规模邪气聚集的地方,弄出点什么恐怖事件出来。

换句话说,这些鬼市商人也会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