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捐款名单过后,最下面的总金额也在浮动,从刚开始贴出来时的四十万两整,再到六十万两,八十万两,八十五万两,九十万两。
截止到中秋前一天傍晚,数字停留在就是九十七万两。
宋令仪觉得,捐款金额差不多就此固定了。
但没想到,接下来还有个大惊喜。
中秋宫宴,延庆帝当着皇室宗亲和后宫嫔妃的面夸赞了宋令仪为边关筹集善款的举动,还将第一个捐款的周怀安特地拉出来赞扬,并且额外给了赏赐。
中秋结束,第二天宋令仪又收到一堆拜帖。
拜帖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笔又一笔的捐款。
宋令仪脚不沾地的忙了五天,累得嗓子快说不出话,不过成果斐然,收到了二十大几万两的善款。
宋家那边也不甘落后,两处加在一起有近六十万两。
看着堆积成小山一般的银票,饶是见惯富贵的宋家人也颇为震惊。
宋令仪转头问:“爹,这几日您在御前行走,皇上有没有说起过募捐之事?”
宋明摇头,有些发愁道:“皇上没提过,在中秋之后,我一直想找机会跟皇上提起这件事,可皇上根本不给机会,每次召见聊的都是商税。”
宋令仪猜测,莫莫不是皇上在等她们的态度?
于是她给宫里递了牌子,希望能探探上面的意见。
第二天,宋令仪便被召进宫。
请安之后,她便直接道明来意:“娘娘,德宁此前在京中募款之事想必您也有所耳闻,德宁此举本来是想在边关多建几座善堂,收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却没想到善心人士实在太多,此次竟募集了一百六十多万两的善款。”
“德宁自知能力有限,承担不起这样重大的责任,因此想将这笔钱上缴国库,由皇上统一调配。”
皇后笑着说:“众人将善款交给你,定是因为信任你,你实在不必妄自菲薄。”
宋令仪哭笑不得:“娘娘,大家信任德宁,德宁更要谨慎行事,不敢误了他们的善心,还请娘娘能够成全。”
皇后最终妥协:“既如此,本宫便去问问皇上的意见吧。”
大约两刻钟后,一个公公进来禀告:“娘娘,皇上召德宁公主觐见。”
第96章 面圣
这是宋令仪第一次面圣。
走在寂静深长的甬道,尽管竭力控制,仍旧心如擂鼓,手掌心更是冒出细密的汗珠。
她清楚的知道,今天也许是她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大约两刻钟后,前方引路的太监终于停下:“公主请在此稍等,容奴才先去通禀。”
小太监走后,宋令仪这才抬起头来,看到了脚下三寸之外的风景。
在她面前是一座巍峨宫殿,殿门上方挂着鎏金牌匾,上书齐云殿三个大字。
托父亲在御前行走的福,她知道齐云殿是皇上处理政事的地方。
看来皇上的态度比她所以为的要更严肃。
她将早就打好的腹稿在心里过了几遍,但那扇殿门一直紧闭。
日头高升,她所站的地方很快被阳光照射,早上出门时被玉竹叮嘱着添上的夹衣在此时成了累赘,她已经热得冒汗,双腿也变得疲乏……
半个时辰过去,她一直盯着的殿门终于有了动静,随着殿门打开,几个身着朝服的大臣走了出来。
宋令仪眼神不错,只一眼便认出为首的是户部尚书,后面几人也都是一二品大员。
她低头敛目后退两步,借机活动僵硬的双腿。
若不是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迎霜等人习武,一会儿面圣之时,她怕是要殿前失仪。
待几人走后,说去通禀的小太监终于出现:“公主这边请,皇上刚才跟几位大人议政,事情有些不顺,耽误了时间,让公主久等。”
宋令仪再笨也知道小太监是在故意卖她的好,告诉她皇上心情不佳。
将这份人情默默记下,她调整呼吸,跟在小太监身后走进齐云殿,去直面至高无上的皇权。
“德宁拜见皇上,吾皇万岁。”
宋令仪双膝触地,行跪拜大礼。
“平身。”
上面传来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
宋令仪站起身,半点不敢乱看,只牢牢盯着脚下半寸地方。
一阵沉默之后,庆元帝终于开口:“听闻德宁近日在为边关百姓筹款?”
宋令仪道:“回陛下,确有其事,京城众多热心人士心疼边关百姓处境,有心帮忙却无门道。德宁此前曾在北边建过善堂,便有人找上了德宁,希望德宁能代为落实,德宁推辞不过便答应下来。”
“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捐款之人完全超乎预料,最后所筹善款竟然有一百六十余万两。”
庆元帝仍旧是波澜不惊的语气:“德宁果真好本事,巾帼不让须眉,有你实乃朕之幸。”
这话听不出是夸还是嘲,宋令仪便当做后者处理:“德宁一介女流,实在担不起此等赞誉。德宁不过振臂一呼,能有此结果,全仰赖陛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