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朝臣百姓们感念圣恩,亦急朝廷之所及,才会慷慨解囊为边关同胞筹款,也希望能为陛下分忧。”
不远处,庆元帝轻哼一声,也不知是信还是不信。
宋令仪的心半悬着,也不知自己的应答到底有没有过关。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庆元帝再次开口:“朕听闻你之前曾派人去了解边关情况,若将这一百六十万两尽数交给你安排,你会如何分配?”
宋令仪听得这个问题心头一震,交叠在小腹的双手紧握成拳。
不过转瞬的功夫,她的心里便做了决定:“陛下,德宁一介女流,不懂治国之道,所盼不过是让百官百姓居有定所,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若尚有余力能教他们读书明理,为他们成家立业添些助力,就再好不过。”
一句话说完,宋令仪稍稍停顿,见庆元帝没有表态,便继续道:“北戎被灭,大周商队可顺利去往外邦,外邦货物亦可流入大周,边城占据地理优势,只需想办法度过最为艰难的一两年,以后大有作为。”
“若德宁手中有足够钱财,首要任务便是给无家可归之人提供庇护之处,最起码先安然度过今年,避免本就不多的人口因为各种原因再次折损。”
“边关六城二十六县存余人数不足五十万,其中大多聚集在沙丘、溪山、中和三城,这三城有不少逃难过去的百姓,若能迁回原址,几乎不需善款援助,剩下的二十余万人,其中又有半数可自给自足,按德宁估算,若想让剩下十万人顺利过冬,二十万两足矣……”
这个数字一出,庆元帝敲了敲桌面,打断宋令仪的话:“每人二两银子,德宁,你可确定?”
宋令仪道:“陛下,二十万两养十万人大半年确实困难,但德宁也不打算一直养着手脚健全之人。”
“战乱之后,有被摧毁的城墙,有被阻断的河流,有被毁的房屋,这些事都要人去干,凡是能掏得起土、挥得动铲子的,不分性别年龄,均可去干活赚钱。”
“赚了钱就能买得起东西,街面的商铺便可开张,集市运作起来,生活便恢复正常。”
“德宁没修过城墙河道,不知具体开销,便让管事初步估了个五十万两的数字,这五十万两用于支付工钱和材料费,经由当地百姓和商户之手流入市场,再各处流转,最终盘活当地民生。”
“所以花在百姓身上的钱,也可以说是七十万两。”
庆元帝看了眼户部今日递上来的奏折,眸中波诡云谲。
修缮和安置百姓两处,户部分别报了一百二十万两和六十万两。
宋令仪估算的金额,连他们的领头都不到!
宋令仪可不知道自己间接拆了户部的台,接着道:“民以食为天,耕种事宜不可耽误,今秋和明年春天需要派发粮种菜种,还需考虑百姓手中的农具。近几年战事频繁,得以存活的百姓手中定有一二武器,可派铁匠免费将武器加工成农具,亦或以武器置换农具,再配牲口供百姓使用,以保证来年收成。”
“此处德宁只预估了今年秋冬和明年一年的开销,往高了估算,留出十万两。”
“民生需要时间发展,但有件事刻不容缓,那便是边关人口太少,而德宁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便是成婚。”
“边关有驻守的士兵,有大量失去丈夫的寡妇,亦有失去妻子的鳏夫,若能促成他们成亲,便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命诞生,这才是边城诸地发展的根本。”
“德宁目前所想,凡半年内成亲者,贺礼二两,一年内生产者,贺礼一两,按一万对成亲者以及一万个婴童进行进行估算,此处需预留三十万两。为保证婴童的存活,再预留出五万两用于义诊布药。”
“采购冬衣预留五万两,为防今冬严寒,再留十万两用于冬季施粥。”
“以上便是德宁的设想,整体花销约一百三十万两,剩余三十余万两,可备不时之需,亦可留作之后建学堂。”
第97章 考验
“父皇,听闻您今日召见宋姐姐,您可有好好夸赞她的善举?”
敢如此大喇喇的探听庆元帝的言行,除了熙和公再没有旁人。
庆元帝不以为忤,笑呵呵道:“放心吧,德宁做得不错,朕有好好夸赞,待她将事情办妥,朕另有赏赐。”
熙和公主又问:“筹款一事不是已经结束了吗,宋姐姐还有何事要办?”
庆元帝解释:“德宁收了一百多万的善款,她得负责将这些钱落到实处,让边关百姓真正收到实惠,事情才算完。”
皇后闻言轻轻抬眸看了眼庆元帝,接着又开始看书,一直等女儿用过晚膳回了寝殿,她才问:“陛下打算将边关善后诸事交给德宁负责?”
庆元帝笑得漫不经心:“是有这么个打算。”
皇后疑惑挑眉:“朝臣怕是不会同意。”
“钱是德宁筹措,人手是德宁亲手挑选,事情是德宁经手安排,跟朝臣有什么关系?”
延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