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刘季那句“路在脚下”后,萧何就好想找到了方向,他拉起跪伏在地上的曹参,意气风发的跳上牛车,亲自挥鞭赶车。
刘季问萧何:咸阳在什么方向?
萧何指着某一方位说:正西方向。
刘季又问:要走多长时间?
萧何想了想说:六个月。
于是他们三人风餐露宿,路途中也经过县城乡里,但根本没有邸店,那些乡民过得比他们还差,个个都形销骨立。
萧何一边感慨“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边向乡民或是跑商的外乡人打听秦国的情况。
刘季和曹参则是庆幸带了锅碗瓢盆。
这一路上萧何负责四处游晃收集信息,曹参负责打猎,刘季负责做吃的。
三人分工明确,效率也高,加上天气好,赶车的老牛争气,不过三个月就走了一半的路程。
出来这三个月,已经足够刘季了解现在的形势了。
现在是魏国四年,秦国八年,楚国二十五年,韩国三十四年,赵国五年,燕国二十四年。
一开始听到的时候,刘季有一瞬间是懵的,他搞不懂怎么就不是同一个年份?
好学生就要不耻下问,结果收获嘲笑一枚。
但这实在不能怪刘季,刘季在意大利出生,一直长到二十五岁,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抑郁而终,他才独自回国。
而他之所以知道刘季是皇帝刘邦的小名,还是因为一个同事跟他开玩笑,说他这个名字和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一样。
刘季出于好奇,百度了刘季这两个字。
然后就看到“刘季即刘邦,汉朝开国皇帝”。
然后还没点进去,他就眼前一黑,再睁眼就成了婴儿刘三狗!
刚穿越的那几天,刘季都是“我在哪儿?这是什么情况?我要怎么办?”这种思索状态,导致他爹他娘以为这娃儿不仅体弱,还是个痴呆,于是一直不准刘季改名字!
要不是当时特别流行穿越这个词,刘季还不知道要迷茫多久!
但刘季最后的印象并不是那个360问答,而是一个弹出来的广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西汉文臣武将的虐恋情深!
韩信(前期奶狗后期狼狗将军攻)x萧何(黑心白皮肤白貌美丞相受)
刘季: ???
就刘季知道的历史,他的男神秦始皇统一天下,并且做了一系列影响后世的举措。
比如刘季知道的最清楚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然后就是被西汉皇帝摘桃子。
刘季当时不知道西汉皇帝是哪个,现在他知道了,就是刘季他本人。
而如果那个广告有几分可信的话,萧何就是现在他身边这个萧何,韩信不知道在哪儿,但能和“萧何”、“将军”扯上关系,估计也是个人物。
说不定还是攻打男神江山的将军!
刘季一边头疼的想着为什么“刘季”要造反男神的江山,一边分出心神来听萧何讲话。
萧何虽然嘲笑刘季,但也细致地讲解了一番。
魏国是魏王魏增,楚国是楚王熊完,韩国是韩王韩然,赵国是赵王赵偃,齐国是齐王田建,燕国是燕王燕喜,秦国是秦王嬴政。
萧何还特意科普了各地语言风俗不同,尤其是秦国律法自商君卫鞅主持变法后,更为严苛,他们想要去咸阳,就必须先了解清楚秦国律法,以及秦国官话。
说到这里,萧何微微一笑,声音带着几分激动地说:“我们明日就能抵达洛阳城邑了。洛阳啊!”
刘季也激动起来,这名字他熟悉呀!
看着刘季那张脸上满是“我很好奇,我感兴趣,你快说呀!”的表情,萧何慢悠悠地踱步走到曹参身旁,拿起留给他的野鸡汤,故意一小口一小口的喝。
直到曹参也催他:“好了,赶紧说说,小心季弟明天做饭多放盐。”
这句话燥得刘季面红耳赤,他不过是有一天想男神想出神了,手一抖多放了盐,结果就被萧何、曹参两人轮流耳提面命教育了一天。
然后他就知道盐有多贵,有多珍贵,很多平民几乎都吃不上盐!
刘季就比较奇怪为什么他家,或者说整个中阳里从来不缺盐?
这回刘季没问萧何,他悄悄问的曹参。
曹参听了这个问题,当即有些绷不住憨厚脸,十分僵硬地问他:“你没发现乡里人都很尊敬师傅吗?”
刘季心想:这不是很正常?保家卫国的军人为什么不尊重?
曹参看他一脸理所应当,就知道他根本不知道真实原因,真不知道这种一会儿机敏,一会儿迟钝的性格怎么养成的,用很是无奈的语气说:“因为师傅家有一个盐井。”
“什么?!”
出来一个月,刘季已经深刻理解盐的重要性,但他没想到小小的中阳里竟然会有盐井!
随即他就意识到,这个盐井肯定是没上报的,不然早就被县府那帮人接手了!
虽然魏国律法在刘季看来充满漏洞,但私藏盐井这种大罪是要整个里一起陪葬的!
刘季左右张望,凑近曹参悄咪咪地问:“那地方严密吧?有多少人知道?”
要知道一传十,十传百,甲告诉好朋友乙,乙又告诉好朋友丙,丙又有好朋友丁,这种事真是太危险了!
“放心,绝对没问题!”
曹参笃定的神情十分具有感染力,刘季也觉得自己大惊小怪,连自己生活了十七年都没发现,这只能说明盐井确实很隐蔽。
曹参见他真的放下心,心中无奈又抓狂:季弟你怎么不想想我和萧兄是怎么知道的?你平时的聪明劲呢?
看刘季因为曹参的调侃满面通红又一副回忆中的样子,萧何重重咳了一声。
刘季被惊醒,立刻不好意思地看着萧何,口中却催促他:“快说!”
萧何才缓缓说道:“洛阳,原本是周天子的京畿,自从三家分晋,就是韩国、赵国、魏国,把洛阳给分了。
于是,洛阳就成了一个枢纽,南来北往的行商都汇聚于此。
我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多东西,一个赵国商人跟我说,洛阳城北有一家专门贩卖消息的商人,姓徐,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刘季:???
他怎么记得隔壁的小孩天天都在背这几句话?难道现在这个年代夸奖人都只是这两句?
萧何没发现刘季又走神了,他继续说着:“听说洛阳有一种能快速简便记录书籍的东西,但那商人说用金才能买,也不知是什么东西能这般贵?”
回过神的刘季心想,什么东西能比得上纸?
萧何看到刘季脸上不以为然的表情,也懒得管他,刘季的表情总是很丰富,心里想什么,脸上就有什么。
萧何有时候很奇怪,明明一起长大,雍齿变得沉默地近乎阴沉。
而曹参虽然看着是憨厚的性子,但其实心眼一点都不少,偏偏刘季总是把曹参当作老实人。
萧何不止一次看见曹参偷偷无奈的笑,而萧何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某些时候总是会冒出一些危险的想法,虽然自诩君子,但他哪里有君子的坦荡荡。
倒是刘季,和他们这些人一起成长,竟还是如同稚子,依然保持澄净。真正能当得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
刘季并不知道自己被小伙伴暗暗夸赞了一番,如果如同稚子一样“傻”也是夸赞的话。
他在回忆二十一世纪的洛阳,那时候刘季刚回国,才把中文说得顺溜,就被公司派到洛阳考察。
他到洛阳时正是黄昏时分,红霞漫天,青石板街,洒满了生活的气息,不知何处飘来的酒香,让这座城有了别样的温柔。
既有苍老的祥和,又夹杂着青春热烈的气息,十分醉人。
他开始期待明天将要见到的“古”洛阳了。
翌日,三人起了大早,简单吃了麦饭就直奔洛阳。
抵达城门口时,正是巳时,城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几乎都是拉着牛车,看装束都是平民。
刘季观察到,进城的都会给一块木牌,距离太远,看不清上面有什么字。
大约等了半个时辰,刘季等人才拿到那块正面写着“洛阳城”,背面写着“城北徐公”。
刘季一脸懵的拿着木牌进了城,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个古代广告!还是官方给派发传单!
刘季觉得必须去看看这个“城北徐公”。
进城走了几步,就有一个大约三十岁的中年人迎过来,朝刘季几人笑着问:“三位远来的客人,可是需要存放牛车?鄙人的车行绝对能保证好好照顾你们的牛,只需要三个布币。”
这人说的是魏国官话,刘季几人如同土包子进城,一时之间没立刻做出回应。
不想那中年人立刻换了一种语言,这次是赵国官话,刘季只听懂了“三”“牛车”,他正想用魏国官话回答,就见萧何朝他摇摇头,刘季立刻闭了嘴。
那中年人以为萧何是冲他摇头,表示听不懂,于是又换了韩国官话,同样说了一遍,见三位客人依然一副听不懂的样子,他连忙做了一个请稍等的手势,就要转身去找他的同伴来介绍。
这人刚走,又来一位面容黝黑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刚刚就在旁边等着了。
“三位是魏国人吧?”
他一副笃定的样子,用手指着一个方向说:“我的车行就在那边,你们看,只需要二个布币,可以放三天。”
刘季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排木棚整整齐齐,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差,草也是新鲜的,已经栓了几头牛,正低头吃草。
刘季看他说话很有现代那些销售员的风范,而且这个价格真不贵,地方环境也不错,拿眼看萧何。
萧何想的也和他一样,便十分爽快地签下契书,付了一个布币的定金。
三人拿着行李,一路朝着西边走去,准备先去找个住的地方。
那个车行的老板告诉他们,洛阳城西全是邸店,城北则都是商铺,城东是贵人们的住所,无事就别过去,城南是平民的地盘,鱼龙混杂,无事最好也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