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龟Revo 作品

第126章 斩草除根与人事抗辩

第126章 斩草除根与人事抗辩

永乐十八年,成祖朱棣设立东缉事厂,至万历四十八年,正好二百年。东厂分为内东厂和外东厂。自嘉靖朝始,由于司礼监权力的扩张,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管东厂成为惯例,因此位于皇城东安门附近,被混堂司、尚膳监、明器厂等内官衙门包围的内东厂就成了掌印太监常驻的本部衙门。

崔文升正悠然地垂腿坐在内东厂后堂值房的炕上。炭火燃烧热气升腾,经过炕砖平匀和垫的稀释灼烫就变成了宜人的温暖。崔文升正满意地翻阅着刚拟好的官校名册。

庞保、刘成被杖杀的事情让崔文升很缺乏安全感,他认为光有忠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看清形势,掌握力量,做出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屹立不倒,就算哪天失势被踢掉,皇上也会因为他的功绩而不至于对他下死手。

所以崔文升在‘郑氏抄家案’上搞‘贪帑勒索’这一出,根本就不是为了给自己在昭回靖恭坊的宅子里添置更多的银两,而是为了邀买人心,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东厂捏在手里。

可就在他准备带着忠诚的东厂搞点儿大动静的时候,“贪帑勒索案”被一群穷疯的小官儿给捅出来了。

不过现在好了。东厂改组之后,和锦衣卫全面脱钩,不仅没有稽查局,更没有碍手碍脚还搬不走的后宫宠妃。除了负责侦缉工作的中低级番役已经由司礼监代为准备外,包括千户级别的高级番役,及诸掌刑、理刑和文书官员的缺都是空着的。

而这些空出的大量官缺可以由厂督自行任免。

崔文升因此得意地认为,自己连钱收买下属的流程都省了,可以直接往这些机要位置上塞自己的私人。

“儿子见过干爹。”崔元换上了少监才能穿的官服。就算是天上的细雪,也难掩住他脸上的得意春风。

这时,崔元还没有注意到,值房里只有崔文升一个人。“元儿,干爹平日待你如何?”

“干爹将儿子从粪坑里捞出来,不仅儿子赐姓,还重用儿子,让儿子能走到如此高位。就算是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崔元并非走正常途径进宫的,他是被崔文升收养的无名孤儿。

“嗯。”崔文升点点头。“干爹交代你一件事儿,你能办好吗?”

“当然,儿子愿为干爹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崔元甚至没有问差事的具体内容。

“那好,去查一查外官、内宦中有那些人曾是福王一党的。去职赋闲的和流放远疆的也不要落下。”崔文升抓起东厂的大印,将它紧紧地攥在手里。

崔元猜到干爹有要事要讲,但没想到会事情会这么大。找人干嘛,总不至于请他们吃饭吧?

崔元咽了口唾沫,问道:“儿子斗胆问一句,找到之后干爹要怎么处置他们?”

“这影响你办差吗?”崔文升脸上和煦的笑意立刻就变成了冰冷的反问。

“不影响,绝不会有丝毫影响。”崔元拨浪鼓似地摇头。

“哼,这不就结了。叫你去做,你做就是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崔文升这才“不情不愿”地将“实情”透露给崔元。“我们是抓住奇遇才能投靠到万岁爷这边儿的。想要稳保今日的荣宠,只能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忠心。”

“可”崔元赶忙跪倒在地上。他有些犹豫,但又不敢顶撞干爹。

崔文升半句不提南书房的事情,他只叹了一口气,用同情而悲伤的语气说道:“干爹也知道,因为干爹的缘故,你和福王一党的少数外官、内宦都结了不错的交情,干爹我又何尝不是呢。但从出卖郑养性的那一刻起,干爹和你就没有退路了”崔文升顿了一下。“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死。你明白吗?”

他原本只想处理掉与“梃击案”有关的官员,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意图未免太过明显了,要是圣上察觉到不对,派人去郑贵妃那里打听,难免不会戳到事件的核心。所以他索性搞扩大化,搂草打兔子,把参与国本之争的福王残党一口气全部干掉。如此,就可以将事情伪装成邀宠,而不会让圣上起过多的疑心。如果可以.

崔元的身子抖得就像筛糠。他是半道儿净身的宦官,但不是雏儿,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交不交情的事儿。要命是这件事本身,无论做得好不好,一般干这种活儿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崔文升声音宛如来自十八层炼狱的邪恶低语:“投靠福王就是对圣上不忠,圣上乃君父,不忠就是不孝,此等不忠不孝之人,留着作甚。处理掉福王一党的奸臣,是在为圣上分忧,圣上肯定是不会追究的。圣上若是不追究,还有谁会管,谁敢管呢?”

“我岁数大了,迟早是要退下去的。”崔文升有意无意地掂了掂手里的大印。“主子爷和福王的仇怨你又不是不知道,事情要是办好了”

“儿子会把事情办好的。”崔元终究还是答应了。

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呢。崔元侍候崔文升接近二十年,太清楚自己的干爹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不按干爹指出的路走,就等着走黄泉路吧。

崔元领命离开后,

崔文升绷着的神经松了下来。他理了理衣服,准备趴在炕上歇会儿。高级武官、文职人员、监狱刑官都还没有到任,所以内廷整风的活儿还没法儿开始。

要不是皇上明令他严格按名单拿人,崔文升根本不必特意让忠心耿耿的崔元亲自去办这杀人灭口的差事。株连扩大,随便波及几下,该死的人就死得差不多了。

反正“梃击案”后福王就藩,那帮子想攀龙附凤领个从龙之功的人就遭到了太子党的全面清退和打击,还活着的,就算保留功名也基本没了官身。在泰昌朝想给这些人定罪实在太容易了,没有当官儿的会吃饱了撑的,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去保这些人。

就在崔文升刚脱掉衣服准备午休小憩一会儿的时候,守门儿的小黄门急匆匆地跑到值房门口,呼唤道:“崔祖宗!西厂来人了。”

“西厂!”崔文升的脑子里盘旋的倦意立刻就消了大半:我这儿除了司礼监批下来的预算还没有银子过手呢!魏忠贤这厮莫不是想功劳想疯了吧?

崔文升因为自身的经历,对新西厂产生了很片面的理解,认为这就是一个管贪污、管受贿的“内官都察院”。

他一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一边隔着门吩咐道:“叫进来。本督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遵命!”小黄门刚来不久就折回去请人了。

不一会儿,小黄门引着一个身着少监官服的男孩儿走进了值房。

“下官,西缉事厂稽查局外稽司司正王承恩,拜见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崔文升。”王承恩一口气把两个人的官职全称都报出来了。“你真有意思。”崔文升哑然一笑。这个比皇五子大点儿有限的小孩儿,看起来比朝廷上好多久经宦海的老油条还要板正。

崔文升摆出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姿态。“请问王司正来我东厂所谓何事啊?如果你要查账,本督马上叫人拿给你。”

“回提督大人的话。下官不是来这里查账的,而是来这里送函的。”王承恩抱拳答道。

“送什么函件?”崔文升的心底突然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王承恩向前两步走到崔文升的书案前,然后从袖袋里掏出一封十二叶折,双手躬身递出。“这是西缉事厂对东缉事厂人事任免行为的正式抗辩书。”

“抗辩,凭什么?”崔文升觉得王承恩简直莫名其妙。“西厂有什么资格对我东厂的事情指手画脚。整个大明还没有哪个衙门能对其他衙门的人事说三道四。”

见崔文升不接抗辩,王承恩便将十二叶折放到崔文升的案头。“圣上以圣旨制授西厂,对东厂及锦衣卫的人事抗辩权。说得具体一点,如果西厂觉得东厂的人事任免有问题,西厂可以以正式函件的形式对该任免进行抗辩。”

崔文升沉下脸,用非常不友好的语气问道:“也就是我东厂的人事需要经过你西厂的同意咯?”

“回提督大人的话。您的说法并不准确,抗辩权不等于同意权。”王承恩解释道:“同意权自始至终都掌握在圣上手里。”

“.”崔文升继续用阴冷的眼神盯着王承恩。

王承恩不为所动,继续解释道:“抗辩函递出后,人事任免的行为暂停。提督大人可以选择坚持任免。但提督大人如此选择,需在三日内以书面函件的形式向西厂提出坚持的理由。如果西厂认可东厂的理由,那么抗辩到此为止。”

“如果不认可呢?”崔文升反问后打开那封十二叶折翻看了起来。

“那就要去司礼监请掌印太监仲裁了。”王承恩回答道:“因为东、西二厂由司礼监辖制。所以,第一次仲裁由掌印太监主持,东厂需要对掌印太监说明任免的理由,而西厂需要对掌印太监说明抗辩的理由。掌印太监在垂听了两方的理由之后,将给出仲裁的结果。当然,东厂提督归根结底还是圣上亲选的,如果提督仍旧不服,可以圣上提出申诉。由圣上做出最终仲裁。”

“不必了。”听完,崔文升的脑门儿上已经爬满了汗水,也不知道是因为炭火烧得太旺还是因为不安。“东厂接受抗辩,不请仲裁。”

崔文升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赢得了仲裁。因为他选人的理由就四个字:任人唯亲。那三个千户是他的亲戚,绝大多数文职人员、监狱刑官都是和他过从甚密。

而这封抗辩函密密麻麻地几乎将这些人完全囊括了,如果西厂拿着这东西去司礼监打官司,结果可想而知。

崔文升看着十二叶折末尾的署名和西厂大印,在心里将魏忠贤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西厂还真有手段,我选调任的人还没到衙门报到,西厂竟然就知道了。”崔文升明知得不到回答,但他还是问了:“西厂是怎么知道的?”

出乎崔文升意料的是,王承恩竟然老老实实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拦下并查阅了您上任后发出的所有函件,并严令传函人员守口如瓶。”

“你到底是聪明还是傻?这种消息就这么告诉我了。”崔文升还真拿这个油盐不进的小孩没什么办法。

“回提督

大人的话。以上职权是御制西厂制上明白写着的。我们有权阅查东厂发出的一切函件,也有权对涉事人员下达封口令。”王承恩回答道。

“哼。下马威,魏忠贤还真是好手段。”崔文升叹了一口气。

要是崔文升知道有人在查他用来补缺的官儿,他自己就会停掉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是西厂是明查而非暗访,根本不会用十二叶折密密麻麻地记这么多人名。

但崔文升猜错了,封口令不是魏忠贤下达的,而是米梦裳下达的。要给崔文升下马威的人不是西厂提督,而是皇帝的宠妃。

就在崔文升在心里对魏忠贤的祖先进行持续输出的时候,王承恩说道:“提督大人重新任官时,可以直接把人员告知西厂,西厂会帮助东厂进行核验,以防止不该用的人补进机要官缺。用圣上的话说,这叫做‘政审’。”

“真是谢谢你了。”崔文升嘲讽道。

“提督大人不必客气,这是西厂职司。”王承恩认认真真地回答道。

“我!”崔文升泄气了,摆手示意王承恩滚出去。

王承恩摇头拜道:“下官还有最后一件事情需要告知提督大人知晓。”

“小兔崽子,你赶紧说,说完滚。”崔文升突然觉得自己好累。

“御制西厂制规定,从抗辩到圣上亲自主持的最终仲裁,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书面备案。”王承恩故意把这个事情留到最后说。“换言之,西厂在对东厂的人事任免行为提出书面抗辩的同时,已经向司礼监提交了一份‘封驳意见书’。”

“肏!你们报上去了?”崔文升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是的。”王承恩笑得很纯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