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人物求稳,小人物想升。
朱常洛驾临西暖阁的时候,选侍李竺兰正坐在亭子里,就着当日的最后一缕辉光欣赏翩落的细雪。她的身旁摆着一个火炉,火炉上架着一把正在沸腾的水壶。
“皇上驾到!”
听到太监高呼皇上驾到,李竺兰略微失神的双眸顿时重焕光彩。她放下手里的茶盏,快步来到门口。
“贱妾叩见吾皇万岁。”李竺兰规规矩矩地跪地行礼。再也没了恃宠而骄、刁蛮任性的样子。
“媞儿呢?”朱常洛问道。
“媞儿被五殿下带去玩儿了。”
“嗯。你起来吧。”朱常洛坐到李竺兰之前坐的位置上,拿起桌上唯一的茶杯。“这不是烧着水么,茶怎么是凉的?”
“热的是壶,又不是盏。风凄雪寒,久放人忘,水自然就凉了。”李竺兰幽怨地回答道。
“茶好,就算凉了也能喝。”朱常洛揭开盏盖,毫不介意地将残茶一饮而尽。“要是茶苦无韵,就只能倒掉重泡了。”
“贱妾.贱妾不是没有埋怨的意思。”冷落与恫吓,让李竺兰的神经变得脆弱又敏感。“只是,只是”
“朕来这儿不是看你哭的,憋回去。”朱常洛蹲到跪着的李竺兰面前,用双手捧起她的脸,微笑着用强硬的语气说道。
“是。”李竺兰极力挤出笑容,但已经汇集的眼角的泪光还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两颊滑了下来。
泪水没有一落到底,因为在这之前,朱常洛便用大拇指将它们拭去了。“笑得跟哭似的。愿意陪朕进一顿晚膳么?”
李竺兰闻言,惊喜地抬起头。“愿意!”李竺兰入宫十余载,自然知道共进晚膳意味着什么。
“很好。”朱常洛牵起李竺兰。“外边儿冷,咱们还是进去坐吧。”
“嗯。”李竺兰低着头,脸上绽出失而复得的笑意。她有自信,只要按照皇上的新喜好及时调整方略,就能重新获得皇上的宠幸。
进到屋子,李竺兰立刻就将保暖用的厚绒白貂皮大氅取了下来。大氅之下是一袭间着青蓝和银白的衮云金丝红袍。
虽然见过李竺兰几次,但朱常洛还是被这娆如血瑰的妖红给摄住了。
李竺兰身材倾长高挑,比朴氏姐妹中较矮的姐姐朴媋至少高出了一个头。她朱唇粉颊,却用混着金粉的深紫色妆墨勾出一道偏黑的眼影。朱粉金紫,将浑然天成的大气五官绘出了祸国妖姬的风韵。被风干的泪渍试图破坏这份妖冶,但却徒劳地为她增添了一份本不该有但却饶胜从前的破碎之美。
“坐吧。”
“嗯”李竺兰怯生生地用鼻音回应。就像是真的挡不住这灼热的注视似的。
李竺兰在皇帝右手边的位置坐下,本能地在两人中间制造出一个伸手能把住左肩,但却把不住右腰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下,皇帝若是想要搂住她的整个身子,就必须主动往她身边靠。
但出乎李竺兰意料的是,皇帝并没有像从前那样急色地搂住她,而是继续像欣赏艺术品那样,毫不掩饰地上下打量着她。
尽管屋子里还有伺候起居的宫女,但这样的沉默还是让气氛变得暧昧。
就在朱常洛准备斥退宫女的时候,一道熟悉的童音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
“皇爹爹!”因为尚未用膳,皇帝也没有特别吩咐,所以在门口侍候的宫女很自然地给朱徽媞开了门。
朱常洛的邪火立刻就消了。他调整好心态,继续扮演慈爱父亲的角色。“媞儿有没有想皇爹爹啊?”
“想。天天都想!”朱徽媞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太好了。爹爹我呀,也想媞儿呢。”朱常洛将朱徽媞抱起来转了一圈。这次,他气喘得没有那么厉害了。“你五皇兄呢?你不是跟他一起出去玩儿了吗?”
“五皇兄知道父皇在这儿,就不想来了。”朱徽媞完全不顾朱由检的嘱托。原原本本地把理由给说了出来。
“嚯。”朱常洛轻笑一声。“不管他,媞儿陪爹爹吃饭好吗?”
“好。”朱徽媞脆生生地应道。
这是温馨一幕,不过却让李竺兰觉得莫名的恐怖。她专宠十年,太了解皇帝了。
她很清楚,皇帝之所以宠爱朱徽媞,并不是因为这是他的女儿,而是因为这是她的女儿。
李竺兰还记得,皇帝的长女,前太子妃郭氏的女儿,七岁的朱徽娟在万历三十八年薨逝时,这位皇帝的眼睛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仿佛死的不是他的女儿,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孩儿。
“传膳。”皇帝的声音将李竺兰从漩涡般的沉思中拉了回来。她看向皇帝,发现皇帝也在看着自己。
朱常洛注意到了李竺兰的失神,他轻轻地抚摸着朱徽媞柔顺的头发,微笑着问道:“你在想什么?”
“贱妾什么也没想。只是高兴。”李竺兰舔了舔并不干涩的下唇,将朱红色的唇脂卷得淡了些。
——————
陆文昭再次
穿越东、西两条长安街,回到南薰坊张府的时候,时辰尚未到酉时。但冬日昼短夜长,天已经完全黑了。
“百户大人!”遥见陆文昭过来,当班的卢剑星和沈炼便捧起笑容迎了上去。
陆文昭将手里的提灯递给卢剑星,又照例问了一嘴巴:“没出什么状况吧?”
“当然没有,天子脚下有谁敢找锦衣卫的麻烦。”卢剑星回答道。
“既然大人来了,那我们就”沈炼一副急着要走的样子。
“你慌什么。殷离那小子不是还没来吗。”卢剑星笑骂道。
“你小子成天往黄华坊跑,钱袋子受得了吗?”陆文昭表情微妙,戏谑道。
“.”沈炼挠挠头。他手里几乎没钱了,上勾栏的银子全是找大哥借的。
“好了,不闹了,说正事儿。”陆文昭突然严肃了起来。
“大人您吩咐。”
陆文昭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接了个差事。”
“什么差事?”卢剑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他的功利心没有陆文昭这么重,但也轻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他老娘一见面儿就要催问他什么时候能袭上亡父的职。
“东林党的差事。”陆文昭将卢剑星和沈炼带到一个相对僻静的避风角。“不愧是大人!”卢剑星赞道。“这泼天的案子都能让您给抓住。”
如果说陆文昭是稍知内情,那既没关系,职位又低的卢剑星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件事情不对头。”陆文昭摇摇头。他并不打算把皮球踢出去。
“里边儿有什么猫腻吗?”卢剑星收起笑意。
“具体是什么差事?大人您说说,咱们合计合计。”沈炼也问道。
陆文昭想了想,说道:“有什么猫腻我不知道。只是这差事太大了,大到不应该交到我的手上。北镇抚司抓了哪些人你们知道吧?”
“知道。抓了十几个人,哪个衙门的都有。”卢剑星点点头。
“先帝朝的时候最多也就是抓几个言官,这次居然有堂官。”沈炼感慨道。
“大理寺卿和礼部右侍郎。他们是这个案子里最大的两条鱼。”陆文昭说道。
“他们跳到您的池子里来了?”结合陆文昭之前的话,卢剑星回过味儿来了。
“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面把他交给我审。”陆文昭没有提海镇涛,只模糊地用“上面”二字指代。“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差事一千两银子都求不来,现在却主动地滑到了我的手上。”
陆文昭根本就不想节外生枝,他只想平平安安地过完这一年,然后领着皇差到辽东去。
外派敌国的差事虽然危险,但好歹目标是既定的,风险是已知的。如果卷进这种迷雾重重的政治斗争,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稍不留神就会成为牺牲品,被搅得粉身碎骨。
卢剑星想了想,决定赌一把:“大人,您把这差事交给我,让我去审。出事儿了,大人您只管把挂落往我身上甩。”
大人物求稳,小人物想升。陆文昭要是再把皮球往下踢,让属下替他背上最黑最重的锅其实是很容易的。他连招都不用使,有上进心的属下就会自己凑上来。
“你带人去大牢。”陆文昭说道。
“多谢大人成全。”卢剑星拱手行礼,转头就要走。
“站住!”陆文昭呵止道:“我的话还没说完呢。”
“请大人示下。”
“带人去守着。无论是谁来给你什么样的好处,也不要放他进去和孙大人见面。”陆文昭想了想:“如果你要审,切记不要用刑。就算要审,也只你一个人去文审。而且无论问出什么你都不要记录,记在脑子里。”所谓文审也就是单纯地问话。
“大人,这是为何?”卢剑星不解。
“孙大人说什么不重要,说不说也不重要,甚至连这个案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都不重要。”陆文昭舔了舔发干的嘴唇。
“那什么重要?”卢剑星接着问。
“这是皇差,皇上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陆文昭沉思片刻,回答道。
“您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沈炼知道皇上曾对陆文昭面授机宜故有此问。
“我又不是宫里太监。怎么可能知道皇上的心思。”陆文昭白了沈炼一眼。“我要是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还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劲儿?”
“就这样。你带几个信得过的兄弟,先去大牢把人给看住。”陆文昭转头看向卢剑星。“之后该怎么做,我得先去找人打听打听。”话虽这么说,但他想找的人会不会搭理他,陆文昭的心里其实也没底。
“遵命。”卢剑星抱拳领命,然后打着灯笼赶往东司房衙门。
“沈炼。最近你就别去找周姑娘了。”陆文昭对沈炼说。“你就在这里待着,和殷离一起把张府看住。”
“是。”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
——————
第二天早晨。刚过卯时,陆文昭便由南向北穿越了整
个内城,来到了灵椿坊靠近顺天府署的一户不大不小的宅院门口。
这是司礼监提督太监曹化淳的府邸。
咚!咚!咚!陆文昭拉着门把手轻轻地撞了几下。
稍等一会儿,侧门打开,走出一个白面无须的小黄门。
尽管陆文昭只穿着六品官服,但小黄门还是打着哈欠很客气地问道:“您是谁哪位,来曹府有何贵干?”
“小人是锦衣卫东司房缉事百户陆文昭。想求见曹提督。”陆文昭从怀里摸出拜帖和一张二十两的银票。
陆文昭生怕在门口就被看门儿的小鬼拦下,所以态度恭敬地加码道:“小人和曹提督有过一面之缘。曹提督还亲口点拨过小人。”
“你是第一次来这儿吧?”小黄门轻笑一声。
“是的。”陆文昭赔笑道。“但凡事都有第一次嘛。”
“老爷升提督之后基本都在衙门里留宿,很少回家了。”小黄门摇摇头,说道:“这会儿他老人家应该在衙门里坐着了。”
“请问,小人该到哪里去投拜帖才能见到曹提督呢?”陆文昭心脏一紧。他收回拜帖,却将银票塞给小黄门。
“你到哪里去投拜帖都见不到老爷。”小黄门没有拒绝银票。这么多钱都够他节衣缩食攒大半年了。“直接去司礼监就好。”
“可小人进不了皇城啊。”陆文昭心急如焚,但还是赔笑。
“您都这么大方了,我也不能白收您的银子.”小黄门将银票塞到袖袋里,然后又伸出手。“拜帖。”
“多谢公公。您受累。”陆文昭躬着身子用双手将拜帖递到小黄门的手里。
“您就在这儿等着,哪儿都别去。我一个时辰内给您准信儿。”小黄门接过拜帖。“不过准信儿不一定是好信儿啊。老爷愿不愿意见您,我可没法子左右。”
“那是自然。公公能帮忙,小人已经很感激了。”陆文昭的姿态又低一些。
“那你等着吧。”小黄门倒也实诚。他将拜帖收进怀里,然后大踏步地朝着北安门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