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 作品

第八十回 夫差违谏释越 句践竭力事吴

话说越大夫文种,承蒙吴王夫差答应越国求和,回来向越王汇报说:“吴王已经班师回朝了。他派大夫王孙雄随我一同到此,催促大王起程前往吴国,太宰伯嚭率领军队驻扎在江边,专门等候大王过江。” 越王勾践听后,不禁双眼流下泪水。文种劝慰道:“五月的期限马上就到了!大王应该尽快回去,处理好国内事务,不必沉浸在这无益的悲伤之中。” 越王这才止住泪水。

越王回到越国都城,看到街市依旧如往常一般,可曾经的青壮年却所剩无几,心中满是惭愧之色。他把王孙雄安排在馆驿中,自己则着手收拾库藏的宝物,装上车辆。又在国内挑选了三百三十名女子,其中三百人准备送给吴王,三十人送给太宰。此时还没有确定出发的日子,王孙雄却连连催促。勾践流着泪对群臣说:“我继承了先人的基业,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与荒废。可如今在夫椒一战大败,竟落到国亡家破的境地,要跋涉千里去做吴国的俘虏。这一去,恐怕只有去的日子,没有回来的日子了!” 群臣听了,无不伤心落泪。

文种上前进言说:“从前商汤曾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也曾被拘禁在羑里,但他们最终都成就了王业;齐桓公曾逃奔到莒国,晋文公曾逃奔到翟国,后来也都成就了霸业。艰难困苦的处境,是上天用来造就王者和霸主的契机。大王若能顺应天意,自然会有复兴的时机,何必过度悲伤,从而损伤自己的意志呢?” 勾践于是当天祭祀宗庙,王孙雄提前一天出发,勾践与夫人随后启程,群臣都送到浙江边上。范蠡在固陵备好船只,迎接越王,还在水边设宴为越王饯行。

文种在越王面前举起酒杯,祝福道:“皇天保佑,先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淹滞,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献上肉干,敬您两杯酒。” 勾践仰天叹息,举杯落泪,默默无言。

范蠡进言说:“我听说‘居处不幽深的人志向不广阔,形体不忧愁的人思虑不深远。’古代的圣贤,都遭遇过艰难困厄,蒙受不被赦免的耻辱,难道只有大王您如此吗?” 勾践说:“从前尧任用舜和禹,天下得以大治,即便有洪水,也没有给百姓带来灾害。如今我将离开越国前往吴国,把国家托付给各位大夫,大夫们用什么来慰藉我的期望呢?”

范蠡对同僚们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子就感到耻辱,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赴死。’如今主上有离开国家的忧愁,有前往吴国称臣的耻辱,以我们浙东的众多士人,难道就没有一两个豪杰之士,能与主上分担忧愁耻辱吗?” 于是,诸位大夫齐声说道:“我们谁不是臣子?一切听从大王的命令!”

勾践说:“各位大夫若不抛弃我,就请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谁愿意跟随我共赴患难?谁能够留下来守护国家?” 文种说:“在国家的四境之内,处理百姓的事务,我范蠡不如文种大夫;但与国君周旋应对,随机应变,文种大夫不如我。” 范蠡接着说:“文种大夫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主公把国事托付给他,他能够使国家耕战充足,百姓和睦亲近。至于辅佐危难中的君主,忍受屈辱,前往吴国又必定能返回,与君主一起复仇,我范蠡不敢推辞。”

于是,诸位大夫依次自述志向。太宰苦成说:“发布国君的命令,彰显国君的德行,处理繁杂的事务,让百姓知晓各自的本分,这是我的职责。” 行人曳庸说:“与诸侯沟通交往,排解纷争,消除疑虑,出使不辱使命,回朝不遭责怪,这是我的职责。” 司直皓进说:“国君若有过错,敢于劝谏,决断疑难,秉持正直之心不屈服,不偏袒亲戚,这是我的职责。” 司马诸稽郢说:“面对敌人布置阵势,指挥士兵作战,奋勇向前不退缩,哪怕流血牺牲,这是我的职责。” 司农皋如说:“亲自安抚百姓,悼念死者,慰问病人,饮食不追求奢华,储备粮食,新陈更替,这是我的职责。” 太史计倪说:“观测天地的变化,记录阴阳的历数,看到福兆能知晓吉祥,发现妖异能预知灾祸,这是我的职责。”

勾践说:“我虽将前往吴国,成为吴国的阶下囚,但各位大夫心怀德行,身怀才能,各自施展所长,来保卫国家,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于是,勾践留下诸位大夫守护国家,只带着范蠡一同前往吴国。君臣在江口分别,无不痛哭流涕。勾践仰天长叹道:“死亡,是人们所畏惧的,可我听到死亡,心中却毫无恐惧。” 说完,便登上船径直离去。送行的人都在江岸下哭拜,越王始终没有回头。有诗为证:“斜阳山外片帆开,风卷春涛动地回;今日一樽沙际别,但时重见渡江来?”

越夫人靠着船舷哭泣,看到乌鹊在江渚上啄食小虾,飞来飞去,十分闲适,于是哭着唱起歌来:“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奋健翮兮云间;啄素虾兮饮水,任厥性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风飘飘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心辍辍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越王听到夫人的怨歌,心中悲痛万分,但还是强颜欢笑,安慰夫人说:“我如同鸟儿,翅膀已经完备,高飞的日子总会到来,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越王进入吴国境内后,先派范蠡到吴山去拜见太宰伯嚭,又献上金帛和女子。伯嚭问道:“文大夫为什么没来?” 范蠡回答:“他要为我们国君守护国家,不能一同前来。” 伯嚭便跟随范蠡来见越王,越王对他的庇护之恩深表感谢。伯嚭全力承担起照顾越王的责任,还承诺会帮助越王返回越国,越王的心这才稍微安定下来。

伯嚭带领军队押送越王,来到吴都,带他进宫去见吴王。勾践袒露上身,伏在台阶下,夫人也跟随其后。范蠡将宝物和女子的清单呈献给吴王。越王再次叩首说:“东海的役臣勾践,不自量力,在边境得罪了大王。大王赦免了我的重罪,让我能够侍奉左右,承蒙大王厚恩,得以保全性命,我感激不尽!勾践谨叩首顿首。” 夫差说:“我若念及先君的仇恨,你今天就没有活路了!” 勾践又叩首说:“我确实罪该万死,只求大王可怜我!”

此时伍子胥在一旁,目光如燃烧的火焰,声音如雷霆般响亮,进言说:“飞鸟在青云之上,人们尚且想要弯弓射下它,何况如今它就聚集在庭院附近呢?勾践为人机警阴险,如今就像釜中的鱼,性命掌握在厨师手中,所以才用谄媚的言辞和讨好的神色,来求得免除刑罚。一旦他稍有得志,就如同放虎归山,纵鲸入海,再也无法控制了!” 夫差说:“我听说诛杀投降和归服的人,灾祸会殃及三代。我并非是爱护越国而不诛杀勾践,只是担心会受到上天的谴责罢了!” 太宰伯嚭说:“伍子胥只明白一时的计策,却不懂得安国的道理。大王所说的,才是仁者之言啊!” 伍子胥见吴王听信伯嚭的谗言,不采纳自己的劝谏,气愤地退了下去。

夫差接受了越国贡献的财物,让王孙雄在阖闾墓旁修筑了一间石室,把勾践夫妇贬到里面,脱去他们的衣冠,让他们蓬头垢面,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做养马的活儿。伯嚭私下给他们送食物,才让他们不至于挨饿。吴王每次驾车出游,勾践都拿着马鞭子,步行在车前,吴国人都指着他说:“这就是越王!” 勾践只能低头不语。有诗为证:“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意气尽销磨;魂离故苑归应少,恨满长江泪转多。”

勾践在石室中待了两个月,范蠡朝夕陪伴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忽然有一天,夫差召见勾践入宫觐见,勾践跪在前面,范蠡站在后面。夫差对范蠡说:“我听说‘明智的女子不会嫁给破亡的家庭,贤能的人不会在即将灭绝的国家做官。’如今勾践无道,越国即将灭亡,你们君臣都沦为奴仆,被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难道不觉得卑微吗?我想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改过自新,离开越国归附吴国,我一定会重用你。摆脱忧患,获取富贵,你意下如何?”

当时越王伏地流泪,生怕范蠡会听从吴王的话归附吴国。只见范蠡叩首回答说:“我听说‘亡国的臣子,不敢谈论政事;败军的将领,不敢谈论勇气。’我在越国没有做到忠诚守信,不能辅佐越王行善,以致得罪了大王。幸好大王没有立即诛杀我们,让我们君臣能够保全性命,入宫能打扫庭院,出宫能供人驱使,我就满足了。哪里还敢奢望富贵呢?” 夫差说:“你既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那就仍回石室去吧。” 范蠡说:“谨遵君命。” 夫差起身,走进宫中。勾践与范蠡快步回到石室。

越王穿着犊鼻裤,戴着樵头帽,劈柴锉草养马。夫人穿着没有边饰的衣裳,披着左边开襟的短袄,打水、清除粪便、打扫卫生。范蠡则捡拾柴薪烧火做饭,他们都面容憔悴。夫差时常派人去窥探,看到他们君臣努力劳作,丝毫没有怨恨的神色,整夜也没有忧愁叹息的声音,因此认为他们没有思乡的念头,便不再把他们放在心上。

一天,夫差登上姑苏台,远远望见越王及夫人端坐在马粪旁边,范蠡拿着鞭子站在左边,君臣之礼依旧存在,夫妇之仪也都完备。夫差回头对太宰伯嚭说:“那越王不过是小国的君主,范蠡也只是一介之士,虽然身处困境,却不失君臣之礼,我心中十分敬重他们。” 伯嚭回答说:“他们不仅可敬,也很可怜。” 夫差说:“正如太宰所言,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倘若他们能悔过自新,是否可以赦免他们呢?” 伯嚭回答说:“我听说‘没有德行不会得到回报。’大王以圣王之心,怜悯穷困之士,对越国施加恩惠,越国难道不会有丰厚的回报吗?希望大王下定决心。” 夫差说:“那就让太史选择吉日,赦免越王回国吧。”

伯嚭秘密派家人在五更时到石室,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勾践。勾践十分高兴,将此事告诉范蠡。范蠡说:“请让我为大王占卜一下。今日是戊寅日,在卯时听到这个消息,戊日象征囚禁,而卯又克制戊。卦辞说:‘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祥反为殃。’虽然有好消息,却不值得高兴。” 勾践听了,喜悦顿时变成了忧愁。

话说伍子胥听说吴王夫差打算赦免越王勾践,急忙入宫进见,说道:“从前夏桀囚禁商汤却不诛杀,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却不杀害,然而天道循环,灾祸反而转化为福气,所以夏桀最终被商汤流放,商朝被周朝所灭。如今大王既然囚禁了越王,却不加以诛杀,我实在担心夏桀、商纣王那样的祸患会降临到吴国。” 夫差听了伍子胥的这番话,又起了杀越王的念头,便派人去召见勾践。

伯嚭得知此事后,又抢先跑去告诉勾践。勾践大惊失色,赶忙又把情况告知范蠡。范蠡镇定地说:“大王不必害怕。吴王囚禁大王已经三年了。他三年都能忍受,难道这一天就忍不住了吗?您去了必定不会有危险。” 勾践感慨道:“我之所以能忍辱偷生,全靠大夫您的计策啊。” 于是,勾践前往吴都去见吴王。可是,他在宫外等了三天,吴王却一直没有上朝理政。

后来,伯嚭从宫中出来,传达吴王的命令,让勾践再次回到石室。勾践满心疑惑,询问其中缘故。伯嚭解释说:“大王受到伍子胥的蛊惑,想要诛杀您,所以才召您来。恰好大王感染了寒疾,卧床不起。我进宫探望病情,趁机进言说:‘消灾祈福应当做些善事。如今越王在宫门外伏地等待诛杀,他的哀怨愁苦之气直冲上天。大王应当保重身体,暂且把他放回石室,等病好了再做打算。’大王听从了我的建议,所以才让您出城。” 勾践听后,对伯嚭感激不已。

勾践在石室又住了三个月,听闻吴王的病还没有痊愈,便让范蠡占卜吉凶。范蠡占完卦后,回答说:“吴王不会死,到己巳日病情会减轻,壬申日必定能完全康复。希望大王请求去探望吴王的病情,如果能得以进宫面见,就趁机尝一尝他的粪便,观察粪便的颜色,然后向吴王叩拜称贺,说出他病愈的日期。到时候如果他的病真的好了,必然会从心底感激大王,那么赦免大王的希望就有了。”

勾践听后,流下眼泪说道:“我虽然不成器,但也曾南面称王,怎么能忍受这种含污忍辱,去为人尝粪便呢?” 范蠡劝说道:“从前商纣王把西伯侯囚禁在羑里,还杀了他的儿子伯邑考,煮成肉羹给西伯侯吃,西伯侯强忍着悲痛吃下了儿子的肉。想要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过分在意微小的行为。吴王有妇人之仁,却缺乏大丈夫的决断力,他本来已经打算赦免越国,却又中途改变主意。不这样做,怎么能赢得他的怜悯呢?”

勾践当天就前往太宰府,见到伯嚭后说:“作为臣子,君主生病臣子就应该担忧。如今听说主公卧病不起,我勾践心中孤独失望,寝食难安,希望能跟随太宰去探望主公的病情,以尽臣子的一片心意。” 伯嚭说:“您有这份美意,我怎敢不转达。”

伯嚭进宫去见吴王,委婉地讲述了勾践挂念之情,以及他希望进宫探病的愿望。夫差此时正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怜悯勾践的心意,便答应了。伯嚭带着勾践进入寝室,夫差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勾践说:“勾践,你也来探望我了?” 勾践叩首奏道:“囚臣听闻大王龙体欠安,如同肝肺被摧毁一般痛心,一直渴望能见到大王一面,却苦于没有机会。……” 话还没说完,夫差突然感觉腹胀想要排便,挥手示意他们出去。

勾践见状,说道:“我在东海的时候,曾侍奉过医师,观察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情的轻重。” 于是,他恭敬地站在门外。侍从将便桶拿到床边,扶着夫差排便完毕,正要把便桶拿到门外。勾践走上前,揭开桶盖,用手取了一点粪便,跪在地上尝了尝。旁边的人都忍不住捂住鼻子。

勾践再次进入寝室,叩首说:“囚臣斗胆再次叩拜,恭贺大王。大王的病,到己巳日就会好转,到了三月壬申日便会完全康复。” 夫差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勾践回答说:“我听医师说过:‘粪便,是谷物消化后的味道。顺应时节之气,粪便就会正常,反之则异常。’如今囚臣私下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道又苦又酸,正符合春夏时节万物生长的气息,所以我能判断大王的病情。”

夫差听后十分高兴,赞叹道:“勾践真是仁德之人啊!臣子侍奉君主,有谁肯尝粪便来判断病情呢?” 当时太宰伯嚭在一旁,夫差便问他:“你能做到吗?” 伯嚭摇了摇头说:“我虽然非常敬爱大王,但这件事我确实做不到。” 夫差又说:“不仅太宰做不到,即使是我的太子也做不到。” 随即下令让勾践离开石室,就近找地方居住,还说:“等我的病好了,就送你回国。” 勾践再次叩拜谢恩后,才退了出去。

从这以后,勾践租住在民舍,依旧像以前一样从事放牧等劳作。夫差的病果然逐渐痊愈,一切都如同勾践所预测的那样。夫差心中感念勾践的忠心,病好上朝之后,便下令在文台摆下酒宴,邀请勾践赴宴。勾践假装不知情,仍然穿着囚服前来。夫差得知后,立刻让人安排勾践沐浴,并为他更换衣冠。勾践再三推辞,最后才接受命令。

勾践换上新衣后,入宫拜见夫差,再次叩拜稽首。夫差连忙将他扶起,随即下令说:“越王是仁德之人,怎么能长期受辱呢!我打算解除对他的囚禁,赦免他的罪过,放他回国。今日为越王设北面之座,群臣都要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夫差请勾践入座,各位大夫也都在一旁依次就座。

伍子胥看到吴王忘记仇恨,以礼相待敌人,心中愤愤不平,不肯入席,拂袖而去。伯嚭趁机进言说:“大王以仁德之心,赦免了仁德之人的过错。我听说‘声音相同就会相互呼应,气息相同就会彼此融合’。今日的宴席,仁德之人应该留下,不仁德之人应该离开。相国是刚勇之人,他不肯入座,大概是自己感到惭愧吧?” 夫差笑着说:“太宰说得有道理。”

酒过三巡,范蠡和越王一同起身,向吴王敬酒祝寿,口中念着祝辞:“皇王在上,恩播阳春;其仁莫比,其德日新。于乎休哉!传德无极;延寿万岁,长保吴国。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 吴王听了,非常高兴,这一天众人都喝得大醉才散席。夫差命令王孙雄送勾践到客馆,并说:“三天之内,我就送你回国。”

第二天一早,伍子胥进宫去见吴王,说道:“昨天大王竟然以宾客之礼对待仇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勾践内心怀着虎狼般的野心,外表却装作温恭的样子。大王只贪图一时的阿谀奉承,却不考虑日后的祸患,抛弃忠直之言,听信谗言,沉溺于小仁小义,却养大了仇人,这就好比把毛发放在炉炭之上,却希望它不被烧焦,把鸡蛋扔到千钧重物之下,却期望它完好无损,这怎么可能呢?”

吴王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卧病三个月,相国你没有一句好话来安慰我,这是你的不忠;没有进献一件好物给我,这是你的不仁。作为臣子,不仁不忠,要他有什么用!越王舍弃自己的国家,千里迢迢来归附我,献上他的财物,甘愿做我的奴婢,这是他的忠诚;我生病的时候,他亲自为我尝粪,毫无怨恨之心,这是他的仁德。我如果听从相国的一己之见,诛杀这样的善人,皇天必定不会保佑我。”

伍子胥争辩道:“大王的话怎么如此自相矛盾呢?老虎压低自己的身子,是准备发动攻击;狐狸蜷缩自己的身体,是想要有所获取。越王来吴国称臣,心中必然怨恨,大王怎么能知道呢?他表面上尝大王的粪便,实际上是在蚕食大王的心志。大王如果不察觉,中了他的奸计,吴国必定会被他擒获。” 吴王不耐烦地说:“相国别说了,我的心意已经决定了!” 伍子胥知道无法再劝谏,只好郁郁寡欢地退了下去。

到了第三天,吴王又下令在蛇门外摆酒,亲自送越王出城。群臣都捧着酒杯为勾践饯行,只有伍子胥没有来。夫差对勾践说:“我赦免你回国,你应当牢记吴国的恩情,不要记恨吴国的仇怨。” 勾践叩首说:“大王怜悯我孤苦穷困,让我能够活着回到故国,我定会生生世世,竭尽全力报效吴国。苍天在上,可鉴我心,如果我辜负了吴国,皇天也不会保佑我!” 夫差说:“君子一言为定,你就启程吧。努力,努力!” 勾践再次叩拜,伏地不起,泪流满面,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夫差亲自扶起勾践,送他登上车,范蠡驾车,夫人也再次叩拜谢恩,一同上车,朝南而去。(这是周敬王二十九年发生的事情。)史臣有诗叹道:“越王已作釜中鱼,岂料残生出会稽?可笑夫差无远虑,放开罗网纵鲸鲵。”

勾践回到浙江边上,远远望见对岸山川秀丽,天地清朗,不禁感叹道:“我本以为永远告别了越国的百姓,要把尸骨留在异国他乡,没想到还能活着回到国家,继续祭祀宗庙!” 说完,他与夫人相对而泣,身边的人也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文种早就知道越王即将归来,率领守护国家的群臣以及城中百姓,在浙江边上跪拜迎接,欢呼声震天动地。勾践让范蠡挑选吉日回到国都。范蠡掐指一算,说道:“奇怪啊,大王所选的日子,没有比明天更吉利的了。大王应该赶快启程,以顺应这个吉日。” 于是,众人快马加鞭,连夜赶回都城。回国后,告祭宗庙、临朝理政等事,这里就不再赘述。

勾践心中始终牢记会稽之耻,打算在会稽修筑城池,并迁都到这里,以此来时刻警醒自己。他把这件事专门委托给范蠡。范蠡于是观察天文,勘察地理,规划建造新城,把会稽山围在城内。在西北的卧龙山建造飞翼楼,象征着天门;在东南设置漏石窦,象征着地户。外城的周围,唯独缺了西北一角,对外宣称是 “已经向吴国称臣,不敢堵塞进贡的道路”,实际上是暗中为日后进取做准备。

城池建成后,忽然城中涌出一座山,周围数里,形状像乌龟,山上天生草木茂盛。有人认出这座山,原来是琅玡的东武山,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飞到了这里。范蠡上奏说:“我修筑城池,上应天象,所以上天降下‘昆仑’山,这是开启越国称霸的征兆啊。” 越王听了十分高兴,便给这座山取名为怪山,也叫飞来山,又叫龟山。在山巅建造灵台,修筑三层楼,用来观望灵异之物。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勾践从诸暨迁都到这里,对范蠡说:“我实在没有德行,以至于失去国家,家破人亡,沦为奴隶。如果不是相国和各位大夫的辅佐,怎么会有今天呢?” 范蠡说:“这是大王的福气,并非我们的功劳。只希望大王时刻不要忘记在石室受的苦,那么越国就可以兴盛,吴国的仇也可以报了。” 勾践说:“我一定牢记教诲!”

于是,勾践让文种治理国家政务,让范蠡管理军事,尊重贤能之士,礼遇士人,敬重老人,抚恤贫困之人,百姓都非常高兴。自从勾践尝粪之后,常常患有口臭。范蠡知道城北有座山,山上生长着一种蔬菜,名叫蕺菜,可食用,而且有轻微的气味,于是派人采摘蕺菜,让满朝官员都吃,以此来混淆口臭的味道。后人因此把这座山命名为蕺山。

勾践急于复仇,于是刻苦自励,日夜操劳。眼睛疲倦想要合上时,就用蓼草来刺激;脚冷得想缩起来,就把脚泡在冷水里。冬天常常抱着冰块,夏天则手握着火炭;睡在柴草堆上,不用床褥。还在自己坐卧的地方悬挂一个苦胆,饮食起居,都要取来尝一尝。半夜里常常暗自哭泣,哭完又长啸,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会稽” 二字。

由于越国经历丧败之后,人口减少,勾践便颁布法令:壮年男子不许娶年老的妻子,年老的男子不许娶年轻的少妇;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他们的父母都有罪;孕妇将要生产时,要报告官府,官府会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赏赐一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的,赏赐一壶酒和一头小猪;生三个孩子的,官府抚养其中两个,生两个孩子的,官府抚养其中一个。有百姓去世,勾践会亲自前去哭吊。每次出游,他必定在车后载着饭和羹,遇到孩童,必定给他们喂食,询问他们的姓名。到了耕种时节,他亲自拿着农具劳作。夫人亲自织布,与百姓一同劳作,同甘共苦。

勾践七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饮食不添加肉食,衣服不追求华丽。只是问候吴国的使者,没有一个月间断过。他又派男女百姓进山采集葛藤,制作黄丝细布,打算献给吴王。还没来得及进献,吴王赞赏勾践的恭顺,派人增加了越国的封地。于是,越国的疆域东至句甬,西至檇李,南至姑蔑,北至平原,纵横八百多里,都成为越国的土地。

勾践于是准备了十万匹葛布、一百坛甘蜜、五双狐皮、十艘晋竹,以此来答谢吴王增加封地的礼遇。夫差非常高兴,赏赐给越王羽毛装饰。伍子胥听说这件事,称病不再上朝。

夫差见越国已经彻底臣服,毫无二心,便对伯嚭的话深信不疑。一天,他问伯嚭:“如今国家四方边境太平无事,我想扩建宫室来让自己享乐,你觉得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伯嚭上奏说:“在吴国都城范围内,那些高耸的亭台和优美的胜景,没有比得上姑苏的了。然而先王所修筑的姑苏台,规模还不够宏大,无法让大王尽情游览观赏。大王不如重新改建这座台,让它高到可以望见百里之外,宽敞到能够容纳六千人。在上面聚集歌童舞女,这样就可以尽享人间的欢乐了。” 夫差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悬赏征求建造宫室所需的大木。

文种得知此事后,向越王进言说:“我听说‘高飞的鸟儿,往往死于美味的食物;深泉里的鱼儿,常常死于芬芳的鱼饵。’如今大王一心想要报复吴国,就必须先迎合吴王的喜好,这样才能掌控他的命运。” 勾践疑惑地问:“就算迎合了他的喜好,难道就能掌控他的命运吗?” 文种回答说:“我用来攻破吴国的方法有七种:一是赠送财物,让吴国的君臣心生欢喜;二是高价购买吴国的粮食和草料,使他们的储备空虚;三是进献美女,迷惑吴王的心智;四是送上能工巧匠和优良木材,让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耗尽他们的钱财;五是安插阿谀奉承的臣子,扰乱他们的谋划;六是迫使吴国敢于直谏的臣子自杀,削弱他们的辅佐力量;七是积蓄财物,训练军队,等待吴国出现弊端时一举进攻。” 勾践称赞道:“好啊!那现在应该先施行哪一种策略呢?” 文种回答说:“如今吴王正要改建姑苏台,我们应该挑选有名山上的神奇木材,进献给他。”

越王于是派三千多名木工进山伐木,然而过了一年都没有收获。工人们思念家乡,都有抱怨不满的情绪,于是唱起了《木客之吟》:“朝采木,暮采木,朝朝暮暮入山曲,穷岩绝壑徒往复。天不生兮地不育,木客何辜兮,受此劳酷?” 每到深夜,他们放声长歌,听到的人都感到十分凄凉。

忽然有一天夜里,山上凭空长出两棵神奇的树木。一棵梓树,生长在山的南面,一棵楠木,生长在山的北面。这两棵树极为粗壮,周长有二十围,长度达到五十寻。木工们看到后十分震惊,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树木,于是赶紧跑去报告越王。群臣纷纷祝贺说:“这是大王的精诚之心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降下神木,来安慰大王的心意啊。” 勾践非常高兴,亲自前往祭祀,然后才下令砍伐。

这两棵神木经过精心雕琢、打磨,并用丹青绘制出五彩的龙蛇图案。文种带着它们,顺着江水前往吴国,将神木献给吴王,并说道:“东海的贱臣勾践,仰赖大王的庇佑,私下建造了一座小宫殿,偶然得到这两棵巨大的木材,不敢自己使用,所以通过下臣献给大王。” 夫差看到这非同寻常的木材,惊喜不已。

伍子胥却劝谏说:“从前夏桀建造灵台,商纣王建造鹿台,耗尽了民力,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勾践想要加害吴国,所以献上这些木材,大王千万不要接受。” 夫差不以为然地说:“勾践得到这样的好木材,不自己使用却献给我,这是他的一番好意,为什么要拒绝呢?” 于是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用这些木材开始建造姑苏台。收集木材花费了三年时间,建造又用了五年才完工。建成后的姑苏台高达百丈,宽八十四丈,登上台可以望到二百里之外。原来有一条九曲小径可以登山,此时也进行了拓宽。百姓们日夜劳作,因过度疲劳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梁伯龙有诗为证:“千仞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威行海外三千里,霸占江南第一都。”

越王得知后,对文种说:“你所说的‘送上能工巧匠和优良木材,让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耗尽他们的钱财’这个计策已经成功实施了。如今在那高耸的姑苏台上,必定要挑选绝妙的歌舞之人来充实,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色,不足以让吴王心志放纵。你快为我谋划一下!” 文种回答说:“国家的兴亡,由上天注定,既然已经生出神木,还愁没有美女吗?但是在民间大肆搜寻,恐怕会惊扰人心。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在国内女子中挑选,任由大王选择。”

不知道文种想出了什么计策,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