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凡 作品

第106章 朝堂之争

康熙在皇宫中收到了来自前线的快马战报,他面色凝重地展开信件,那信纸在他手中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他全神贯注地仔细阅读着其中的每一个字,眼神随着文字的叙述而愈发深沉,仿佛要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到那遥远而残酷的战场。战报中的战况描述如同一幅沉重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让他不禁眉头紧锁,心湖泛起层层忧虑的涟漪。

“这战局胶着,我军装备又处劣势,百姓还深受其苦,朕该如何是好?” 康熙心中暗自思忖,感到肩头的责任愈发沉重。他紧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信纸的边缘在他的手中被揉得有些褶皱。

随后,康熙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肃穆,凝重的氛围仿佛能凝结出水滴。众大臣们分列两侧,表情严肃,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那朱红色的廊柱仿佛也感受到了这沉重的压力,沉默地矗立着。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却无法给这压抑的朝堂带来一丝温暖。

明珠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向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皇上,臣以为应当继续作战。我大清将士英勇无畏,他们的热血和忠诚足以燃烧整个战场。定能一举攻克尼布楚,扬我国威!想我八旗子弟,人人悍勇,何惧那沙俄蛮夷。” 他的声音高亢激昂,充满了激情和自信,目光坚定得如同燃烧的火焰,仿佛对胜利有着绝对的把握。“哼,我大清怎可向沙俄示弱,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明珠心中想着,“这正是彰显国威的好时机。” 他的衣袂在走动间微微飘动,仿佛也在呼应着他内心的激昂。他挺直了脊梁,脸上的神情充满了决绝。

然而,康亲王却紧皱眉头,沉重地摇头反对:“皇上,万万不可。战争已经持续了许久,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每一场战斗都意味着家庭的破碎,每一次征兵都让田园荒芜。如今应当以和为贵,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况且这长期的征战,耗费巨大,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于国于民皆不利啊。” 他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语气诚恳而急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皇上啊,不能再打下去了,百姓们真的承受不住了。” 康亲王心里满是对民生的忧虑。他额头上的皱纹仿佛又深了几分,眼神中满是恳切。他那微微颤抖的胡须,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索额图紧接着说道:“皇上,臣以为康亲王所言甚是有理。且看如今的战局,我军多为冷兵器,而沙俄已普遍使用火枪。在这样的差距下,再战下去,只怕是斩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啊!” 他的话语如同巨石投入湖中,让朝堂上陷入了短暂而沉重的沉默。“皇上,这仗真的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损失太大了。” 索额图忧心忡忡。他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笏板,指节泛白,笏板上的雕花在他的紧握下仿佛都要被压碎。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自已的意见,有人主战,强调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心里想着:“我大清怎能退缩,必须一战到底!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不能让沙俄侵占我们一寸土地。” 有人主和,担心战争的持续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暗自琢磨:“还是和谈为好,不能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如今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和发展,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 众人各执已见,争论不休,朝堂上充斥着激烈的辩论声。

康熙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但内心却如汹涌的大海般翻腾。他深知每一位大臣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但如何抉择却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问题。战争带来的危害他心知肚明,百姓的苦难如同他心头的伤口,国家的负担让他夜不能寐。但放弃战争,是否意味着对国家尊严的损害,是否会让沙俄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清的未来,关乎着千千万万百姓的命运。

最终,康熙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穿透了朝堂上的喧嚣和纷争:“朕反复思量,战争虽可彰显国威,却也带来无尽伤痛。如今清军武器相较沙俄落后,若执意再战,损失难以预估。朕实在于心不忍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带着深深的无奈和坚定。“朕深知诸位爱卿皆是为了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但此时,和谈或许是当下的最优之选。”

“朕决定同意与沙俄和谈。” 康熙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阵轻微的骚动。有人松了一口气,有人则面露失望,但都在瞬间恢复了平静,等待着康熙的进一步指示。

“索额图听旨,朕命你为钦差大臣,佟国纲与明珠为副使,全权操办此次和谈事宜。尔等务必为我大清全力争取最大利益,切不可有辱使命!” 康熙目光如炬,直视索额图、佟国纲和明珠三人,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望。

索额图赶忙出列,跪地领旨:“皇上放心,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圣恩!”“臣必不辱使命,为和谈全力以赴。” 索额图心中暗下决心。他的额头触地,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的心跳在这一刻加速,深知此次使命的重大。

佟国纲也随即出列,郑重地说道:“臣愿肝脑涂地,为大清谋取福祉!”“定要为国家争取到有利的条件。” 佟国纲想着。他的眼神坚定,透露出无畏的决心。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艰巨任务。

明珠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跪地叩首:“皇上圣明,臣定不辱使命!”明珠心中无奈,“唉,可皇上既然决定了,也只能如此。”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咬了咬嘴唇,暗自决定在和谈中发挥自已的作用。

康熙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坚定的神情,说道:“诸位爱卿,和谈之事关乎国家安危,望大家齐心协办,共渡难关。”

众大臣齐声高呼:“皇上圣明!” 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仿佛是众人团结一致的誓言。

然而,和谈之路注定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康熙和他的大臣们能否在这场博弈中为大清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