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次日,清晨的微光宛如轻柔的薄纱,刚刚透过窗缝,悄然无声地洒落在号舍那陈旧且略显粗糙的木板上。
韦政早早便端坐在那略显狭窄、稍显凌乱的桌前,全神贯注地在试卷上誊写着第二个题目的答案。
他手中的毛笔饱蘸着浓黑如墨的汁液,笔尖在纸上轻盈地游走,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承载着他深思熟虑后的笃定与自信。“我一定要好好发挥,不能辜负这么多年的努力。” 韦政在心底默默念叨着,那坚定的信念恰似燃烧的熊熊火苗,在他心中愈发炽烈地燃烧。他的眼神专注且炽热,额头上渗出的细微汗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完成誊写后,他未有片刻的停歇,目光迅速转向第三个题目,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思考当中。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号舍,形成一道道明亮而温暖的金色光柱,尘埃在其中欢快地飞舞,宛如一个个灵动活泼的小精灵。
韦政早早地完成了第二个题目的作答。
他轻舒一口气,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那袖口已然被汗水浸湿了一小片,留下了淡淡的痕迹,仿佛是努力拼搏的印记。
“还不错,继续加油!”
他暗自给自已鼓劲,声音虽轻,却充满了力量。
短暂休息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尽数吸进身体里,化为继续前行的强劲动力,便毫不犹豫地开始了第三个题目的攻坚。他的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要将题目彻底看穿,那紧锁的眉头,如同在思考着一道极其复杂的谜题。
第三天,作诗的题目摆在眼前,韦政并未急于动笔,而是缓缓闭眼沉思。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如同一座小小的山峰,脑海中不断构思着诗句的框架和意境。
“这可是展现我文学功底的好机会,一定要写出佳作。”
他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节奏时快时慢,仿佛在弹奏着一曲无声的旋律。整个上午,他都沉浸在构思之中,阳光逐渐移动,从他的肩头慢慢滑过,在他的背上留下一片温暖的痕迹。直至下午,灵感如泉涌般袭来,他一气呵成,一蹴而就,最后写下了一首描写康熙盛世的五言八韵排律诗:
圣主承皇祚,康熙盛世隆。
削藩威远震,平乱武功雄。
河晏民生富,田丰仓廪充。
兴文崇教化,重道育儒风。
雅克驱强寇,版图归一统。
仁心施善政,德意抚黔童。
海晏千帆竞,邦宁四宇融。
威名垂史册,勋业耀苍穹。
随着一声清脆而悠长的锣响,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首场会试宣告结束。
韦政面带满意的微笑,从容不迫地走出贡院。
贡院外,景象万千。
有的考生昂首挺胸,自信满满,仿佛胜券在握,“这次肯定能高中,回家等着好消息吧。” 他们的脚步轻快如风,脸上洋溢着志在必得的神情,那飞扬的眉毛和明亮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内心的笃定。
有的考生则垂头丧气,脚步沉重如铅,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失败的结局,“完了,完了,这次又没戏了。” 他们的眼神黯淡无光,肩膀也耷拉着,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垮,那沉重的叹息和无奈的神情让人心生怜悯。
而韦政的心情却格外轻松,他相信自已的发挥足以应对这场考试,他的步伐坚定有力,衣角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带着胜利的气息。
路过将军府时,韦政进去看望了梅先生。梅先生正站在庭院中的一棵老树下,那棵老树的树干粗壮,树皮干裂,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树叶的阴影斑驳地落在他的身上,形成一片片不规则的图案。
梅先生急切地问道:“政儿,首场考试感觉如何?”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期待,双手不自觉地在身前搓动着,那粗糙的手掌和紧张的动作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安。
韦政微笑着回答:“义父,我感觉发挥还不错,题目都答得挺顺利。” 他的目光清澈而坚定,脸上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那整齐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梅先生认真地倾听着,不时点头,那头上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每一根白发都像是岁月的见证。
最后叮嘱他道:“政儿,切不可掉以轻心,回去好好准备第二场。” 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着对韦政的殷切期望,那低沉而厚重的嗓音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呼唤。
韦政应下后,便离开将军府,回到了客栈。
回到客栈,韦政好好饱餐了一顿。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那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仿佛是一场嗅觉的盛宴。有鲜嫩多汁的烧鸡,金黄色的外皮闪烁着油光;有清炒时蔬,翠绿的菜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还有一碗碗香气扑鼻的米饭,颗粒饱满,晶莹剔透。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让客栈准备接下来三天的餐饮干粮。
“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考试,后面两场我也一定要考好。”
他的心中充满了斗志,那坚定的眼神仿
佛能穿透一切困难。
沐浴完,早早休息了。那床铺上的被褥柔软而舒适,轻轻抚摸上去,仿佛是云朵般的触感。他一躺上去,便很快进入了梦乡,梦中仿佛看到了自已高中后的辉煌景象。
第二场考试,考的是五经题,要求写文章五篇,按《易》《书》《诗》《春秋》《礼记》的顺序进行。
韦政文思泉涌,思路清晰,仅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题目。
在最后的半天里,他没有丝毫放松,而是开始思考第三场考试的内容。
“第三场可是关键,我得做好充分准备。”
他坐在号舍中,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那节奏仿佛是内心思考的节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题目和答案,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走出贡院时,考生们的精神状态依旧各不相同。
有人欢喜有人忧,而韦政依旧保持着那份淡定和从容。他的步伐坚定,目光向前,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那身整洁的衣衫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衣角上的褶皱仿佛是岁月的纹理。
第三场考试开始,这是重中之重,考策论文章五篇,考察考生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见解和对策。
韦政拿到题目后,稍作思考,便洋洋洒洒地开始书写。他的笔锋犀利,观点独到,一鼓作气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完成了所有文章。
对于最后一篇策论,韦政尤其满意。
在《康熙盛世国家治理之策论》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已的观点:
在政治方面,他写道:“康熙一朝,全国大体底定,然三藩势焰熏天,尾大不掉,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解决藩王难题,宜谋定而后动,采用更为稳健之方略。除军事威慑外,当辅以经济绥靖与分化制衡之策,力求以最小代价实现削藩目标,避免大规模兵燹,致使民生凋敝。同时,吏治腐败已成为国家治理之沉疴。欲革新政治,必须完善官员考核体系,构建严密的监督机制,对贪污腐败者施以重典,绝不姑息。可专设廉政机构,定期巡察四方,对官员政绩与操行进行全方位考评,确保官场风清气正,政令畅通无阻。” 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分析。“我一定要把这些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为国家的治理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笔仿佛是一把利剑,要刺破政治的黑暗。那微微眯起的眼睛,透露出思考的深度和决心的力量。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农乃国之大本,康熙朝理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兴修水利设施,广泛推广先进农耕技术,以提升粮食产量,稳固国家根基。与此同时,商业之发展潜力亦不可小觑。应适度放宽商业政策,精简关卡,减轻商税,促进商品自由流通,大力鼓励海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以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营造良好商业环境,可设立专门的商业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商人合法权益。如此,方能激发商业活力,实现农、商协同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措施一定能让国家更加富强。” 他的额头微微沁出汗水,但手中的笔却没有丝毫停顿。那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试卷上,却无法打断他的思绪。
在文化方面,他认为:“在文化领域,康熙时期面临着满汉文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课题。一方面,需秉持尊重包容之心,尊崇汉族传统文化,倡导满汉平等,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消除民族隔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想领域的引导与管控,防止反清思想滋生蔓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英才,通过教育传播正统思想,培育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与民族忠诚度。鼓励学术研究,支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组织编纂大型文化典籍,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大国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一定要重视起来。”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国家文化繁荣的未来。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随着最后一声铜锣响起,这场艰苦的会试圆满结束。
贡院外,考生们的表情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韦政却轻松地迈着步子离开。
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被拉长,显得格外挺拔。那余晖洒在他的身上,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仿佛是胜利的荣耀。
见到梅先生后,韦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道:“义父,我有十足把握高中。”
梅先生惊喜地说道:“政儿,若真如此,那真是太好了!为父为你感到骄傲。” 他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慈爱。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而明亮。
韦政笑着说:“义父,这些年您的教导我都铭记在心,这次考试我可是拼尽了全力。”
另一边,在阅卷的场所,烛光摇曳,将房间照得半明半暗。
李光地正神情专注地翻阅着一份份试卷,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那烛光在他的脸上跳动,映出他严肃而认真的神情。
当他看
到韦政的策论时,不禁眼睛一亮,拍案叫绝:“此等见解,深刻独到,实乃难得!”
他激动得声音都提高了几分,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赶忙叫来索额图和文靖臣,一同分享这份惊喜。
索额图接过试卷,仔细阅读后,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这考生对国家治理之策分析得如此透彻,见解精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能为朝廷所用,必是国家之幸。”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试卷的边缘,眼中满是赞赏。那细腻的动作,仿佛在抚摸一件珍贵的宝物。
文靖臣看罢,微笑着说道:“确实,从这策论便能看出此考生心怀天下,有治国安邦之才。咱们可不能错过这样的良才啊。” 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那期待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强烈。
李光地说道:“那咱们再看看他其他的文章,综合考量一下。”
三人又一同查看了韦政的其他文章,经过一番深入的商讨,一致同意将他首先取录为第一名。
而此时的韦政,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天。
他每日在客栈中,或是安静地读书温习,巩固知识。那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跳跃在他的眼前,他时而轻轻点头,时而陷入沉思。或是与旁人谈论时事,交流观点。心情既兴奋又忐忑,时常在窗前驻足,望着窗外的街道,想象着自已的未来。
“不知道我能不能高中,要是中了,一定要好好为国家效力。”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窗台上轻轻划动着,那划痕仿佛是他内心焦虑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