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凡 作品

第166章 新局将启

铜锤回到家里,那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仿佛一张热情洋溢的大口在急切地迎接久未归家的游子。

韦小宝带着几十口人早早地等候在府前,翘首以盼,那期盼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岁月的迷雾。

“铜锤啊,你可算回来了!”

韦小宝激动地说道,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犹如风中摇曳的琴弦。脸上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每一道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像是岁月精心雕刻的喜悦纹路。他迈着略显急促的步伐迎向铜锤,眼中满是关切和喜悦的光芒,那光芒比夏日的骄阳还要炽热,足以融化一切冰霜。他身上穿着一件绣着吉祥图案的长袍,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在欢快地舞蹈。

苏荃在一旁抹着眼泪,泪水在她娇美的脸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痕迹,犹如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手中的帕子紧紧地攥着,帕子的一角已经被泪水浸湿,仿佛那泪水是她心中压抑已久的思念。她的发丝精心梳理过,却因为激动而有几缕散落下来,更增添了几分柔情似水的韵味。她身上的绫罗衣裳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香气仿佛是家的温暖气息。

妻子李婉仪领着儿子,快步走到铜锤面前。

她的发丝有些凌乱,几缕不听话的头发贴在额头上,却难掩眼中的欣喜若狂。她的眼睛明亮如星,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泪花宛如璀璨的星辰。

“夫君,你平安归来,我们一家总算团聚了。”

孩子在她怀中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那粉嫩的小脸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仿佛也在欢迎父亲的归来。孩子身上穿着一件绣着小虎头的肚兜,可爱得如同下凡的仙童。

铜锤看着亲人,心中满是温暖,仿佛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下。他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脸庞,仿佛要把这一刻的温馨深深地印刻在灵魂的深处。

“让你们担心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饱含着对家人的愧疚和无尽的思念,那思念如同深沉的海洋。

阿珂走上前来,眼中带着温柔与关怀,她的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高洁而优雅。

“铜锤,以后可别再让大家这么提心吊胆。” 她的衣裳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显婀娜多姿,宛如画中的仙子。她的发髻上插着一支精致的金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她心中对铜锤的牵挂。

双儿也笑着说:“是啊,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和欢喜,双手不自觉地交叠在身前,手指上的玉戒指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犹如她那温柔如水的内心。她的脸蛋红扑扑的,像是熟透的苹果,洋溢着幸福的红晕。

方怡接着道:“这次回来,可要好好歇歇。”

她微微侧着头,嘴角上扬,目光中满是关切,那关切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轻柔。她的耳环在阳光下闪烁着,为她增添了几分妩媚动人的风情。

一时间,府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映出一片温馨的光影,那光影如同梦幻的画卷。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也在为这团圆的时刻欢呼雀跃,那歌声婉转悠扬,宛如天籁。

噶尔丹一除,边疆得以安定,民生也稳步发展。

数月来,大清各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田间的庄稼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涛起伏。麦穗饱满,颗粒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的光芒,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熠熠生辉。那麦芒尖锐而挺直,像是士兵手中的长枪,守护着这片丰收的希望,坚不可摧。稻穗低垂,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稻杆,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好似一曲美妙的乐章,悠扬动听。农民们望着即将丰收的田地,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喜悦,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里都藏着对生活的希望和满足,那希望如同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明亮。他们粗糙的双手抚摸着麦穗,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憧憬仿佛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街市上行人熙熙攘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面带满足的神情,仿佛生活是一首甜美的歌谣。

商户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的水果嘞!” 卖水果的小贩把水果摆放得整整齐齐,那水灵灵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陶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紫莹莹的葡萄,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梦境。

“漂亮的绸缎,快来看看!” 绸缎庄的老板拿着一匹色彩鲜艳的绸缎,在阳光下展示着它的光泽和柔软,那光泽如同清晨的阳光,温暖而柔和。那绸缎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绸缎上飞出来。声声入耳,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那烟火气是人间最真实的味道。

这天,康熙在宫中召见韦小宝。

韦小宝身着整洁的马褂,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彰显着尊贵与威严,仿佛是历史的笔触在书写着辉煌。那衣服的领口和袖口镶着金边,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同繁星点点。

他迈着轻快

而又略带谨慎的步子走进宫殿,宫殿的地砖光可鉴人,映出他有些紧张的身影,那身影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

他心里暗自琢磨:“皇上找我,不知是何要事?”

见到康熙后,韦小宝恭敬地行礼,动作规范而又不失恭敬,仿佛是在向皇权致敬。他的额头微微低下,眼睛却偷偷地往上瞄着康熙的脸色,那眼神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如同一只谨慎的小兔。脸上带着那标志性的笑容,可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小心翼翼,与康熙闲聊起来。

康熙感慨道:“多年征战,终于安定了。如今形势一片大好,需要大力发展,可人才极度缺失啊。”

康熙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担忧,心里想着:“朕必须想办法为国家招揽贤才,方能让大清更加昌盛。”

他的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声响仿佛是历史的脉搏在跳动。那手指上的玉扳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显示着皇家的威严,如同高山的峰巅,不可侵犯。

韦小宝眼珠一转,心里快速地盘算着,建议道:“皇上,打仗这几年确实耽搁了不少事情,何不再开科举选拔人才?以往科举可是为国家选了不少贤能之士呢。”

韦小宝想着趁机推荐自已的人,说不定还能捞点好处,眼神中不自觉地闪过一丝狡黠,那狡黠如同暗夜中的狐狸。他的目光闪烁,偷偷观察着康熙的反应,如同在暴风雨中寻找港湾。

康熙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韦小宝身上,说道:“朕也正有此意,朕有意让你主持。”

韦小宝连忙摆手,着急地说道:“皇上,我离朝堂很久了,又大字不识几个,不合适不合适。”

韦小宝心里暗叫糟糕,生怕皇上怪罪,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不敢去擦拭,仿佛那汗珠是他心中的恐惧。

又接着说道:“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大人饱读诗书,德才兼备,可堪此大任。我女婿文靖臣为人正直,也可做副手,协助李光地大人。”

韦小宝心里想着:“这可是个好机会,能让自已人得点好处,我也能跟着沾光。”

康熙听了,不禁笑了起来,手指点了点韦小宝,说道:“你呀你小桂子,倒还不忘推荐自已人。不过,若他们真有才能,倒也无妨。”

康熙心里明白韦小宝的小心思,但也不戳破,如同一位宽容的长者。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宽容和理解,仿佛春风化雨,滋润着人心。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庄重肃穆。

康熙坐在龙椅上,神色严肃,身上的龙袍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照亮了整个大殿,仿佛是太阳的光辉洒落在人间。他说道:“如今国家安定,急需人才,科举之事刻不容缓。朕决定重开科举,为国家选拔贤能,以助我大清繁荣昌盛。”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索额图率先出列,拱手道:“皇上圣明,此举必将为国家招揽众多英才。” 索额图心里想着:“这可是个为自已拉拢人才的好机会。”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那精明如同暗夜中的闪电。他身上的朝服一丝不苟,每一个褶皱都显得那么规整,仿佛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康熙接着说道:“多年征战耽搁了很多事情,朕决定这次会考缩短到两年。命索额图筹备会试,务必安排妥当,不得有丝毫差错。李光地和文靖臣巡视各地乡试,仔细调查有无舞弊、埋没人才等行为。若有发现,严惩不贷!”

众臣齐声应道:“皇上圣明!臣等定当尽心尽力,不负皇上重托。”

大臣们各自打着自已的小算盘,想着如何在这次科举中为自已谋取利益。他们的表情各异,有的目光坚定,充满了为国家效力的决心,仿佛是钢铁铸就的战士;有的眼神闪烁,暗藏着自已的私心,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

一场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考,就此拉开序幕。

各地学子们闻风而动,纷纷埋头苦读。

书房里,烛光摇曳,学子们的身影映在窗纸上,仿佛是历史的剪影。他们眉头紧锁,奋笔疾书,期望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为国家效力,也为自已谋得一份光明的前程。书本被翻得卷起了边,墨汁用了一瓶又一瓶,那墨汁仿佛是他们辛勤的汗水。窗外的月色如水,静静地陪伴着他们度过一个个刻苦攻读的夜晚,那月色如同温柔的母亲,抚慰着他们疲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