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264:承继
傍晚的关雎阁,庭院内。
姜婠看着面前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珍宝,有些懵。
“这些都是……”
谢知行道:“陛下赐给你的。”
姜婠呃了一声,“好端端的,陛下赐我这么多东西干什么?还都全是些稀世珍宝。”
她虽然对这方面不太懂,但是肉眼的都能看得出,这些东西,每一件都不是俗物。
金银打造的物件和各种名贵布匹都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
其他的,各种极品美玉雕出来的玉器,还有繁复多样的漆器,掐丝制作的瓶子摆件,屏风,还有各种珠子……
连琵琶都有一个,看着极为贵重,不是俗物。
谢知行道:“补偿的。”
姜婠一愣,旋即明白了。
本来还挺喜欢这些东西的,但现在,竟然有些厌恶。
她不要这种补偿。
谢知行看出姜婠的不喜,伸手抚了抚她的肩头。
姜婠勉强一笑,但依旧可以看出不开心。
谢知行道:“应该明日,陛下会下诏加封岳父为国公之爵,赐封你为国夫人。”
姜婠苦笑,“还挺大方,连国公爵位都给父亲了,看来陛下为了保宋淑妃和宋家,也是豁出去了。”
谢知行道:“陛下本想赐死她的,但……她有了身孕。”
姜婠微诧,旋即了然,倒也没那么不满了。
若是为了腹中孩子,不是不能接受。
也是挺可笑,姜媃被害得不能生孩子了,宋淑妃却靠着孩子保了命。
谢知行道:“陛下说了,会囚禁她,等她生下腹中孩子,交给旁人抚养,然后将她终生囚禁。”
姜婠皱眉道:“那若是她生下的是皇子,这个皇子成了太子,又如何囚禁她终生?”
谢知行笃定道:“不会,宋家和宋淑妃的野心和作为,注定了这个皇子不会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了,来年开春后,陛下选秀会择选一批人入宫,那些人还会给陛下诞育子嗣,储君会从里面选。”
除非皇帝不会再有别的皇子了,但,大抵不会有这种可能,皇帝的身体还是很康健的。
即便有,以宋家和宋淑妃的心思,去母留子是必然的。
姜婠点头,放心了,低声道:“那行吧,就这样吧。”
她扫了一圈,看向那一把看着不俗的琵琶,疑惑道:“那么多种乐器,陛下为何独独赐下琵琶?是知道我喜欢琵琶?”
谢知行看过去,点了头,“嗯,他问我你喜欢什么,我说了,就赐下这把琵琶了,此物可大有来头。”
姜婠来了几分兴致,“什么来头?”
谢知行低声道:“这是当年那位镇北王的爱物,他亲自跟工匠讨教,亲自选材制作而成,全程亲自动手,上面的画作也是他亲手描绘勾勒上色,他命名为‘雁归’。”
姜婠闻言,看向那把琵琶,上面的画作线条皆是浅雕勾勒的,是一副男子策马于天地间的背景画作,周围可见是山峦,上方是一只大雁展翅。
背后,是龙飞凤舞的‘雁归’二字,底下还有镇北王徐朔的名字落款。
谢知行解释道:“当年镇北王府出事后被抄家,此物被一并抄没,由先帝珍藏,先帝崩逝后,私库传给了陛下,陛下也珍藏着,知道你喜欢琵琶,便选了赐你。”
姜婠点头,将琵琶捧起来,坐下试了一下,虽然有些沉,但是音色上佳。
她一下子就喜欢了。
“这可是极品啊,比我之前用过的都好太多了,可这来历……有些不同寻常啊,陛下为何选这个给我?宫里没有比这个好的了?”
谢知行一时没说话。
自然是因为,这把琵琶于你意义非凡。
“或许有吧,但在陛下看来,这把琵琶是最好的,所以便赐给你了。”
姜婠不解,“镇北王不是叛国罪臣。他的东西,为何先帝会特别珍藏,陛下还觉得好?”
谢知行道:“镇北王的叛国之罪是有些复杂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叛国,他是先帝看着长大的,先帝很赞许他,他和陛下的父亲悼皇帝是好友,陛下对他也是心怀敬仰的。”
姜婠点头,“怪不得父亲对他那么钦佩赞许,也对他的叛国之罪很不认同,再看先帝和陛下都这样的态度,看来确实另有内情啊。”
她有些不得其解,“可是什么叫,不是传统意义的叛国?我不太明白,而且既然另有内情,先帝又赞许他,为何却还是定了叛国之罪?”
谢知行想了想,解释道:“镇北王的王妃,是北周细作。”
姜婠诧异。
谢知行低声道:“他是忠君爱国的,但因为他误娶了北周细作,还因此女延误军机,失了军事布防图给北周,导致战局失控北境失守,几十万军民惨遭屠戮,加上北周那边恶意散布舆论坐实他的叛国之罪,他即便不叛国,也叛国了。”
姜婠吸了口气。
那可真是……冤孽。
令人唏嘘。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堵得慌,像是有什么东西压着,莫名喘不过气。
本能的,感觉到悲伤和压抑。
低头看着琵琶,她问:“他喜欢琵琶?”
“极为喜欢,据说他琵琶弹得极好,还自己创了不少曲子,多为战曲,曾经也被无数喜好琵琶和乐曲的人们追捧,但因为他的叛国之罪,现在很少有流传了。”
所以,姜卓安才让她学琵琶,正好那么巧,许是血脉间的喜好传承,她也喜欢。
姜婠弯着眉眼,笑道:“那我挺有幸的,能得到他亲手制作手绘的珍品琵琶。”
谢知行道:“你喜欢就好。”
其实那些赏赐里,也有不少是当年抄没徐家的东西,皇帝也让人寻了来,让他带回来给她了。
权当是提前物归原主。
如谢知行所言,第二日,皇帝便下诏,加封武阳侯姜卓安为宁国公,厚赏姜家。
赐封姜婠为荣国夫人,正一品诰命。
皇帝突然在这个关头加封姜家赐封姜婠,让人很摸不着头脑,但皇帝并未对此多做解释,有些许质疑声,但是也影响不了什么。
只是,各方猜测不停。
但,宫中隐约传出,宋淑妃被囚禁了,连宫中权柄都被皇帝收回,因为太后病了,便交给了一位太妃暂管。
那位太妃是皇帝的庶母,先太子,也就是悼皇帝当年的太子良娣,和太后互相扶持着挨过这么多年,关系极好,因为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一心帮皇帝,和皇帝也情分很深,一直在后宫荣养。
宋淑妃失势,虽然窥不出内情,但宫中皇后被废,贵妃被驱离,连宋淑妃也倒下了,各家有女儿明年要选秀的,都兴奋极了。
在这个节骨眼,谢家长房嫡长子谢琨,宫中内卫副统领谢琨受封三品怀化将军,领了诏令和军印,启程前往北境接管万家所掌十万兵。
不少人反对,但无济于事。
次日,姜婠便陪着杜韵然一起送走了谢琨。
杜韵然眼巴巴的看着谢琨策马而去,一副很想骑马也跟上的样子,但是两边牵着的孩子,让她只能暂时作罢。
年后过了春寒,她就能去找他了。
晃眼十月就这么过去了,真正入了冬,京城有些冷了。
谢知行依旧很忙,在收尾暗娼馆的案子牵扯的一堆事儿,处置该处置的人。
姜婠其实也挺忙的,这不,又拒绝了两个宴席邀约的帖子。
她不爱去凑这种热闹,反正也没必要。
倒是容月这两日替她去物色了两个正在找买家的铺子,她打算亲自去看看。
捎上已经养好身体的柳采蘩一起,散散心,也让柳采蘩给些意见。
她想给柳采蘩置办一些产业。
虽然她不觉得自己是欠了柳采蘩的,但是柳采蘩的性子很得她的心,她想对这个可怜的女子好一些,好歹给她余生安身立命衣食无缺的保障。
没想到,正看着铺子呢,外面有人来报,有人求见姜婠。
是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