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虞月一行人抵达皇宫的事情,宋惊澜并没有刻意掩盖。
宫中的宫人一听说陛下外出归来带回来了一女子后,尤其是知道还有一个和陛下长得极为相似的孩子的时候,个个的好奇心都是旺盛到了极点。
姜虞月一路被吉祥带往凤池宫的方向,尽管一路上所遇到的宫人都低眉顺目极为恭敬,但姜虞月也不难觉察出来这些人大都在悄悄地打量着她,毕竟这可是当今圣上登基而来带进宫的第一个女子!
“娘亲!”
刚一走进凤池宫,姜启墨便迈着小步子朝着姜虞月奔了过来。
他经过了一番梳洗,如今身上已然换上了一身明黄色的锦袍,袍身还依稀可见精致的金线龙纹。
姜启墨的相貌随了宋惊澜,本就带着几分天生的矜贵之姿,尽管脸庞还带着几分稚嫩,但如此打扮映衬得他越发的贵气逼人。
“公子慢些跑!”
小柳在后边赶忙招呼道,说完这话后又赶忙捂住了自己的嘴,低声询问着一旁的茉莉,“不对,咱们现在是不是得改口叫殿下了?”
“现在还为时过早。”
姜虞月则是一把将姜启墨抱在怀里,“如今还未正式册封,称呼如常便是。”
而一旁吉祥则是赶忙笑道,“姜姑娘不必在意这些细节,随意称呼便是,反正墨儿公子乃是咱们陛下的血脉,陛下先前便已经定下了册封的日子,早改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姜虞月对此则是不置可否,尽管她并不质疑宋惊澜对她们母子所做出的承诺,但这件事件始终都还未敲定,她担心的不是宋惊澜,而是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百姓。
若是群臣反对,那宋惊澜即便落得个人心尽失的局面也要让自己登上后位吗?
即便宋惊澜愿意为她做到这个份上,姜虞月也不愿如此。
而吉祥也是个有眼力见的,见着姜虞月不说话便也没再多问什么,只赶忙道,“姜姑娘安心在此处住下便是,陛下说怕姑娘您不习惯,便先不安排别的宫人过来,您若是有什么紧的缺的,只管差人来告诉奴才一声便是。”
听得这话姜虞月微微颔首,“多谢。”
直到目送着吉祥离开,茉莉见她神色有些不大对劲,这才上前低声问道,“小姐?您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没什么。”
姜虞月略叹了口气,“兴许只是有些累了,你先去给我备水沐浴吧。”
她去了一趟水镇回来本就耽搁了些功夫,待到汤池中的热水缓解了接连数日的奔波劳累后,天色已然黑了。
茉莉和小柳捧着衣裳上前询问道,“小姐,您看您要换哪一身?”
姜虞月定睛一瞧,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难看出来这是宋惊澜精心准备的,她伸手一摸便知晓这两身衣裳都是上等的云锦织就的,而袍身上则是绣着张扬的凤凰图案,两身衣裳的细节无一不在彰显着穿着之人皇后的身份。
“太夸张了。”
姜虞月还是觉得有些别扭,“还未册封,暂且不要逾矩得好,去取我之前带来的衣裳来便是。”
小柳听得这话则是有些忿然,但茉莉则是眼神示意她不要多说,她这才下去找别的衣裳了。
即便姜虞月不说,茉莉也能猜出她的顾虑,毕竟让一商贾之女做皇后事情在万齐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自家小姐有着如此担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待到她更衣完毕,回到殿内之际,却发现姜启墨不知何时已然趴在床榻之上睡着了,而一宫女此刻则是匆匆来报,“姜姑娘,陛下说他奏折还未批完,晚饭就不过来用了。”
姜虞月略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先前宋惊澜有多忙她都是看在眼里的,这次为了把她找回来不知耽误了多少正事,此番忙着处理堆积的政务也是寻常。
“那我们便自己先用饭吧。”
深夜。
宋惊澜放下手头最后一道奏折,略按了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他连着批阅了好几个时辰的奏折,这会总算是将这些事情都给处理妥当了。
“吉祥,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侍立在旁的吉祥立刻达道,“回陛下,已然是丑时了。”
丑时?
宋惊澜眉头微微皱起,“她可有过来问过什么?”
听得这话吉祥微微一顿,而后有些犹豫的回答道,“姜姑娘那边未曾派人过来问话……”
说到这里他又赶忙补充了一句,“兴许是之前陛下您就派人过去知会过了,姜姑娘知晓您正忙着,所以才不曾过来打扰。”
尽管吉祥这话说得很是合理,但宋惊澜想着她竟然都不来过问一句,心里头着实有些憋闷。而吉祥则是小心翼翼的打量着他的表情,“陛下,时候不早了,明日还要上早朝,您看您去何处歇息?”
“还能去何处?去凤池宫。”
宋惊澜站起身来朝外走去,她不来无妨,他过去便是。
凤池宫内本就没有安排什么多余的宫人,宋惊澜一走进寝殿便听到了平稳的呼吸声,他将目光投向床榻之上,姜虞月睡颜沉静,怀里正抱着姜启墨,母子二人已然陷入了沉睡。
本来宋惊澜的心里头还有些许不畅快,但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却是心头一软,这是他这些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场景,如今总算是得以实现了。
他动作轻柔的脱下外袍,轻轻躺在了姜启墨的身侧,与姜虞月面对面之际,他并未错过姜虞月睫毛微颤的小动作。
不过见着她没有要睁眼的势头,宋惊澜也没打算点破,只是轻轻地在她额头落下一吻,而后再将母子两人都揽入自己的怀抱。
这是多年来,宋惊澜睡得最为安心的一夜。
而第二日一大早,他便早早的起了床,因为他知晓,在今日的朝堂上可有一场大戏在等着他。
宫中被带回来了一女子的消息宋惊澜本就没有刻意封锁,而经过了整整一夜的发酵,文武百官几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