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废了他,又能如何?
见到此人被带上殿后,他的面色更加阴沉,心底燃烧着熊熊烈火。
身边的郑畋明显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寒意。
根据这情况判断,看来那位昔日的至尊即将面临一场劫难。
很快,一阵喧哗打破了寂静。
李儇出现在面前。
刚踏入大殿那一刻看见熟悉的面孔,惊惧不已的神情立刻显露了出来。
身为皇族成员,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认出眼前人正是昔日太宗后,他立刻双膝跪倒在地。
“原来是太宗皇帝驾到,真是意想不到。”
此时他试图向一旁旧识求助的眼神被完全忽略了。
郑畋陷入了两难境地,完全猜不透李世民的真实想法。
只好保持沉默。
看着对方居然不懂得察言观色,郑畋心中怒火更甚。
简直是个废物!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留你一条生路呢?
”你贵为君主,却临阵脱逃,可曾考虑过天下百姓的感受?”
李世民带着满腔愤怒离开座位,一步步朝李儇走去。
整个人散发着让人窒息的压力。
这一刻,对于李儇而言简直就是煎熬。
他咬紧牙关跪伏在地,却找不出合适的辩词。
“太祖皇上……其实……我……”
眼珠转动,却依旧找不到任何借口。
不等对方开口求饶,李世民便一脚踹在他胸口。
本就缺乏锻炼的身体遭此打击,令其捂住心脏位置,瞪大双眼。
不明白为何会遭到这般对待,
明明只是一心想要活命而已啊。
强忍着剧痛看向对面,“皇上能否听臣下解释一番呢?”
对此质问,李世民报以冷笑回应。
“你要如何解释?你这个懦夫!”
“我朝怎么会出了像你这样的无能之辈!”
“你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节度使,你说说看,你还剩下什么用?”官员此时情绪激动,话语间流露出不满。
听了这话,对方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
“我也没办法呀。”他勉强应答。
李世民没有给任何解释的机会,一巴掌打在了对方的脸上。
“所谓的无奈,竟敢把无数子民的生命当成儿戏!”
“你觉得你还有脸面吗?”
“我作为大唐的君主,哪怕战败,也从未抛弃战场逃走。”
“而你呢,却选择了躲到成都!”
他气冲冲地对着玄甲军统帅质问道。
“你们接回此人的时候,他在做什么?”
李儇没想到会被这样询问,瞬间面色如土。
然而,玄甲军统帅并没有遮掩,将实情一一说出。
了解到李儇居然在那期间纵酒寻欢,这令李世民更加愤怒。
历史上得知是一回事,在现实中听到又完全不同。
他直接抽出了玄甲军士兵手中的一柄剑,将其架到了李儇的脖子上。
李儇惊恐万状,脸色惨白,明白李世民是真的起了杀意。
“太宗,陛下,请原谅我的过错,以后再也不会了,行么?”
“求您饶过这次吧!”
“给你机会?你又给其他人活路了吗?”
“你不配当这个皇帝!”
怒火中烧之下,李世民挥剑向着李儇劈去。
后者赶紧闭上了眼睛,但过了好一阵都没有感觉到来自于肉体上的疼痛。
睁眼一看,只见剑已被刺入地面,连一丝目光也没有留给李儇。
侥幸保住了命的李儇使劲拍着自己的胸膛平复心情。
不过此刻,他也只能乖乖跪下,恳求宽恕。
但是李世民怎么可能轻易改变主意?
冷漠的目光扫视过去,一字一句说道:“在我得胜归来之日,不得食用任何米粮与饮水!”
此言一出,李儇顿时瘫倒在地。
“陛下,这不是开玩笑吧?”
“真要一点不吃、不喝,那不就死了么……”
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从李世民口中说出来的命令。
李世民冷笑回应。
“那些深受苦难的人们有多久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了?”
“我只是让你稍微体会一下他们的处境而已,明白了么?”
面对这样严厉的责问,李儇不再争辩,只是不停地颤抖着。
看着眼前这位胆小怕事的样子,李世民决定不再废话,深吸了一口气后下令:
“给我好好盯着这个人,要是发现他逃走了或是有人给了吃的喝的,立斩无赦!”
对于如此严厉的帝王,没人能够质疑其权威。
所以当李世民宣布惩罚时,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大快人心的结果,都认为是李儇咎由自取。
若非肆意妄为,怎会落得这般下场。
人人都看得出来,李世民是真的怒不可遏。
帝怒所至,血流成河,并非虚言。
幸好所有的愤恨都倾注到了李儇身上。
就这样,李儇沦为了囚犯。尽管难以置信自己竟然被废,可他也不敢有任何反抗之意,生怕稍有动作便是死路一条。
身为朝廷重臣的郑畋见此状况,理所应当站了出来询问未来打算。
因此,怀着恭敬之心向李世民问道:
“皇上若果真废黜了李儇,那接下来谁能继承大统,恢复我朝盛况?”
听罢此言,李世民深深看了眼面前这位官员。
“难道我们李氏王朝无人可用了吗?为何偏偏选了这样一个废物?”
言语之中蕴含强大气势,使得郑畋心惊肉跳。
确实如圣上所说,皇族之中并非无人可用,何必执着于那位无能者呢?
有能力又有魄力者皆可担此重任。
想到这里,大家对李儇的看法也就变了。
甚至他自己也都挺直腰杆来——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太宗风范啊!
即使过了一百年,恐怕也无人能超越。
李世民此刻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
若非郑畋是李家后代,他恐怕早已对其动手。
此人与李治、李隆基大不相同。
尽管李隆基最终也是逃亡,但他毕竟有过一番作为。
而郑畋又有何能耐?
若其真有能力治理好大唐,国势不至于如此颓败。
想到这里,李世民闭上了双眼。
“五代十国的开始意味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苦难。”
“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皇族朝廷,都将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身旁的官员缓缓说道,语气中透着无奈。
这段历史让无数人唏嘘感叹。
李世民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火花,周身战意渐浓。
“无论五代十国怎样演变,既然朕来了,就已预示战火重燃!”
他的话语霸气十足,傲气逼人。
然而在场者无人敢反驳他的豪言壮语。
毕竟,关于他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
所有人瞬间变得庄重起来,明白李世民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
毕竟城外尚有几十万大军虎视眈眈。
他们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随便一人便能够力敌数十。
面对如此强大的军队,敌人注定会在战场上被彻底碾压。
大家都在憧憬着五代十国统一后的景象。
同时也十分期待如果最大的赢家依然是大唐的话,又会是如何一番光景?
顿时,众人心中充满了斗志。
每一个人心中都燃起了熊熊战意。
“恭祝太宗凯旋而归。”
到了夜幕降临之际,李世民单独召见了郑畋。
“说说近日里发生的情况。”
郑畋惊讶不已,没料到自己竟会得到这般重视。
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并将近日所发生的一切详细告知了李世民。
听罢,李世民冷笑连连:“没想到他们如此狂妄自大,真是以为我大唐没人了吗?”
“明日,朕就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天朝威严!”
说到此处,他的声音变得愈发严厉。
每个字句都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两人于宫中讨论了一整夜,直到翌日清晨,郑畋才满心欢喜地离去。
只见他脚步轻快,仿佛前些日子病重缠身之人并非他本人。
另一边,朱元璋正站在城头之上,凝望着荒凉的景色,不由感慨万千。
“不过短短数日,盛世繁华的大唐就变成了这番模样。”
“倘若有明君执政,大唐也不至于落到此等地步。”
朱元璋摇头叹息。
听着皇帝的话语,在场官员也只能随之叹气。
“这是每个王朝难以避免的命运啊。”
不论大唐或是明朝,终将经历兴衰起落。
不久后,传来消息,李世民计划首先讨伐蜀国。
尽管那片土地贫瘠,却资源丰富,因此成了首选目标。
……
次日清晨,李世民带领着浩荡大军直奔蜀国。
三十万人马,尽是精锐之师,来到对方领地犹如摧枯拉朽。
蜀国王对此本已怒火中烧,但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敌军入侵的消息便突如其来。
无奈之下,只能铁青着脸下达命令。
此时此刻,边境守军已然土崩瓦解。
看到眼前的混乱局面,李世民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大声喊道:
“投降者一律不予伤害!”
清亮的声音响彻云霄,几乎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望着遍野的尸体。
看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不少人开始了犹豫不决。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数十万大军。
倘若继续顽抗到底,唯有死路一条。
一部分将军率领部队迅速穿过战场,对于反抗者直接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