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三鱼 作品
第66章:总有亲戚是奇葩(二)
可惜没有倒吸凉气的声音,这点陈生必须给个差评。
淑芬同志没好气地用手拍了一下陈生的背:“你小子说啥呢,你妈我是那种大嘴巴吗?”
别说!淑芬同志这一巴掌,看似用力可一点都不疼。
陈生对着淑芬同志眨巴了两下眼睛,很想问一句:“难道不是吗?”
作为东大的传统妇女,就没有不爱聊八卦的,尤其是东家长西家短,北家汉子偷了人西家女人出了墙,只要有新闻,那股探究精神恨不得将所有细节都打探清楚。
你要是问国家大事,保证一问一个不吱声,可你要问方圆几里地的事情,保证能不带重复地聊上三天三夜。
淑芬同志同样如此,每天下午,店里肯定找不到淑芬同志的身影,去外面扫视一圈,得,几个妇女聚在一起聊得可起劲了。
就在大多数人还处于震惊中的时候,率先反应过来的幺姑,语气有些结巴地问道:“不是,陈生,刚才你说你在蓉城开了三家店?”
陈生点头,“是的,幺姑,也算是机缘巧合!”
面对幺姑,陈生的态度和煦了不少。
说起幺姑,只能说这也是个苦命人,父亲这辈她年纪最小,那年月家里穷,奶奶在生完她后已经没有了奶水,差点就没有养活她,也正是因为这样,幺姑从小身子骨就弱。
后面勉强找了一个条件一般的丈夫嫁了,结果生了娃,娃也是个不争气的主,在如今大学生遍地走,大专生不如狗的年月,表弟读了一个技术类中专。
有人说人这一生都在比较中度过,小时候比谁的玩具多,年轻时比谁更漂亮,谁穿得更好看,再大一点则比谁的工作好,谁嫁得好,再往后就是将这一套赋予给自家孩子,开始比较谁的孩子更争气,更有出息。
而幺姑,从小到大再到现在,可以说没有哪一样是比赢了的,因此每次类似今天这般家族聚餐,她只能充当小透明,或者像陈父前些年,话少手脚勤快。
现实就是这样,当你底气不足,你就是那个最勤快的人,也必须当那个最勤快的人,不然闲言碎语就能将人压垮。
得到肯定答复,这次包厢中终于传来了陈生很想听见的倒吸凉气的声音。
陈生循声望去,便看见大伯装模作样拿起旁边的茶杯,想要掩饰自己此刻的尴尬。
陈生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冲着大伯说道:“大伯,要我说,还是让涛哥也去蓉城发展,这城市大一点,机会真就多不少,钱挣得也多,像涛哥这种,去了蓉城,工资怎么也得多这个数出来。”
陈生冲大伯竖起了两根手指,即食指和中指,只不过两指分的很开,其中食指微微弯曲,中指则竖得笔直。
大致看来就好似冲人比国际通用手势。
好吧!这点陈生承受,他就是故意的。
包括冲他说的那话也是,陈涛要是去蓉城,如果顺利的话,工资还真可能上涨两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得是顺利才行。
毕竟去了蓉城,人生地不熟,没有人脉支持......啧啧!
唯独可惜一直没开口的陈涛或许是看出来了,赶在大伯前直接否定了陈生的提议:“我在德市待得好好的,我可不去蓉城。”
说完还不忘瞪了陈生一眼。
当然他不想去,可有人愿意,这不,幺姑扯了扯一旁默不作声的王译,冲着陈生说道:“大城市是不一样,要不等过了年,让小译跟着去蓉城闯闯。”
听见这话,王译嘴巴微张几次却并没有开口。
不过从表情可以看出来,他其实并不愿意,只不过他显然并没有发言权。
“幺姑,这事还得看译娃自己的想法。”
陈生并没有答应下来。
他只想挖坑,可没本事帮着安排工作,再者像王译这种毕业就进厂的,说实话,经过流水线的洗礼,想要跳出去,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一个好师傅学一门手艺。
比如砖瓦工、漆工、水电工。
别看不起这些工种,只要手艺在线,一个月轻轻松松过万。
哪知道幺姑不按常理出牌,当场就冲着王译问道:“小译,你怎么说,去不去蓉城?”
好在王译并没有吱声。
气得幺姑一巴掌拍在了王译后背上。
光听那闷响声,这一下是真的重。
淑芬同志作为东道主,这时连忙站出来打圆场道:“哎呀!你打他干啥,不想去就不去呗,译娃子现在的工作不也挺不错的,每个月几千块钱,离家也近。”
也不知道这句话里那几个字勾起了三姑家女儿的兴趣,冲着陈生问道:“表弟,你都开了三家店,收入应该不错吧,现在每个月能挣多少啊!”
这话一出,可以说在场除开安小暖外,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有些人看向陈生或者陈父陈母还隐隐带着点深意。
“咳!也就赚个辛苦钱。”
“不会吧,你可是在蓉城开了三家店,还辛苦钱。”表姐邵丽丽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明显是不信陈生这话。
不说她不信,其他人貌似也不信。
毕竟陈父陈母就是做生意起家,一步步从农村走到了县城,做生意不挣钱能买车?能在县城买房?能有钱帮陈生?
“真没乱说,面门转让、店铺装修、设备,再加上每个月的人工、水电等支出,说辛苦钱其实我是往大了说,现在都处于亏本经营呢!”
信不信都不重要,因为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好在有了陈生这番“伤春悲秋”的发言打底,这下也没人找陈生询问收入的事情了,话题重新由长辈接管,身为小一辈的他们只管埋头干饭。
当然陈生也少不了解答一些同辈们抛来的问题。
诸如做的是什么买卖,店铺开在哪里等等。
少了长辈这层束缚,陈生应付同辈可就轻松多了,想答就答,想说就说,主打一个随意,顺便照顾下身旁初来乍到,这会特意降低存在感默默当干饭人的安小暖。
对于这点,陈生不得不夸安小暖一句聪明,不冒头烦恼自然就少,其实要不是大伯挑事,这种家族聚餐,小辈基本都是默默当干饭人。
至于大人们的事情,懒得搭理,懒得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