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大帝,最终创制出了兽化之术,也就是兽王之力最早的雏形。
当时的先民社会,还处于人类文明的初期,并没有那么多的伦理道德可言——以后世的观点来看,当时的兽化之术是十分残忍的,虽然会牺牲不少族人的性命,然而一旦成功却有着非常强大的威力,只需一个人便可成功猎杀成年的老虎大象,为族人带来新鲜富足的肉食——伏羲大帝并没有把这项技术作为什么秘密,而是在各个部落中广为传播。
后来,随着伏羲女娲部落的壮大,族人越来越多,伏羲和女娲准许各个部落向四方游历,开拓新的适宜生活的领地。
由此分出四大部族,伏羲和女娲本部依然生活在后世所谓雍州、凉州之地,一支部族向西翻上大雪山,到了瑶池一带,繁衍而成西王母一族;另外向东的两支兄弟部族,成了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西王母一族生活在瑶池一带,仍以游猎畜牧为生,所以族中仍旧不断钻研发扬兽化之术。
而黄帝、炎帝部落到了黄河、中原一带后,渐渐发展成了农耕部落,饲养猪羊,种植庄稼,越发自给自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套自己的法律和道德观念。
兽化之术渐渐成了一桩不愿被人提起的隐秘之事。
直到后来,炎帝的儿子——蚩尤,联合了黄帝的儿子——姜,组成了一支新的部族,准备向更遥远的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进发,去开拓新的领地。
当时,那里被称作东夷之地。
有派出的勇士回报,说那边东到大海,在群山与海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平原,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作为族人新的领地。
那一片被称作海的水域里,每当清晨,也会有鱼虾蚌贝从海里出来,堆积在沙滩上,火烤过后十分的美味。
在探路勇士的描述中,东夷之地简直就像天堂一般。
然而问题来了,在通往富饶平原的路上,是崇山峻岭,那里生活着数不尽的狼虫虎豹蛇蝎虫蚁,一路上十分的危险。
一千名探路的勇士,只有三个人活着回来了。他们时而满怀欣喜的描述着那片富饶之地,时而又面露恐惧,狰狞抽搐着。
蚩尤和姜,一个天生勇武,一个足智多谋,他们十分清醒的明白,这些勇士描述的天堂是真的,那些吃人的虎狼也是真实的。
一千名壮年勇士尚且如此,如果要开启真正的东进,势必要带着那些老弱妇孺,到时候怕是更难越雷池一步了。
必须想出一个妥善的法子,保障路上的安全。
蚩尤和姜,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族中的一些传说,关于伏羲大帝,以及炎帝黄帝等人,如何带领族人开疆拓土的那些故事中,似乎隐去了一些重大的信息。
他们开始有意的去搜集更多的传说故事,以及族中的秘密文件,终于被他们发现了兽化之术的秘密。
蚩尤和姜的冒险精神,感染了族中为数不少的年轻人,他们崇尚强者,向往自由,激进、勇敢。
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甚至根本没有认真想过,在群山之东,日出之地,等待他们的到底什么。
但他们已经厌倦了,像父辈那样,世世代代守在并不算丰饶的土地上,辛勤耕种和牧羊采集为生。
甚至,打败那些潜藏在崇山峻岭间的虎豹豺狼,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热衷于战斗,渴望着胜利,推倒一切挡在他们面前的野兽和山川。
在正式的东征之前,蚩尤和姜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部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平原,和两条河流。
这些土地和河流,在旁人眼里已是莫大的财富,但他们并不以为意,而是默默的搞着对兽化技术的研究。
随着炎帝、黄帝部落农耕技术的愈加成熟,部落中的道德和律法也渐渐有了新的变化。那种以牺牲族人性命为代价的兽化之术,被束之高阁,甚至有意秘藏起来。
蚩尤和姜的研究,几乎是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
幸运的是,愿意为理想和大业冒险牺牲的年轻人很多,姜也堪称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他们不但复原了兽化之术,甚至将之发扬光大,形成了更为成熟的兽王之术。
在兽王之力的帮助下,蚩尤和姜的部落,对群山之东、日出之地的开拓变得十分顺利,后来那里被称为东夷之地。
不到十年功夫,蚩尤和姜已经在东夷建立起十余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甚至还形成了一座城市。
他们不仅繁衍了自己的部落,更团结起东夷之地原本的蛮民,教给他们语言和结绳记事的知识,还有耕种、狩猎、建筑房屋等等的技术。
那些蛮民亦形成十余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诚意归顺在蚩尤和姜的领导之下。
这个时候,蚩尤和姜还不到三十岁,已经成为三十多个部落的联盟共主。
在这将近十年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并没有断绝与炎帝、黄帝部落的联系,随着两地频繁的交流,还形成了三条主要的通道,以供部落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了原始的商贸之路。
权力,会使人迷失,使人疯狂。
嫉妒也是。
正值壮年的蚩尤和姜,渴望更大的权力,他们希望原本的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和自己新创立的东夷部落联盟,能够建立起更大的联盟。
还有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的部落联盟,也应该加入进来。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再仅仅是部落和联盟,而会诞生一种全新的形态——国家。
蚩尤和姜,将成为最初的国王。
而炎帝和黄帝,又怎会看不出蚩尤和姜的野心呢?他们甚至有些嫉妒起自己的孩子来。
不仅嫉妒,还有恐惧。那些已经在炎帝和黄帝部落已经失传的兽化之术,在蚩尤和姜那里被发扬光大,成为了所向无敌般的恐怖力量。
那些力量太强大了,破坏力太强了。
如果只有力量和杀戮,部落是不会长久繁荣的。这也确实是炎帝和黄帝发自内心的想法。
长时间的农耕生活,在炎黄部落联盟里,诞生了最初的朴素的仁政和爱民的思想。以人为器,炼化魔兵,是为不仁。
此时,自长江以北,黄河两岸,将近二百余大小部落,都在炎黄联盟的领导之下,从规模上来说,炎帝和黄帝的部落,仍旧是最强大的。
况且,此时的炎帝和黄帝,已经围绕仁政、爱民的理念,形成一系列的官制、法度,以及农耕、建筑、节气、数术等方面的知识,并有专职的“师”来系统性的掌握和传承这些知识。
炎帝和黄帝,认为应该以法度和文化,去教化四方,使天下四海之民宾服。
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接受蚩尤的要求,并将之视为一种挑衅和叛乱。
炎帝和黄帝,分别派出使者,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训斥。并由使者带去大量竹木做成的“简牍”,上面记载着炎黄部落最新的关于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文化成就。
炎帝和黄帝,仍希望可以通过文教,来改变年轻一代人的想法。
蚩尤的反应更为激烈一些。
使者离开后,他越想越恼火,一把火烧掉了那些简牍,当着自己儿子和从属的面,不断数落先君们的不是,认为他们已经老朽了,他们所谓的仁慈,不过是年老体衰带来的软弱和无能,他们无法继续领导年青一代的族人去开拓更广袤的山川大地。
姜,虽然性情深沉,心思缜密,却同样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他擅于布局和操纵,以至于在部落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蚩尤是姜的利爪,姜是蚩尤的心。
炎黄联盟中的长老们,曾经以为可以通过游说少年老成的姜,来进一步影响蚩尤。
姜的说辞,令使者十分满意,他们自以为姜必然听懂了他们的劝诫,而后便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去说服蚩尤放弃那些虚妄野蛮的想法。
显然,他们的盘算最终落了空。他们没能深入理解“姜是蚩尤的心”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蚩尤在儿子和臣僚们面前做足了戏,挑动起极大的反抗情绪,而后便同姜商量起后续的举措来。
蚩尤直来直去,他的兽王部队已经磨炼的十分骁勇,所向披靡,干脆集结起一支军队,攻陷黄帝和炎帝的都城,将他们流放,便可取而代之。
姜的谋略,自然更高明一些。
他先是提醒蚩尤,我们是要争取更多的部落成为兄弟呢,还是要同天下的部落都成为敌人呢?
蚩尤虽然莽撞,心里想的自然也是前者。
凭着兽王部队的力量一路杀向王都,或许是直截了当的办法,但一路上横造杀戮,那些首当其冲的部落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死敌,就连周遭大大小小的部落,知道我们的行事风格后,自然也会因为心生恐惧而成为敌人,到时候炎黄联盟那二百多大小部落反而会成为铁板一块。
无论兽王部队怎样厉害,面对数十万计的强敌都是很吃力的,更何况炎帝和黄帝还发明了战车和阵法,威力同样不容小觑。
姜为蚩尤讲明其中利害,最终说出了自己的计谋。
他打算先以丰厚的盐巴,鱼干、贝干,青铜,玛瑙,去贿赂邻近各个部落的长老,并开展交易买卖,让临近部落的人们知道,东夷是一个富饶而友好的地方,以此邀买人心,悄悄拉拢他们加入自己的联盟。
东夷东临大海,盐巴、鱼贝之类海货水产,自然比黄河两岸要丰盛的多。
那些部落加入蚩尤和姜的联盟后,炎帝和黄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善罢甘休。
按照地理形势推断,炎帝和黄帝当然会先去攻打收服那些他们视为背叛者的部落,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但有了名正言顺出兵襄助盟友的理由,还可以制造声势,败坏炎帝和黄帝的声誉,使更多部落离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