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姜的讲述,蚩尤简直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击掌狂笑,好像他和姜已然成了天下联盟的帝。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皇 xiaoshuohuang.com
大量的海货、盐巴被运送到炎帝和黄帝联盟中与东夷接壤的一些部落里,有了蚩尤和姜提供的物资,足以让这些部落在寒冷贫瘠的冬天,也不至于过得太苦。
那些同蚩尤和姜通商的部落,平安的度过了那个冬天,并把消息告诉了更多部落,于是更多部落主动向蚩尤和姜示好,加入通商的大联盟中来。
姜还特意发展一些部落,主要去从事捕鱼和晒盐,他带领族人打造出十几米长的大船,以及用青铜打造的鱼叉,可以直接捕获几百上千斤的大鱼,鱼肉用盐腌制风干后,可以存放数年仍然风味十足。
还有海边新开出的盐田,波光粼粼,若非站在山坡高处,根本一眼望不到尽头,一次能产出几千斤的粗盐。这些,也比在中原一带烧制井盐便利很多。
大海是如此的富饶和慷慨,蚩尤和姜的部落,越发强大起来。
这些鱼干和盐巴,更成为了蚩尤和姜笼络炎黄旧部的重要物资。
等到第三年春天的时候,炎黄部落中已有三十余个部落,与蚩尤和姜悄悄定下盟约。
联盟中有部落与蚩尤和姜通商的事情,炎帝和黄帝,都是知道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甚至十分欣慰,两位老首领还以为自己的儿子们,真正懂得了仁爱和互助的道理。
加上一些大臣和部落首领收了蚩尤和姜的好处,在炎帝和黄帝面前说了不少好话,炎帝和黄帝,还特意派出新的使者,对蚩尤和姜,表示了嘉奖。
哈哈哈哈,这些来自老父亲的嘉奖,反倒惹恼了蚩尤。
无论训斥还是嘉奖,无非都是说自己仍屈居在那两个老家伙的权威之下,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蚩尤找到姜,再次把那个伟大的理想说出来,希望姜能加快动作。
“姜,你的计谋实在太厉害了,老家伙那边已经有三十几个部落加入联盟了,嘿嘿嘿——”
“就说你等不及了呗?”
“我——哈哈哈哈——你觉得呢?”
“本来我是想和那些部落达成联盟后,父亲和叔叔会很生气,于是派兵过来,给你个堂而皇之开战的理由,可是,谁能想到两位老父亲,竟是派人带来了嘉奖?”
姜故作为难的望向蚩尤。
“谁说不是呢,一想到这里我就火大,运了那么多鱼干和盐巴过去,换来这么个结果?”
“你这是抱怨我?”
“怎,怎,怎么会呢?别欺负哥哥,哥哥脑子没你转弯儿快,你赶紧给哥哥想个办法,我等不及了。”
“嗯,那就再加把火,你不是早就想去云梦泽那边看看吗?你现在就做准备,等到桃花开的时候,就带大队前往云梦泽吧。”
“云梦泽?去云梦泽?”
“不只是我们去,那些新加入的部落也要加入,每个部落出五百人,就是一万五千人。”
“用不着他们,我带上咱们的兽王部队就行,五千人就够了。”
“怎么?你不是想要惹怒老爷子们吗?有他们参与进来,跟着我们一起出兵,你以为炎帝和黄帝还能坐得住吗?”
蚩尤一拍大腿,顿然醒悟,“好主意,好主意,哈哈哈哈,就知道你鬼主意多,听你的,都听你的,我这就去整顿人马,先带人去南边转转,打仗不打仗,不重要,对不对,重要的是让那些人跟着我们一起出兵。”
通商,联姻,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联军,才是考验部落间关系的重要标准。
炎帝和黄帝,早就颁布了帝诏,部落之间不得私自联兵征伐。
那些炎黄旧部,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是炎帝和黄帝的底线,可是那些部落首领们,在蚩尤和姜这里拿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而且他们还想拿得更多,更何况只是派个五百人的小队,不会太显眼的。
并没有费太多思量,这些部落首领便答应了蚩尤和姜的要求。
只是等他们到了合兵会盟的地方,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可没想到蚩尤和姜竟然是一下子把他们三十几个部落的人,全喊来了。
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想
退却也是来不及了,有的部落首领,颇有些头脑,已经看出蚩尤和姜的心思,为表忠心,赶紧代为拉拢众人。
当下再无异议,蚩尤率众在云梦泽边界巡视月余,这才折返回走。
兵巡云梦泽的事情,很快就传到炎帝和黄帝的耳朵里。
起初那三十余部落,并未被视为叛乱,炎帝和黄帝只是派出使者训斥了他们。然而,蚩尤和姜却同样派出了人马,在炎帝和黄帝的使者返回途中,将他们斩杀了。
因为部落比邻的关系,那些归附于蚩尤和姜的部落,大多是炎帝的旧部,而追杀使者的人,也正是蚩尤的儿子,也是炎帝的孙子。
炎帝,宽厚仁爱,爱戴子民,向来对蚩尤这个好勇斗狠的小儿子不甚喜欢。当初蚩尤和姜,还没有离开部落的时候,炎帝便总是担心总会有那么一天,蚩尤会为自己招来灾祸。
听到使者被杀的消息,炎帝忧心不已,一方面调集军队讨伐蚩尤,一方面再次派出使者,劝降那些归附蚩尤的部落。
其实炎帝并没有想要大开杀戒,调集军队也不过是希望威慑诸部落和逆子蚩尤,希望他们日后可以约束自己,不要再惹事端出来。
炎帝,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儿子。
蚩尤和姜也派出使者和军队,游说已归附的炎黄旧部,告诫他们炎帝劝降是假,既然大军逼近,就应该早做防御,倘若炎帝真有心劝降,又何必派出军队呢?
这些部落首领很清楚怎么回事,倘若不派军队来保护,就算炎帝派多少使者来,还不得被你们给杀了?你们不一样派了军队来么?
不就是逼人站队么,老子们站队就是了。
十几个部落铁了心,跟了蚩尤和姜。
也有十几个部落确实被蚩尤和姜的手段吓到了,如此狠辣的手段和诡计,他们之前是不曾见过的,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蚩尤和姜的强力和谋略背后所流露出来的骇人的恐惧。
他们又开始怀念起炎帝和黄帝的仁厚来。
这些部落趁机灌醉了蚩尤和姜派出的使者,干脆连寨子都不要了,连夜带着人马妇孺逃向了炎帝一边。
无论如何,既然炎帝派出了军队,便是先行表示出征伐之心,蚩尤一部趁机散布消息,在天下部落间传唱自己的无辜,随即举兵与炎帝的部落展开了交战。
炎帝派出的部队大败,蚩尤乘势西侵,在兽王部队的助力下,竟一路势如破竹。
黄帝接到炎帝的求援,迅速召集部落兵马和炎帝汇合,同蚩尤会战于冀州之野,黄河之滨,后世称为涿鹿之战。
黄帝的兵将精通驾驭战车、阵法,懂得利用地形和城墙的优势,然而就算如此,炎黄联军仍然只是苦苦支撑,并不能将蚩尤彻底击退。
炎帝和黄帝思虑再三,决定去西北大荒之地,寻求先祖伏羲和女娲的帮助,于是派出了聪慧过人、沉稳仁厚的姬,作为使者率众前往大荒,寻找先祖故地,希望伏羲和女娲的部族还生活在那里。
姬,是黄帝的儿子之一,擅长骑射驾车,深谙天文算法,少年老成,礼遇部民士卒,在部落中威望很高。
当年姜还在部落中时,最先崭露头角,流露出过人的聪明才智,然而族中长老,却仍更为看好姬,认为姬更适合继承黄帝的名号,成为新的联盟首领。
姬在先民留下的典籍和民歌中推算出,千百年前,第一代炎帝和黄帝大体是沿着黄河的流向,一路向下游迁徙的。
第一代炎帝是弟弟,黄帝是兄长。
他们沿着黄河一路迁徙,到了今天的冀中平原一代,炎帝出于礼让,先请兄长黄帝和他的部落留了下来,自己带领部民继续向下游进发,到了今天的豫中也就是中原一代,才定居下来。
于是,姬便率众逆流而上,历经长途跋涉,他们果然在雍、凉一带找到了伏羲和女娲的遗留后世的部落。
然而在当时的伏羲来看,无论炎帝和黄帝,甚至所谓的蚩尤和姜,这些都是远亲,都是伏羲和女娲的后裔,他们不能单方的决定帮助谁。
在炎帝和黄帝离开后代千百年中,伏羲和女娲的部落中也常常会发生内部的征伐,虽说这些战乱会带来一定灾祸、削弱部族的力量,但长期来看,那些获得胜利的首领,更能为部民带来更大的繁荣和昌盛。
甚
至在伏羲看来,炎帝和黄帝应该接受这些战争带来的锻炼,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
姬,没能在伏羲和女娲的部落中寻求到援助,但伏羲的话,却在他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知道,早在亘古之前,先代伏羲就曾经创下八卦和易的大智慧,今日受教,果然非同一般。
当然,姬也没有就此认命,伏羲的智慧固然令人敬佩,但战局终究需要扭转。
他一路逆流而上期间,听到更多的歌谣和传说,在伏羲的部落中停留之际,也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当年伏羲部落繁荣昌盛,开枝散叶之时,并非只有炎帝和黄帝部落迁徙出来,除了几支去向渺茫的部落外,还有一支部族向着更西方的昆仑大雪山和瑶池方向进发了。
在伏羲部落中,甚至还有一些关于那一部落的歌谣,称其为西王母部落。
姬决定继续西行,一定要借到兵马,回援父亲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