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68

大唐胜。

公元779年,蜀之战,吐蕃南诏联军十万,再次攻打大唐,大唐再次打赢。】

*

听着这一场场战役,赵匡美不由惊愕,他知道唐后期动荡但不知如此动荡。

“唐朝还是厉害,经过安史之乱后竟然还能打败吐蕃,咱大宋当真比不了。”赵匡美叹了一声气。

“哥,你说咱大宋怎么就这么弱?”赵匡美看向赵匡胤。

赵匡胤……

*

唐代宗,唐殿

听着大唐一次次击退了外族,唐代宗李豫紧皱的眉头终于舒缓开来。

他的妥协是有用的,起码唐朝有能力面对外族,不至于灭国。

唐代宗李豫最害怕的便是吐蕃等外资趁着大唐内乱趁虚而入。

若大唐并外族所灭,那自己则成了大唐的罪人,无言面对李唐的列祖列宗。

*

武周

听着唐代宗李豫当政期间一次次胜利,李旦跟着叫了一声好。

而一旁的李隆基的眉头却没舒展开,听着外族一次次的攻击,他更加理解为何李豫会放任节度使。

同时李隆基在思考节度使产生的必然性,大唐如此扩大版图,而周围的外族又虎视眈眈,两种因素叠加,是不是才是节度使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

李隆基再想,后期自己如此放纵节度使,是不是那时候朝堂对大唐边境的掌控已经失控。

“可是想清楚节度使失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武则天再次问李隆基。

其实也是在问自己,通过神迹的学习,武则天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在政治上的失误。

【咱们来做一组数据的对比。

在唐肃宗李亨时期,吐蕃一共向大唐发起了四次攻击,西北地区三次、关中腹地一次。

在唐代宗李豫时期,吐蕃对大唐发起的攻击多达三十多次,西北地区十多次次、西域三次、关中腹地十多次。

可见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面临多严重的外患,而大唐的兵力要应对这些外患已经足够吃力,根本没有余力再应对唐朝内部的矛盾。

所以唐代宗李豫对于节度使的妥协更偏向于被逼无奈。】

*

看着触目惊心的数据,阿斗越发觉得唐代宗李豫不容易。

“果真新旧唐书对他的评价是中肯的,这种局面若换成我,怕不是灭国。”阿斗道,他特别有自知之明。

【虽然唐代宗李豫对节度使妥协,但是并不意味着放弃抵抗,接下来咱们看看唐代宗李豫妥协的这些年都干了什么事。】

第312章 灭奸臣

【首先唐代宗李豫流放了宦官程元振, 算是解了众臣之怒。

但是随后他又重用了宦官鱼朝恩,因为吐蕃攻陷长安之时,唐代宗李豫身边只有有宦官鱼朝恩率兵勤王。

站在唐代宗李豫的角度,宦官鱼朝恩起码真心护主。】

*

唐代宗, 唐殿

听到自己后续继续任用宦官, 唐代宗李豫无奈的叹气, 若身边有忠心的大臣自己何必任用宦官。

唐代宗李豫心里清楚的很, 只有宦官的利益和自己是一致的,重用宦官不过为了集中手中的权利皇权罢了。

不过, 听神迹所述大将郭子仪如此忠心,唐代宗李豫心中想法有所改变。

若有人可用,哪个帝王愿意让宦官专政呢。

【长安之功后,宦官鱼朝恩被封为天下观军容使,并掌管京师神策军。

神策军是继安史之乱后朝堂军的核心军, 也就是唐代宗李豫直接掌管的军队。

可见唐代宗李豫是多信任宦官鱼朝恩, 但是最后宦官鱼朝恩的下场竟还不如宦官程元振。

宦官程元振尚且还没被处死, 但是唐代宗李豫却对宦官鱼朝恩下了死手。

咱们一起分析分析, 宦官鱼朝恩到底触及了唐代宗李豫什么利益,才落得如此下场。】

*

“难道其中还有隐情?”赵匡美一脸惊讶, 他一直觉的唐代宗李豫处死宦官鱼朝恩只是要结束宦官专权罢了。

*

“扶苏, 你来说说唐代宗李豫为何杀此宦官。”秦始皇嬴政问扶苏。

“儿臣以为是宦官鱼朝恩越了界, 触及了唐代宗李豫的底线。”公子扶苏道。

“唐代宗李豫最忌讳的便是节度使, 宦官鱼朝恩怕不是和节度使有所勾结。”公子扶苏分析, “若两股势力结合,天下危矣。

秦始皇嬴政点点头, 显然公子扶苏最近的表现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

*

武周

“三郎,你说说李豫为何不重用宦官。”武则天问李隆基。

“怕不是宦官与藩镇勾结。”李隆基道, 看的出李隆基的确有当君主的天赋,他做事想事都是从君主的角度。

但是也正因如此,李隆基对权利的把控到了痴迷的地步。

“那你觉得宦官可否信任,他们的利益当真和帝王一致?”武则天继续问。

李隆基再次沉默,再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