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5

反贼。

【咱们一起来说说安史之乱的始末。

李林甫死后,由杨国忠接任宰相一职。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若李林甫是有才无德,这个靠着裙带关系当宰相的杨国忠则是无才无德。

可见,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已经昏庸到什么地步, 不但重用外戚, 重用的还是杨国忠这样的外戚。

天宝十三年, 也就是李林甫死的第二年, 安禄山开始蠢蠢欲动。

之前李林甫在的时候,作为被李林甫一首提拔的安禄山还是惧怕很李林甫的。

如今李林甫一死, 不受控制的安禄山的野心开始滋生放大。】

天幕中出现一个外族胖子, 只见他满脸堆笑, 在天幕中翩翩起舞。

身上的肉一晃一晃, 特别油腻。

【安禄山为了收买人心, 他向唐玄宗李隆基提了一份提拔名单,名单上有五百多位将军。

如此明目张胆的收买人心, 大臣们都觉出不对劲,感觉安禄山有造反之心。

但是自负的唐玄宗李隆基却不以为然, 也不知他哪里来的自信,就觉的安禄山绝对不会背叛他,他就是自己的一条狗而已。

第二年,安禄山派自己的副使去长安述职,并向唐玄宗李隆基递上一份人事调动名单,要求把自己手上的汉人将领全部换成胡人将领。

见安禄山如此野心,大臣们都觉安禄山这是要造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

卡通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中间,头上几个大字,“我不信!我就不信!”

“这个安禄山不是唐玄宗的义子,是他的亲儿子吧!”朱高煦不可置信,都这样的还不信?!

“他亲儿子可没这样的待遇,一日杀三子。”朱高燧道。

朱高煦点点头,心道也是,对亲儿子都没如此信任呢,果真是老年发昏。

“还是和咱爹一样,死在战场上好。”朱高煦感叹。

朱棣又一个眼神过来,朱高煦赶紧往后退一步。

【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众臣反对,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在他看来重用胡人比重用汉将保险。

同时唐玄宗李隆基还训斥众臣,觉的他们是嫉妒安禄山。

见唐玄宗李隆基如此重用安禄山,杨国忠坐不住了,上位后的杨国忠想独揽大权,安禄山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

加上两人直接还有过节,于是杨国忠派人私自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宅子,想找出他造反的证据。】

听到这,唐玄宗李隆基皱起眉头,心道自己怎么会任用这样的蠢货。

【安禄山本就有造反之心,被杨国忠这么一逼,他不装了,造反!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以清君侧,杀奸臣杨国忠为由,起兵造反!

安禄山手下的将领士兵都是身经百战的,加上募兵制,他们对朝堂早就没有归属感,他们自认为就是安禄山的兵而不是大唐的兵。

要知道一个王朝丧失了军队对自己的归属感是件很可怕的事。

更可笑的是安禄山都造反了,唐玄宗李隆基还不信,直到收到来自前线源源不断的战报。】

卡通李隆基一副惊恐模样,头上几个大字,“他怎么会造反!”

【唐玄宗李隆基赶紧找臣子商量,可是因为李林甫和杨国忠长久排挤打压,中央哪里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将领,但凡有本事的都在边境,远水解不了近渴。

幸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正在长安,节度使封常清请命带兵出征。

大将是有了,但问题是长年没打仗的中央兵根本没战斗力,再好的樵夫没好斧头也不行。

封常清战败,洛阳被攻陷。】

听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终于不是之前轻蔑模样,只见他的神情严肃起来,手微微握起。

【唐玄宗李隆基气恼,他觉的是封常清不行,于是下诰把所有的锅都甩到了封常清身上,将他贬为小兵,并他派去陕州大将高仙芝那。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提高士气,还说自己要御驾亲征!】

听神迹所述自己要御驾亲征,唐玄宗李隆基又觉的自己可以了。

起码自己还是有帝王的担当,哪个帝王没犯过错,就像太宗当年还是造反上位。

【眼见大军连连败退,在唐朝精兵没来之前,以守代攻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大将高仙芝听封常清劝说,率军向西撤退驻守潼关,他想利用潼关的地理优势拦住反贼,给后方的大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没想到此举却招来杀身之祸。

高仙芝之前得罪了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宦官边令诚趁机报复,他诬告高仙芝不但主动撤退,还动摇军心,又克扣士兵们的军饷。

在如此重用的时刻,唐玄宗李隆基竟然信了,他派宦官边令诚带着自己的圣旨到潼关,直接杀了高仙芝还有封常清。

两位大将!两位大将!!!】

看出乐瑶的情绪非常激动,气的乐瑶都出现颤音。

唐玄宗李隆基此举堪比赵构那十二道金牌令。

【唐太宗李世民】: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