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斤的猫 作品

第355章 红叶小学开学典礼

接下来的日子里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除了四合院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贾张氏与许大茂达成了和解。

许大茂拿出200块钱息事宁人,双方签订协议,约定此后互不相扰。

众人皆知贾张氏不要脸的性子,料定她日后还会找茬,但有了这份协议,许大茂至少能理直气壮应对。

这笔钱,就当是买个心安。

与此同时,叶潇男将全部精力投入西城区建设。

他马不停蹄走访了五十多个村庄,提出三项极具吸引力的承诺。

其一,只要与红星养猪场签订外包协议,就为村子免费修建一条直通养猪场的砂石路。

其二,养猪场收购村民采集的猪草,可以参与建设,以工分兑换粮食。

其三,孩子可享受免费教育,学校还提供两餐。

这三个承诺一出,周边村子顿时沸腾。

单单修路来说。

这可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什么不修?

穷啊!

现在哪个村子都穷的叮当响,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有钱去修路。

现在只要跟叶潇男签了外包合同帮着养猪就能修路,也就莽村那些傻子才不会同意。

不过你要说有傻子么,那还真有一些愣头青。

可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叶潇男走访32个村子的时候事情都还没有兑现。

但是现在呢?

路也修了,粮食也有了,正式工甚至都有很多。

这个时候再不同意那是纯纯的傻子了。

而且免费教育和餐食,更是让有孩子的家庭欣喜若狂。

现在地里没农活,孩子现在在家里就是多一张嘴吃饭,什么都干不了。

送到学校免费上课不说,一天还管两顿饭,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最后的收购猪草,提供岗位换工分,更是解决了很多农民的生计难题。

西城区的建设大家都看在眼里,与红星养猪场合作的32个村子,如今都过上了不愁吃喝的日子。

再加上西城区建设所需的岗位,都会从这些合作村子里选拔,村民们对这些待遇早就羡慕不已。

眼下地里干旱,种粮不仅费力,收成还少得可怜,单靠种地根本难以维持生计。

但跟着红星养猪场不一样,工分能兑换粮食,而且大半年来,无论多少人去换,养殖场的粮食始终充足,这让村民们越发向往。

不过,学校建设还需要时间。

现有的红星小学规模有限,容纳1500多名学生已是极限。

叶潇男计划在白家屯和沙家寨再建两所学校,每所至少容纳1000人。

这两所学校已经开工,预计三个月建成,再加上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和师资招募,要到寒假结束后才能开学。

眼下提前放出消息,既能在村民心里埋下种子,又能通过口口相传,让大家亲眼看到红星小学的政策落实,彻底打消顾虑。

此外,叶潇男还将种猪分配到各村,带动养殖业发展。

时间一晃,转眼就到了9月1日,红叶小学迎来开学日。

是的,只有红叶小学,并没有红叶中学。

经过这几天的走访调研,叶潇男发现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即便年龄稍大的孩子,学业水平大多也不超过小学五年级。

原本他以为1500个孩子里,至少有二三百人能接受初中教育,现在看来,暂时开设中学并不现实。

于是,他决定先只办小学,所有孩子从一年级读起,后续再根据学习进度,将学得快的孩子调剂到更高年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红星养猪场外,临时搭建起一座高台,红色横幅上“红星红叶小学开业典礼”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台下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大一点的孩子自己来,更多的则是由家长陪同。

早上9点,典礼开始。

然而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走上高台的却不是叶潇男,而是是一群工人和两头肥猪。

“这不是开学典礼吗?抬猪上来做什么?”

“该不会要杀猪吧?”

“开什么玩笑,这又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啊!”

“可是这架势,分明就是要杀猪啊。”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这时,叶潇男走上高台。

他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开口就是一句:“今天杀猪,所有孩子每人分半斤肉!”

此话一出,全场瞬间沸腾。

“天呐!真是杀猪?我没有听错吧?”

“没听错,我也听见了,就是杀猪!”

“我家那小崽子,都好几个月没吃到肉味了,今天是有口福了啊!”

他们也都看出来了,这两头500多斤的肥猪,最少能出750斤肉,1500个孩子刚好每人至少半斤。

叶潇男说的,绝对是真的。

这可是半斤肉!

在物资匮乏的年月里,莫说半斤,哪怕尝上一口,都足以让人心头暖透。

叶潇男这招看似简单直接,实则直击要害——比起空泛地讲教育意义、建设蓝图,这些朴实的村民更在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毕竟在扫盲班尚未开办、知识尚未普及的当下,空谈理想太过遥远,而让孩子吃得好、有学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屠夫手起刀落,两头肥猪在高台上现场宰杀。

血腥味混着期待的热浪在人群中翻涌。待工人们将猪肉抬下后,叶潇男再次登台,掷地有声:“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以后每月管两顿肉!”

此话一出,现场爆发出比先前更热烈的欢呼。

家长们原以为能让孩子在学校吃饱饭就已难得,如今竟还有肉吃,这待遇比自家过年都丰盛!

叶潇男抬手示意安静,人群立刻屏息凝神。

这份威望并非一日铸就,而今日的“杀猪分肉”,更是将他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推至巅峰。

“分班情况都贴在校门口,有老师专门解答。”

他目光扫过台下,“家长就送到这儿,让孩子们自己进去。”

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零星的叮嘱声,家长们虽满心不舍,却还是松开了攥着孩子的手。

校门口,识字的老师正耐心给孩子们指引班级。许

多家长虽早看见告示,却因目不识丁而犯难,此刻见有专人引导,纷纷露出安心的笑容。那

些平日里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在鼓励的目光中,攥紧衣角,怯生生地跨过校门。

这看似寻常的一步,却是叶潇男精心布局的关键——先以美食拴住家长的心,再借信任铺就孩子求学的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校园内,张明德、陈音等教师团队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筹备的教学计划,不仅沿用城里的优质教材,更融入贴合本地实际的知识,连教育部门都赞不绝口。

看着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叶潇男望着忙碌的教师们,目光中满是期待。

这些此刻还带着乡土气的孩童,未来十几二十年后,必将成为建设西城区的栋梁。

正如那句老话:种树人目光长远,教育者心怀未来,而最好的播种时机,永远是当下。

开学典礼结束后,叶潇男没有过多逗留,也没有和张明德他们一起去引导学生,而是一头扎进了校长办公室。

他深知,统筹全局、把握关键节点才是领导者的核心职责。

蔡全无与徐慧珍精心选拔的五十余人,早已通过严格考核,虽说有很多都不是教师出身,但自身知识和人品在那放着呢,他坚信这支队伍定能将孩子们教出成绩。

往后,他只需在重要节日、关键节点现身,通过动员讲话与惠民举措巩固人心,教育大业的根基便能稳稳扎住。

而此刻,校长办公室里的叶潇男正谋划着另一件大事——研发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

是的,就是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

彼时,华夏仅有两套尚无正式名称的广播体操,没有名字,就叫第一套广播体操和第二套广播体操。

后世耳熟能详的《时代在召唤》等经典版本还尚未问世。

叶潇男的构想并非简单复刻传统体操,而是要以自身修炼至化境的太祖长拳为蓝本,提炼其中刚柔并济的精髓,创作出一套兼具强身健体与易学实用的新式体操。

在武学境界上,他的太祖长拳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若置身天龙八部的武侠世界,足可开山立派、广收门徒。

如今,他将这套绝学拆解重构,剔除繁复招式,保留最核心的发力技巧与锻炼逻辑。

在他的规划中,这套体操不仅是日常锻炼的手段,更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根基。

只要坚持练习,普通人也能改善体质、增强体魄,而对于从小习练的孩童而言,配合他特制的益气补元之药,更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让知识吸收事半功倍。

“穷文富武”的传统观念在叶潇男眼中并不绝对。

他深知,寒门学子若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强健体魄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只有精力充沛、气血充盈,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所学。

望着开学典礼上那些面黄肌瘦、眼神懵懂的孩子,他意识到,提升身体素质不仅关乎健康,更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这场将武学与教育结合的创新尝试,正是他为孩子们铺就的一条成长捷径。

这也是后世各个学校不管大小,都有广播体操的原因。

叶潇男相信,他根据太祖长拳改编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一旦问世,绝对能够碾压所有的健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