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鸟二月恨长弓 作品

第307章 闻着味就来了

看到赵海生的眼光在询问,李向南也没有藏着掖着。

“这个照日经济开发区,是按照市级规模打造的,需要影响和辐射到周边啊。到时候肯定要从沂林这里要不少人过去,所以提前来看看是很必要的。知己知彼嘛,要不然这仗就没法打了。”

李向南把什么事情都当成打仗,不过这也不奇怪。

赵海生正陪着李向南聊天,突然看到门口出现了一个老人的身影,连忙跑过去把他搀扶了进来。

“张大爷,您怎么来啦?快请进。”

赵海生一边招呼张敏行大爷进屋,又向众人介绍。

“这位就是送给我那九个字字帖的张敏行大爷,是我们沂林的老文人。”

穆洋、白静茹等人早就看过‘吃好些、穿烂些,走慢些’那九字真言,对这位老人也十分好奇。

刘萍在旁边三言两语就把这件事对李向南说了一遍。

张敏行听到自己的题字被领导批评了之后,还挺自豪,又仔细询问了领导最后的题字。

“张敏行,字纳言。老朽何德何能,能被领导批评啊。那十个字的题词才是真的好,老朽佩服啊!”

张敏行见到李向南,马上就摆出了文人的谱。

“张大爷,你要是真的感觉到错了,就把领导的题字写一遍嘛,在下面写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不也是一个趣谈啊。”赵海生出主意。

“这是个好主意,就把这个题字送给我吧。我是李向南,照古经济开发区的书记。”李向南自我介绍道。

“不好意思,刚才忘了介绍了。”赵海生连忙把穆洋、白静茹等人向张敏行介绍了一遍。到今天他才知道张敏行的名和字。

这个张大爷平时那么清高,今天听到领导来了,就屁颠屁颠赶过来了。赶过来了还有点装。赵海生就故意没给他介绍,想看看他的表现。

虽然张敏行有很多旧文人的毛病,但一手毛笔字还是很不错的。比很多名家的功力都深厚。

东省最注重礼仪,很多家庭都有文房四宝,就是不写字,也会摆出来当成高级家具。赵海生家里不但有,还经常会用,赵海生四个姐姐文化水平都不低,不过反而是学历最低的大姐字写得最好。

大姐摆好了笔墨纸张,张敏行很快就把领导的十个字的题字写了一遍,下面又用小字写了:仆尝以九子格言送海生小兄,英以为弱,批之以十字句,今重录十字句赠向南书记。纳言书。

张敏行一边写,赵海生一边念。李向南对这段文字似乎很感兴趣,珍重表示感谢。

“我会把这个条幅挂到我开发区的办公室,这是叔父对海生的勉励,也是对我的勉励啊!”李向南感慨道。宾主俱欢。

李向南又拉着张敏行请教了一些文字的事情,又详细询问了张敏行的情况。

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到中午了。

“包子铺中午就能吃吗?”赵海生感到有点饿了,马上问。

“肯定可以啊,面啊菜啊都是现成的,早从家里带过去了,你二姐、三姐还有四姐都过去帮忙了。第一批包子应该早就熟了。”

大姐回答, 说话之间。看到四姐骑着一辆自行车回来了。

“报告领导,包子已经熟了。”四姐赵海错大声对李向南说。

“我和赵海生是朋友,你是赵海生的姐姐,我们也是朋友嘛,不用叫领导。”李向南说道。

“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就分在咱们照日开发区,报名的时候还和领导见过面。”赵海错大声回答,神情十分激动。

“哦,你是哪个部门的?今年新分过来的?年轻人就是好啊,现在经济开发区就需要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干活,因为开发区是一个新生事物,谁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干!就需要年轻人来。”李向南对赵海错鼓励了一番。

“这世界也太小了吧!”赵海生感慨道。

“对啊,本来世界也不大啊。”

“既然时间已经差不多,咱们就去包子铺吧。对你老赵家的包子,我可是垂涎好久了。”

李向南又一次和赵母打招呼,逗弄了小海宁几下。大家一起去了包子铺。

老赵家的包子铺,说起来还真是一个包子铺,屋子里只有六张四人桌子,包子铺外面倒也摆了四张桌子,全部满座也就是40个人,这在小县城已经算是不错了。

赵海生和李向南等人来了以后,看到的竟然几乎是一大片人,不过很多都围在外面,没到里面坐。

赵海生随便扫了几眼,发现围观的不少人都是县里有头有脸的人,有几个还是局长级的人,不过他们都装作看热闹。

“真是池小王八多!”赵海生心里想道,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个小县城的纠葛了。带着李向南就往里面走。

到了包子铺里面,赵海生也没有坐着等。开店的可是自己老爹啊。

赵海生连忙到包子铺前面去端包子,穆洋和白静茹也都抢着过去帮忙。周围一群人看着似乎都在惊叹。

穆洋和白静茹端着包子、小菜放到桌子上,然后就听到照相机快门的啪啪声,还有闪光灯闪着。

“幸亏我聪明,没有在桌子边上坐,要不然明天报纸上,就能看到大歌星给我端包子啦。不过海生啊, 你家的包子铺可就火了啊!”李向南站在一边,对赵海生开着玩笑。

“咱们吃咱们的,不用管这些人。洋洋,你来坐着吧,你再端几次包子,今天我们可就都吃不上了。”

赵海生招呼大家坐下,又把自己老爹拉过来坐在一起。大家也没有多讲究,另外也是真饿了,就都吃了起来。

李向南对老赵家的包子赞不绝口,赵海生也不知道真假。反正自己是真的挺爱吃的,而且一边吃包子,一边喝着沂林独有的糁汤,感觉还是挺爽的。

吃得差不多了,正准备要撤走。就看到外面一阵骚动。

“向南书记,没想到你们真来了我们沂林啊!欢迎欢迎。”

“是沂林的王书记啊,幸会幸会,本来想去拜访的,不过这家包子铺是我好朋友家里开的,今天他回家探亲,我就跟着来吃一顿。这是私事,就不好打搅王书记。”

赵海生没在体制内,不知道这些书记们为什么这种时候前来拜访。

“他们是故意这种时候来的,应该是给你家面子什么的,总之是好事。”穆洋在赵海生耳朵边解释道。

“这种生活真是麻烦啊。”赵海生感到有点无奈,只能听李向南和这个王书记在一边闲聊。

不过这个对自己家的包子铺确实有很好的影响吧,东省人可是太喜欢尊敬领导了。领导在这里吃了一个包子,明天他肯定也要来吃一顿,吃的还要和领导一样才行。

王书记的人也很有眼色,自己跑到柜台前面端来了包子,王书记也挺深入群众,大口吃着,一边吃还一边夸耀包子好吃,还号召旁边的群众也来几个。

旁边的群众还真的去柜台前面买了,很快老赵家的包子铺座位就爆满了。

赵海生也懒得去管是真的群众还是假的群众了,只要付钱就行。

“买包子先付款啊!”赵海生在一边喊道。老赵听到这句话,开始担心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儿子了。

不过似乎儿子这么说了以后,效果还不错。

这个社会,老赵似乎越来越看不懂了。

这边李向南已经吃饱了,又在劝旁边的张敏行老人慢点吃。又对大口吃着包子的王书记说,沂林人杰地灵一类的话,尤其称赞了张敏行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今天自己得到了老人的一幅字。